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珀警報」條件太嚴從未啟動!高雄少女失蹤引發警政署將放寬限制

▲▼兒福聯盟從高雄少女失蹤事件,看見政府防制兒少網路誘拐、兒少離家失蹤的漏洞與問題,特召開記者會邀請各界討論。(圖/記者林育綾攝)

▲兒福聯盟從高雄少女失蹤事件,看見政府防制兒少網路誘拐、兒少離家失蹤的漏洞與問題,特召開記者會邀請各界討論。(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高雄少女失蹤事件驚動社會,雖然平安落幕,但也凸顯出網路安全教育、防護機制等各層面,仍需社會各界共同探討和建立。兒福聯盟今(2)日也提出,為何該案未啟動「安珀警報」?這個自美國發起的警報主要是透過公眾和網路平台合作,迅速找回失蹤兒童,但台灣自2016年上路3年以來「從未啟動」,質疑要件過於嚴格,而警政署也回應未來將擬放寬要件。

兒盟提到,安珀警報(AMBER Alert)最早由美國發起,目的是透過公眾力量,迅速找回失蹤兒童,當出現兒童誘拐或綁架事件時,執法機關便會透過網際網路、電台、電視、手機簡訊、電郵等媒介發布安珀警報。以美國失蹤及被剝削兒童中心(NCMEC)為例,更與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Google(谷歌)、Yahoo(雅虎)等社群網站、網路平臺合作發布安珀警報。我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雖已於2016年底與Facebook合作,正式推出安珀警報,但執行至今從未啟動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盟表示,目前內政部設置的「安珀警報」執行計畫,其中通報的實質要件為「未滿18歲之兒少擄人勒贖」或「未滿7歲者於緊急查尋24小時後仍未尋獲,且經查疑涉刑事案件,比照重大刑案列管偵辦」等重大犯罪案件,且「須經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或其他行使親權、監護權之人)同意」。對比美國、加拿大安珀警報的發布要件,並無硬性規定「勒贖」,僅需執法機關確認兒少誘拐(abduction)或綁架事件屬實,便可啟動,要件相對寬鬆。

兒盟指出,台灣近3年來擄人勒贖案件,每年均不超過10件(107年5件、108年6件,109年至7月止僅1件),對比每年動輒4千件的兒少離家案件,幾乎無成效可言。呼籲應將安珀警報通報的實質要件之一「未滿18歲之兒少擄人勒贖」鬆綁,比照美國、加拿大做法,放寬為執法機關確認該案件屬「兒少遭誘拐或綁架事件」,便可透過社群媒體發布警報,以求迅速找回失蹤兒少。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局研究員林標油也回應,其實「安珀警報」的啟動要件,是全世界共同的標準,之所以條件嚴格,是避免造成「狼來了」效應,但經過此次事件,警政署也將研擬未來鬆綁要件,對兒少安全更有保障。

▲▼兒童福利聯盟召開「兒少網路誘拐失蹤頻傳,社安網如何補破洞?」記者會,王琬瑜,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兒福聯盟主任李宏文。(圖/記者宋良義攝)

▲兒盟指出,台灣近3年來擄人勒贖案件,每年均不超過10件,對比每年動輒4千件的兒少離家案件,幾乎無成效可言。(圖/記者宋良義攝)

由於安珀警報啟動要件之一為「須經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或其他行使親權、監護權之人)同意」,因此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李宏文主任指出,其實上路後從未啟動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安珀警報的存在」,過去美國透過安珀警報救助了900多名兒少,只有台灣始終「掛蛋」,每次在國際會議上還讓他國好奇「台灣治安真的這麼好?」因此要件鬆綁有其必要。

▲▼兒童福利聯盟召開「兒少網路誘拐失蹤頻傳,社安網如何補破洞?」記者會,王琬瑜,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兒福聯盟主任李宏文。(圖/記者宋良義攝)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李宏文主任指出,其實上路後從未啟動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安珀警報的存在」。(圖/記者宋良義攝)

警政署科長林大為也說,此次高雄少女失蹤事件,66小時內南北警方通力合作,以重大刑案模式辦理,更善用科技系統找回少女,而尋人工作上其實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

警政署科長陳玲君也提到,兒盟提到的協尋定位還牽涉網友,不只是警政署的權責,也涉及刑事犯罪,而透過這次事件也理解,「預防其實更重要,讓兒少知道網路有多少陷阱,這是我們大家該來執行的。」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