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音樂與情緒相互挑動 喚醒聽者身體記憶

2020/11/18 22:51:54

【記者蕭淳云台北報導】色彩飽和的造型木板在牆上交疊分布,各式各樣的圖案分別象徵不同的情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應屆畢業生劉昕宜舉辦個展「《Sound》以聲音作為一個身體想像」,於16日起在永寧科技園區展出。展覽透過互動體驗、舞蹈藝術與線條繪畫,探討聲音與情緒的相互影響。

展場中沉浸式的音樂體驗,引導觀眾轉動不同樣貌的木板,將感受到的音樂情緒視覺化呈現。 圖/劉昕宜提供

劉昕宜延續在學時期的創作,他認為,聲音的頻率能讓聽者產生共感,就如冷暖色帶給觀者不同感受。他說明,音樂會喚起過去聆聽時的身體記憶,「就像有些演員在入戲前會聽一段音樂一樣,它(聲音)會快速的營造一個情境讓我感受身體狀態而開始創作。」 對他而言,聲音是激發情感最快速的方式。

此次創作者劉昕宜的創作延續過去的身體感知作品,擷取其中象徵情緒的圖像,在此次作品中聚焦情緒與聲音的交互影響。 圖/劉昕宜提供

立體音響在展間播放各式各樣的音樂,從現代流行樂曲、教堂聖歌,到鄧麗君懷舊歌曲,聲音變化牽動觀眾的情緒。流動的情緒使聽眾直覺地轉動《Sound body》牆上的幾何圖案,呈現聆聽當下的身體感受。劉昕宜表示,牆面上的木板圖案各代表不同的情緒,「這些圖案是在聽音樂的時候創作的,(音樂)喚起過去情緒記憶,並將當下的感受直覺地畫出來。」他補充,當他沉浸在古典聲樂,繪製的圖形多柔和、圓滑,聽到急促高漲的聲音時,創作的圖像多呈現剛硬、尖銳的狀態。

每個圖案各代表不同的情緒單位,創作者劉昕宜以壓克力顏料為木板上色,並設計成可轉動的互動性裝置。 圖/劉昕宜提供

劉昕宜延伸《Sound body》的創作,將情緒幾何圖案投射在地板上,構成他與舞蹈藝術家賴有豐合力創作的作品《Sound line》。配有感應裝置的音響設備,在舞者現身時同步播放音樂,與藝術家相互連結。賴有豐以肢體詮釋幾何圖案隱含的情緒,表現聲音、情緒、肢體之間的影響與生命性。他選用作曲家坂本龍一的作品,希望透過如佛堂鐘聲般綿遠流長的音效,營造舞蹈表演的空間感,賴有豐補充說明:「觀眾在離開展間後,這個概念仍然可以存在,不會說跳完就結束了。」

 

展覽的另一側,畫作《Sound mood》以迂迴婉轉的鉛筆線條呈現流動狀態,是劉昕宜沉浸在音樂氛圍中,使用鉛筆與壓克力顏料繪製而成的作品。他闡述,因為自己對於外在變化十分敏銳,當內在情緒積累到臨界點時,便會繪畫線條抒發心情。粗細的線條、深淺的筆觸、明暗的色彩,正呈現他內心世界的低語呢喃。他提到,過去他也以類似手法創作作品「呢喃系列」,但《Sound mood》增加線條的粗細變化,使整體更具層次,他笑著說:「很像神經細胞或血管發散出去的連結。」

創作者劉昕宜首次嘗試以木板創作線條系列作品,希望搭配展間裝潢,呈現更加和諧視覺效果。 圖/劉昕宜提供

展覽開幕的同時,劉昕宜仍持續創作,甫完成的兩幅線條畫作,採用炭筆為媒材,打破以雙手繪畫的既定印象,運用四肢在大面積畫紙上揮灑情緒意識。此次展覽合作的音響公司「Ogeeg」創辦人范志高形容,劉昕宜畫作中的線條無止盡地擴充,彷彿試圖掙脫畫布,極具延展性與想像空間,他認為:「就像聲音之於人類,可以提供無限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