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們開始前進韓國的時候,大家都說太早了;當我們往越南前進的時候,大家都說太早了,但這幾年所有人都往韓國、往東南亞走。現在,我們來台灣投資軟體,大家還是說太早了。」500 Startups管理合夥人王邦愷說。
成立於2010年的500 Startups是專注於投資早期階段的創投及加速器,不同的是在創立初期,500 Startups就積極投資美國以外的新創公司,旗下新創遍佈77個國家,現在旗下公司擁有19家獨角獸(未上市,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企業,包含已經成為東南亞巨獸的Grab,廣為人知的線上課程平台Udemy與設計平台Canva。
而王邦愷出現在台北,也代表500 Startups正式把觸角伸進台灣,找尋投資標的。
曾任Google、Twitter高階主管的高雄囡仔
雖然500 Startups在台灣已經投資了一些新創公司,如PicCollage(拼貼趣,矽谷公司但辦公室於台灣)、工程師媒合平台Arc等。但王邦愷表示,500 Startups將會在台灣找尋員工,並正式成立辦公室。
從零開始對於王邦愷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一件事。
他其實出生於高雄,4歲就前往美國舊金山生活,在柏克萊、哈佛法學院完成學位。2005年加入Google,是當年負責拓展中美與亞太地區業務的成員之一,「對當時的Google來說,這幾個地區是除了美國、歐洲之外的『其他』。」王邦愷笑著說。很快的Google飛躍成長,但他選擇轉換跑道,至Twitter任職,當時的Twitter還不滿100人,一路做到全球合作與發展副總裁,王邦愷又再次選擇離開,轉戰生技公司。到了2019年正式加入500 Startups擔任管理合夥人。
「其實我大可成立自己的基金,但500 Startups 10年來投資全球各地公司所建立起來的網路,是非常難以複製的,也是我最終加入的原因。」王邦愷說。
而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讓台灣成為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個時機點回來,難免有種避難的感覺。對於台灣的安全性,王邦愷也的確讚譽有加,但他強調來台這件事情已經籌備了一段時間。
500 Startups能帶來什麼不一樣的火花?
500 Startups所瞄準的新創,大多都是軟體領域,來台灣這件事情也沒有改變,會鎖定台灣的軟體公司投資。
「當然有人會問,為什麼現在在台灣投資軟體,太早了。台灣有很強的硬體生態系,相對軟體沒有。」王邦愷停頓了一下說,「在創投的世界,有領先者,也有追隨者,500 Startups的目標永遠都是成為領先者,要找尋別人看不見的機會。就是因為別人都覺得早,我們才要進來。」
不過,近年來其實有許多國外創投來台,如TechStars、MOX等,也不乏積極的台灣本土創投,500 Startups能為台灣創業圈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要當領先者、創造最大的回報,只做『Me too』是沒有辦法的。」王邦愷也直說,如果創辦人要做台灣市場,500 Startups不會是最好的選擇,有更多適合的投資人,「但如果創辦人想要走向全球,我們是真正可以幫上忙的。」
除了投資與人脈網路之外,500 Startups也有為期4個月的加速器,是協助新創最直接的方式,也預計未來會帶台灣新創參加。「加速器不僅僅是pitch訓練、媒合投資人而已。」王邦愷細數加速器提供的課程,包含如何打造團隊、如何募資、如何進入市場、如何瞄準客戶等,「你沒有這些經驗,拿到錢也沒有用,更別說加入之後,共同參與的都是全球最頂尖的創辦人。」
找尋台灣創辦人,必須擁有「3+1」特質
王邦愷已經陸續在台灣與新創的創辦人見面,500 Startups除了找尋瞄準海外市場的軟體公司之外,他也表示投資很大一部份會看創辦人是否擁有「3+1」的特質。
第一,是創辦人必須擁有強勢的才能,不論是技術或者是其他;第二,是必須要有建構團隊的能力;第三,是要擁有適應力強且堅持的心態。
而「+1」則是速度,「一定要有執行的速度,犯錯也沒關係,犯錯本來就是正常的,但重點是要有快速更正的能力。」王邦愷說。
但現在受困於新冠狀病毒,對許多新創來說海外市場變得更加遙不可及。對此,王邦愷相當樂觀且肯定:「現在的確沒有辦法出國,是很艱難的時刻。但是投資是長期的,這些事情(新冠狀病毒)都會過去,能夠進行商業活動、能出國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