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後疫情生活的三種改變
國際品牌大師-林斯壯 Martin Lindstrom

後疫情生活的三種改變

EMBA雜誌407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1.01.05

 

 

失去摯愛的人、搬家,是人們一生會面對的兩個巨大心理壓力。


同樣帶來巨大心理壓力的新冠病毒疫情,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心理學家主張,我們一生中遭遇過壓力最大的情況是離婚、摰愛的人去世,以及搬家。現在他們可以加入第四個壓力最大的人生經歷了:新型冠狀病毒。


現今的專家一致認為,這個全球大流行的疾病將會對我們產生深遠的影響。我認為可能發生的影響如下,遺憾的是,當中有些壞消息。


1.我們全都會變胖(事實上,我們已經一天比一天胖了)。過去這段時間,不少人體重上升刷新過去的紀錄,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個情況有改變的跡象。業界對這個現象的說法是「無意識的咀嚼」。也就是我們會不假思索的吃東西。實驗顯示,當老鼠承受巨大壓力時,牠們會吃更多東西。


當我們處於疲倦狀態時,我們對多巴胺的渴求,會驅使我們吃更多東西。當巨變發生時,我們就會吃更多東西。因此,冠狀病毒疫情結束後會發生什麼事,並不難預測。我們會看到人們的食量以及所有和吃有關的活動會大增,像是美食節目、減重書、健康生活課程、減重節目……。


2.我會離婚嗎?自從實施居家隔離政策之後,美國有些州的家暴案件已經增加了三倍。與家庭成員的密切相處、缺乏日常慣例,以及教會活動的暫停是主要原因。不要笑,幾千年來,人們習慣的宗教,是由儀式和慣例所定義的。事實上,平均來說,你我每天要執行超過三百五十個慣例。


最新的統計指出,由於疫情的關係,我們已經改變了四○%的慣例。你或許會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它真的事關重大。以雞為對象的實驗顯示,改變餵食慣例會導致雞隻暴力相向,而且慣例改變兩個小時之後就會發生!


這個結論很直接,但也很可怕:疫情結束後,離婚率很可能飆高。


3.重新思考人生有什麼意義。所有這一切都會使我們領悟到新的事實,以及對人生的新觀點。許多人已經明白,寂寞是什麼滋味,有不少人已經失速的衝向憂鬱的世界。我們有充裕的時間(有些人會說,太多的時間),對自己、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的未來做出評價。我是說,你一天看得了多少網飛(Netflix)的影片?恐怕不會太多,因此,我們一定會用多餘的時間,重新檢視自己的社會角色。


有些人會善用這些時間,重新打造自己的品牌。他們把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當作一個機會,創造新的自我形象,給自己一個再創人生高峰的機會。


人生願望的反彈


我們的金錢觀也會改變。我們會自問:假如不能使用這些錢,錢還有什麼價值?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人們開始過著更充實的人生。我們會看到人生願望清單的反彈:更多大膽的運動和冒險、派對、外出渡假,以及與家人朋友的真心相聚時刻。


我們會把自己的人生建立在一個單純的原則上:我們只有這輩子,為什麼要管那麼多?


公司老闆可能心裡已經有底了。視訊電話和虛擬會議使公司成本減半,生產力倍增。如果你是老闆,千萬不要被這個現象騙了。


我們多多少少會被迫往數位化的路上走,然而,當冠狀病毒從地球上消失之後,許多人會被一個更厲害的病毒感染,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不論在職場還是家庭,那就是,我們的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們開始明白,快樂來自社交互動,在家和在職場都一樣。對,沒錯,我們度過了病毒危機,體驗了百分之百數位生活方式的高效率。那種生活看似非常吸引人,但有個東西不見了。而我們需要那個東西,那就是對於實體歸屬感的渴求,對人際連結的渴望。 

 

相關文章 ARTICLES
領導教練 最偉大教頭退休了
今年七十二歲的薩班(Nick Saban),曾被財星雜誌(Fortune)譽為「 ... ...
2024.01.31
READ
承諾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游淑玫 如何挽回顧客對公司的信心?
我們是一家食品公司,幾個月前,有顧客反應在公司的某項產品內發現異物,並上網發文。 ... ...
2022.06.30
READ
激勵團隊,提升士氣 獎勵制度不能複製貼上,小心人才管理的地雷!
你給員工的獎勵,是他真正想要的嗎?別家公司的獎勵制度不一定適用你的公司。找出對你 ... ...
2022.02.24
READ
綠藤生物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 找到商業和理念的交集點
創立八年,綠藤是亞洲唯一三度拿下「對環境最好」獎項的「B型企業」。理想與現實、商 ... ...
2018.08.18
READ
專訪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厄瑞奇 Dave Ulrich 成為在市場裡成功的組織
優秀的人資長之所以具有影響力,是因為他們不談論人力資源。他們討論的是:「我們的顧 ... ...
2020.05.27
READ
日本企業的異業合作 共享數據,一起挖掘新商機!
谷歌、亞馬遜、臉書,各家企業獨佔自己收集的資訊,各自運用,日本企業則發展出另一種 ... ...
2019.05.0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