焦慮無所不在,心理師王意中:陪孩子練好5大招式,學會「覺察、轉念、行動」一生受用

焦慮其實是無所不在的,一個孩子,也不會只有一種焦慮,隨著年齡的成長,碰到的情境、狀況都不同,也不斷交錯。比方說,段考、大考快到了,學業的焦慮就升起;過陣子,考完了,學業焦慮暫歇,人際的焦慮又浮上來……

「我們並不是要把焦慮拿掉,而是要跟焦慮共處,讓焦慮在我們可負荷的狀態下。」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說明,任何情緒都有存在的必要,焦慮也是,適度的焦慮,會讓我們有警覺心,更仔細地去注意眼前的事物,避免危險,也可能讓我們因為有準備,表現的更好。

焦慮是不可能消失的,大人的目標,應該是要讓孩子的焦慮適度,而且在可以負荷的狀態下,別讓焦慮影響孩子的生活。

王意中近日出版《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一書。他指出,不同年齡的孩子會遇到的焦慮情境不一樣,年幼時,孩子跟媽媽的分開很焦慮、遇到陌生人也焦慮;進入幼兒園開始跟老師、同學相處;小學之後,課業壓力進來了,也開始有分組人際的壓力;慢慢進入青春期,也開始常用社群媒體……

「焦慮的情境,是一直在變化的,並不是我這一生,只會遇到這種焦慮。」正因如此,大人應該試著去瞭解那些讓孩子焦慮的情境,釐清萃取孩子的壓力源,再去思考如何陪伴孩子學會因應之道。

 

》基本的因應之道:覺察➝轉念➝行動

儘管焦慮情境多變,但在面對時,還是有些基本原則。

首先,要覺察。王意中說,我們不能期待孩子會來按鈴告訴我們:「我現在焦慮了」,而是要細心的去觀察,看看孩子是否不對勁,例如,隨著考試的逼近,有的孩子會因為焦慮開始頻尿、盜手汗、專注力難集中等等。

大人要陪著孩子去留心自身感受,標定情緒,覺察到自身的焦慮,而且,還要試著去瞭解自己的「安全水位」在哪裡。王意中用水庫的水量來形容焦慮,水位若是在孩子可以掌控的情況下,不造成威脅性,就是安全的;但如果焦慮水位快速上升,超出孩子可以控制的情況了,就得當心。

有時候,孩子沒有覺察到自身的焦慮,等到超過安全水位時,生活都已經受影響了,例如可能去不了學校,或可能考卷發下來時、整個人楞在現場,王意中提醒,覺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其次,要轉念。外在的客觀事實,難以改變,但想法是自己可以決定的,王意中說,可以引導孩子對正在焦慮的事情「有多一點的解釋」,多一點彈性、多一點面向來看待眼前的事情,焦慮就可能會下降。

轉念並不容易,大人可以在生活中多多示範。比方說,王意中住在宜蘭,每逢周末,總是容易塞車,很多大人碰到塞車這類情況時,會心情很差,但他就會想:「宜蘭果然是個好地方,一直都有好多人想來。」當這麼想的時候,他的心情就舒服多了。

他強調,大人的身教影響很大,臨床上觀察,有負面思考傾向的孩子,通常身邊有愛抱怨的大人。

最後,要行動。行動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舒緩情緒」,另一種是「問題解決」。在舒緩情緒方面,王意中說,例如當孩子發現自己有點坐立難安時,可以問問孩子,要不要先去洗個澡、聽個音樂,或出去走一走、打打遊戲、跟別人聊聊天等等。若是很嚴重的焦慮,例如過度換氣時,那可能就要看醫生,尋求專業協助。

情緒狀態不穩時,優先處理情緒,例如數學題目解不出來很焦慮,不如先去洗個澡;但,洗完澡,數學題目還是在那邊,問題並未解決,焦慮依舊存在,此時就得尋求解方,例如上網找教學資源、詢求專業協助等等。

 

》五個好招式,練習與考試焦慮共處

考試前常是孩子最焦慮的時候,王意中建議,可以運用一些方法,有效降低焦慮的程度。

招式1:用合理化思考取代習慣性擔憂

有一種焦慮情況,是擔心過度,特別容易發生在成績較好的孩子身上,主因是人原本就容易忽略「自己已經擁有的」。

王意中舉例,孩子成績挺好,但還是怕考不好,此時大人可以攤開孩子過去的表現,說:「過去10次考試,你有7、8次都在85分之上,那照機率來說,下次也很可能在85分以上。」用具體的數字來說服孩子,別讓「不合理的想像」繼續被放大。

倘若孩子的過往成績不是太好,則可以著重在孩子已經努力的部分上,例如說:「這次考試範圍,你已經讀了三分之二了,離考試還有好幾天,你照原本的進度,一定可以讀完。」王意中說,重點是讓孩子合理化的思考,不被災難化的想法牽著走。

招式2:增加「可以掌握與控制」的事情

人如果可控制的部分變多,焦慮就會下降,可控制的愈來愈少,焦慮值就會愈來愈上升,王意中舉例,如果你和人約下午三點見面,稍微提前一點兒到,你對時間的掌控性高些,焦慮會低些。

以課業而言,如果明天就要考試或交報告,孩子一個月前就知道,卻沒有準備,前一天才開始焦慮,那其實,焦慮就是孩子該承擔的代價與後果;大人得讓孩子知道:「下次不想要如此焦慮,就得提前準備。」

王意中說,有些孩子焦慮,是因為都沒讀書,那應該馬上去讀,讀多少是多少,先從比較能得分的部分開始看;考試不外乎分數,先把有把握的分數拿到,焦慮會降低點。當時間有限、焦慮太滿時,能思考的餘裕也不多,焦慮下降後,較能從容做準備。

招式3:訂定目標時,剛剛好就好

孩子對學業成績的期待值,除了自己給自己設定的,也來自家長或老師,王意中強調,在設定對自我的期待目標值時,剛剛好就好,真的不用設太高,要求要表現得百分之百,「通常我自己會設定85%的狀態,中上程度,壓力也少一點。」

當然,每個人對自己的期待值都不一樣,但如今常見的狀況是,家長或老師,總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容易引發孩子焦慮、患得患失,建議大人要跟孩子共同面對,盤點現階段的狀況、討論出恰當的目標值,設定合理範圍,不太難、也不太簡單,既有挑戰性、又不侷限於舒適圈中。

招式4:設定專屬於自己的小儀式

12年國民義務教育,加上大學4年,孩子要參加的考試有無數場,不妨建立一些專屬於自己的小儀式,例如,在考試的前一晚,留一段時間放空,或是閉目養神、或是泡個澡、或是抱抱自己喜歡的絨毛娃娃等等,只要是能讓心情安定、平靜下來,就是適合的儀式。

在考試前,不妨就靜下心來,先不急著跟同學說話或看書惡補,而是想像一下應考過程,告訴自己「會按照既定節奏進行的」,王意中說,有時這樣比較正能量的想像,確實能讓我們進入比較好的狀態。

招式5:跟孩子分享生命經驗,創造交集

大人自身的求學過程中,大多也曾有過焦慮時刻,當有適當時機時,可以跟孩子聊一聊自己過往的經驗,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曾像他一樣,對課業與考試有擔心、有焦慮,讓孩子瞭解到「自己並不孤單」。

當孩子發現,原來父母也曾有類似的經驗時,心中就會放鬆許多了。王意中強調,大人本身,也要真心的去瞭解孩子,創造彼此的交集,而不是每次對話都很快跳到罵孩子或給孩子建議。要記得,陪著孩子學會紓解焦慮,是孩子能安定成長的關鍵。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回到
本期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