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菩薩早安吉祥:

在薈供之後,接著是「促請意續」。顧名思義即是以自身是金剛手菩薩的我慢——我慢是五毒之一,或許正因如此,中譯時迴避"我慢" 而譯為“天慢”或“佛慢”,然而,藏文卻毫不避諱,後文將解釋何以同詞異義,宣稱“我慢”在此是指了知萬法平等,無有高低優劣之別,安住此中而現任何天尊形相,即是“天尊我慢”——秉持如是狀態,從心間放射出紅色光芒,照耀著前方的黑財神偕其眷屬,以此催請其意續(心),藉此主眷更顯威猛軒昂,且威光顯赫,神采煥發,光芒倍生;此時四周主眷悉皆發出宏亮的財神咒音,如同金剛無堅不摧般地破除窮困;財神為主的所有眷屬亦散發本智光芒,丰采無限,光耀煒燁,遍及虛空,無所不在。

以此音聲、光芒撼動三千大千世間界,一切輪迴、涅槃的菁華與祥瑞、福德,天人、龍族以及王臣、富賈之諸種受用,皆令無可自主地速疾威懾並聚集。

藉此,自己所居住的住屋、倉庫暨所在境地普悉充滿財富,祥瑞四射,寶氣盈燦。所勾招而來的福德、祥瑞菁華,則無所遺漏地融於諸種依物(例如佛像、錢母、招財物等),以此即令自己與他人成為具足心想事成的如意滿欲之祥德。

維持以上的觀想,備好食子、裝於杯中的飲料等諸種供品, 點燃好香, 秉持虔誠且悲切之心,偕以樂器暨唱音,搖晃五色箭旗而勾招四方八隅,加上守護財神壇城四門的四大天王,以及上下二方與半空中所安住的廣大財神暨守護寶藏的一切領主神祇,無可計數的財神,皆於此時被自己勾招迎請至此,諸尊普皆顯現慈愛容顏,散放大喜悅之威神光采,來至修持者的前方。

除了實際擺設的供品之外,當然尚有自心所變化的各種供品,包括八祥徵、八祥物、七政寶、滿欲寶瓶、如意樹,以及具足營養的種種美食、飲料等等的妙欲、享用,藉此種種供品的獻出,酬補敗壞的誓言。

在此,必須說明兩個重點,ㄧ.為何財神諸眾願意蒞臨?二.如何酬補敗壞的誓言?

第一.從歷史而言,所有夜叉財神皆被金剛手菩薩所降伏,同時亦曾立誓守護教法與行者,對於金剛手的敕令,必定無所不從,再次蒙受勾招,必能憶起往昔誓言而欣然成辦所求。
從自性而言,修持者以覺性自觀金剛手之相,與勾招而來的財神彼眾皆為同一體性,僅因利他而各顯相異形相,秉此了知而勾招迎請、納氣招財,即如同頭腦(金剛手菩薩)指揮四肢(黑財神)行動而完成目的一樣,應理而自然。

第二.修持許久無法獲得加被、成就的一大原因,在於三昧耶戒的敗壞。可能許多人會認為自己沒做什麼壞事,應當不至於壞了誓言,然而,實際上,三乘各別戒律,唯有各自的聖者能予圓滿持守。也就是說,小乘的戒律,能予圓滿持守者是阿羅漢;大乘的菩薩戒,能予圓滿持守者是登地菩薩;密乘的三昧耶戒,能予圓滿持守者是佛!

因此,學密人無論在覺察或不知不覺中,隨時隨地皆是觸犯戒律,如同走在風沙裡,無可避免塵垢沾身,以此所生的大小過患,定令天尊、護法諸神不喜;由此衍生的障蔽,也必會阻斷成就。

倘若僅以些微供品,恐怕難以酬補嚴峻難思、浩瀚無際的天尊聖意,故以呈獻滿遍法界之大供,表徵虔誠心意並酬補所毀的誓言,不但廣積資糧且令天尊歡喜而賜予成就。

所有十方財神經過觀誦,皆被迎請前來之後,主要賜予一切輪涅、情器的「能」、「氣」。二者差異不大,其意含在漢傳佛教較少出現,若分開而言,「能」是指萬物所具備的能量,例如火「能」燃燒,水「能」濕潤,地「能」堅固,抑或衣「能」保暖,車「能」行進⋯等等;「氣」則泛指氣場,像是一般所謂的貴氣、福氣、才氣、人氣、名氣、正氣、財氣、喜氣⋯等等。當缺乏某種的「能」、「氣」,就會呈現某方面的不順遂(如人氣不旺,叫好不叫座)。一旦確實勾招財神諸眾前來,即能如祈請偈文所云:「召『能』護『氣』賜成就,祥瑞善樂予廣增。」

試想,倘若「能」、「氣」二者皆俱足時,何事無法如願?身心、財富、名望哪兒來的違緣、障礙呢?!

接著則是《求取成就》,這意謂著經過了或長期或短期的如法觀誦,成就的種種徵兆,將如經文所云,於真實或覺受或夢中出現;抑或屆滿修持的天數時,擇於良辰吉日的太陽升起時刻,穿戴潔淨衣帽,對三寶生起悲切心,再向具德金剛黑財神祈求身、語、意、功德、事業之共體成就。

以上這段,也許諸位快速閱讀而過,並未注意到關鍵字「如法觀誦」,能夠如法才是關鍵,切莫入了密乘遊走數年,依然佛道不分,不知如何觀修,更甚者,不知為何而修,尚以佛教徒自居,悲哀之大莫過於此,當予避免。

若僅一昧收集灌頂,專注高深大法,卻未能實際修持,雖然看似擁有四大教派的傳承,實際上即如藏諺所云:「就像捧著一大把花朵的孩童,不具任何意義!」

須知持咒亦有三量:咒數之量、天數之量、徵兆之量。
咒數之量:
是指心中所設定的某個數量,每日四座一直持誦直至圓滿為止的限度。基本上,主尊咒語若短,則是字數乘以十萬;長咒則十萬或四十萬,眷屬咒則是十分之一。但是還是以各儀軌所規定為主。
天數之量:
《隱生續》:「圓滿時則乘以一,三分時則誦兩倍,二分時則三倍云,濁世唸誦其四倍。」這是說,到了五濁惡世,咒語力量銳減,因此持咒應當多於儀軌規定的次數四倍。例如,四加行的十萬遍百字明咒,應當是四十萬遍云。另一種時數是指,自我所設定的時間,像是一年、六個月或三個月、乃至於數天不等,不以咒數為主,而是以時間為準。
徵兆之量:
直到親見或覺受(非睡非醒狀態)亦或是夢境中,出現成就的徵兆為止。徵兆除了依循儀軌所說,特別是蓮花生大士云:「神清舒適精神好,覺證增長身心樂,特於往後心續中,證量顯現具精進,心不入於世間法。」這是指經過觀誦,身心輕安,神清氣爽,睡少而神志明晰,覺受、證悟皆有所進步,特別是出離心、厭離心、信心、勝解心、清淨相、悲心與菩提心等道上功德,漸次往上增長;貪欲、瞋怒、愚癡、我慢、嫉妒等煩惱漸漸消減。

祖師大德們嘗告誡:「持咒未得成就前,縱然行使諸事業,當知即是徒勞矣!」這是說千萬別在咒語成就前,急著為他人行使息、增、懷、猛四事,應當如《蓮華積續》所云:「此故天尊暨上師,成就而後令生喜,媽摩空行僕眷眾,滿意誓已方行業。」此偈明言,成就與上師無別的天尊後,再舉行酬滿、聚供,令三根本欣喜之後,方能行持種種事業。

其實,比起其他真實、覺受與夢境的徵兆,上述的正面心態(如出離心、信心、勝解心、清淨相之增長)才是唯一最正確且可貴的。倘若反其道而行,煩惱不減,無明依舊,卻出現親見本尊或授記等事,續云此是魔來欺瞞,切勿受其干擾,應當摒除妄心,持續觀修。以上皆應牢記於心,最主要的是,切莫對於徵兆的出現有著喜好、厭惡或希求、疑慮之心——善兆固然殊勝難得,惡兆亦是加持顯現,抱持平常心看待,方為修持之道。

常有人問,如果本尊現身,如何確認真假?上述已有答案;又有人常說,常聽人說可見滿天神佛,前來授記傳道,不知真假?其實答案也在上方。

當然每人因緣、根器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然而我們應當反求諸己,謹慎如法而行,須知見地不正確時,修行必定出錯。如果一直以二元對立的認知,認定心佛相異,卻見神佛現身,自稱如來佛祖,傳功授法,或是觀音現前,語傳解惑等,其實皆是自心妄想而引魔現罷了,就算一輩子蒙「佛」照應,亦是輪迴之因,無法解脫!

無論觀修任何一天尊,須有著即與廣大勝尊同一體性的確實認知,無論有無感應皆應不取捨地勤懇精進,亦即不應有著此尊不成,再換一尊之想。《密意總集》:「修一勝尊餘尊亦同成,此故無須取捨專一修;雖以心作取捨多抉擇,無一可成徒勞無功因。」

特別是對於終生修持的本尊,以毫無疑問地之確信,生起本尊即是總集諸佛體性,更是俱足三恩(修持資格的灌頂、引導認識心性、講解續部之義,此三事能令行者解脫成佛,故說三恩)的根本上師所示現為要。續云:「或如愚人堅定信,以此和合近成就。」
巴祝仁波切:「抉擇一切諸法門,袪除一切修持障,開啟一切竅訣門,是為勝解應了知。」
這是明白曉諭,再沒有比虔敬的信心來得更加重要,若能俱足信心,法門、竅訣皆於此中,障礙亦得淨除!

若能入於如理如法的深奧觀誦、修持,基本上,諸佛大悲心注入於眾生的方式,本就如同河流恆常相續不斷;永無疲憊的慈愛,無須造作念頭,自然地如日光般出現。然而,聖尊的大悲鐵鉤、行者之信心鐵環,二者必得俱足,方得成辦大事,須知缺一不可。

密續裡面說,對三寶、三根本勸請祈求,就像是窮人向善心富人乞財;聖眾值遇所度化眾的大悲,就像父母看到自己的小孩奔向斷崖般的心態—諸佛菩薩之垂鑒,亦如同世人對待孩子與兄弟;空行、護法眾,對待修持者則有如見到友伴與主尊地予以加持、守護。

既然如此,在這麼殊勝的時刻,若能由衷猛烈悲切勸請祈求,無法不賜予二種成就之殷切,就如同各方面條件俱足下的果實必得成熟一樣,自然天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