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專訪》面對未來,孩子該具備什麼關鍵能力?培養自發和自律,比100分和第一名還重要!

天資奇高的唐鳳,一直走在自己的軌道上,不斷創造驚奇。他提醒家長,要確保孩子對未來的想像力是自發的,當他自己決定了方向,一轉身就贏了!除了天分,唐鳳是如何自學?如何養成自己的數位力、英語力及國際觀?

2016年,首位數位政務委員唐鳳一上台,就得到大家的矚目。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唐鳳代表政府接受CNN的專訪,用流利的英語將台灣防疫的努力讓全球知曉,國人無不印象深刻!

※ 2022未來教育國際論壇,熱烈報名中:bit.ly/3z2VZTx

唐鳳從小智商奇高,3歲就能識字,小一能解聯立方程式,7歲就開始接觸電腦,寫程式語言。14歲開始完全在家自學,16歲竟能以程式設計創業,之後甚至獲聘擔任APPLE的科技顧問。33歲自職場退休,其後接受政府邀請,成為內閣成員,為台灣的數位發展把關。

除了天分,唐鳳是如何自學?如何養成自己的數位力、英語力及國際觀?以下是他接受《未來Family》的直播對談記錄。

 

Q:孩子應該具備什麼關鍵能力,才能面對未來?

A:其實我們很難想像十年之後的世界。像我們現在是透過直播在對話,十年前,沒有幾個人有直播的體驗。可見去預測十年或二十年之後的未來,我們這些大人其實力有未逮。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確保每一個小孩的想像力都是由他自己出發的,也就是自發。自發的意思是孩子不是由外而內的,他不是為了要得100分、為了要考第一名或其他一些外在的酬賞,去進行工作。因為這樣的話,就不是想像力了,就變成「應試教育」的那種能力。

唯有讓小孩自己決定我要往哪裡跑,這樣才不會有「輸在起跑線上」,那種跟別人比較的想法。因為他一旦有自發的方向,按照定義,他就「贏在起跑線上」,因為同班同學跑的都是別的方向嘛,而他是自己決定了方向,一轉身就贏了!

 

Q:除了「自發」,108課綱也強調「互動」、「共好」,對這二點,你的看法如何?

A:現在是數位時代,我常開玩笑說,既然是「數位」,就是不只一位,但這不完全只是開玩笑。以前人們的社交圈,主要是班上的同學、住的地方的鄰居或者是我們的師長、父母等。但是到了數位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很多不同的社交圈,自發的方向其實會決定了哪些人是你的鄰居,雖然實際上,他或許住在十萬八千里之外。透過網路上的社群,每個小孩自發的方向,會決定他跟誰互動,以及他考慮哪些價值,來達到共好。所以我覺得數位時代跟以前最不一樣的,就是以前的社交圈是實體旁邊的人,現在只要時區不要差太多,你的社交圈無遠弗屆,再怎麼遠都像以前社區鄰居的感覺一樣。

也因為在網路上面是跨時區、跨文化,也跨年齡層的,基本上就是由你在意什麼價值,而不是他的年紀或是他的學門、他的文化,來決定你的鄰居是誰。所以在這裡面,跨文化的溝通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你不知道你對應的這個人,他是來自什麼文化,那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不管你來自什麼文化,我都相信我跟你有一些共同的價值,好比說永續價值,好比說創新的價值等等,那就是共好,就是不把對方當成目的,而是跟對方一起來達成共有的目的。

 

Q: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自發的增強自己的能力?

A:14歲的時候,我就去跟校長杜惠萍說,我醒著的一天16小時都想要拿來做研究。我怎麼做研究呢?其實是透過網路,而且隔著網路,沒有人知道我14歲。

很多經典的東西,我也是直接在網路上面看,英文的程度大概也是靠這樣大量閱讀來培養。所以我要講的就是,第一,在網路上有非常多免費的資源;第二,多多利用這些免費的資源,現在也有維基百科社群、開放街圖社群等,一起觀看、一起創作,不管是幫忙打字、幫忙校對,這些社群隨時都歡迎新的貢獻者,你或你的小孩只要一加入,好像教學相長一樣,大家都會很願意融入這個社群,就可以達到共好。

 

Q:如何避免孩子會有網路成癮的問題呢?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A:我覺得就是看他在網路遊戲裡面,有沒有創作出他自己的作品來,有沒有跟其他人分享。如果有的話,不管他是藝術的創作或者比較一些工具性的創作,他可以掌握到一些設計的技巧等,而且也會讓他結識到本來很難結識的一些朋友、一些社群,總之,他的世界會越來越廣。小孩很會拍電影、很會寫小說,或是很會創作動漫,看起來也是廢寢忘食呀,但我們不會覺得他成癮,而會覺得他對社會有幫助。

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概念,在網路遊戲的世界也是一樣的,如果他透過這個遊戲掌握了一些設計的技巧、一些規劃的技巧、一些我們叫運算思維的一些能力,而且是可以跟全世界分享的,我覺得就可以鼓勵。但是如果是被動的,就是一直在做重複性的,也沒有因此去跟別人接觸,沒有屬於自己的創作,這樣的話,我就覺得,可能是盡量把他引導到創作性高的活動會比較好。

 

Q:要怎麼增加孩子學英文的動機?

A:我從小是自發學「英文」,但我的「英語」是大概十九歲左右才接觸,之前透過網路,不需用講的,所以都是文字,之後才開始聽跟說。

語言就是跟別人溝通的工具,我學英文一開始是因為程式設計,程式設計用的關鍵字都是英文的,不得不學會,所以一開始是為了跟電腦來溝通。

大概十六、七歲的時候,碰到一個紙牌遊戲叫做「魔法風雲會(Magic:The Gathering Arena)」,國際上在討論這組牌的社群,類似聊天室啦,交流大概都是用英語,而大家在上面聊天用的,就是瞎扯式的一些對談的英語,所以我的核心字彙,要嘛就是非常難的,因為魔法牌那些牌的名稱,都是GRE程度的一些單字,要嘛就是日常瞎扯的,在聊天室裡面學的英語。

對我來講,語文是為了溝通,然後大家一起做到什麼的一個工具,我是不會把語文當作一個學習的標的。學語文就是為了跟人有所聯絡,如果有交到這個朋友,彼此用的語言,大家都會學得很快。

用英語文來做些什麼,就是不是把它當作外國語文來學習,而是把它當作第二語文,然後你拿它接觸到一些你本來的語言接觸不到的社群,這樣,這個第二語文就非學不可呀。

跟人互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交新朋友本來就很好玩,但是如果學英文是為了答一個題卷,然後背一些文法、時態之類,那個不是活的嘛,不會交到新朋友,本來就是讓人不開心的,至少是有點枯燥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真的是沒有什麼必要,除非,他未來要當語言學家。

 

Q:你對把小孩子送出國留學有什麼看法?

A:我覺得要交國際的朋友,但是不一定人要出國,尤其在疫情發生的最近一整年,大家出國真的不容易,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都發現說,網路真的可以取代馬路!此外,你坐一趟飛機,住當地的一個旅館,那這個錢,你可以用來買最好的視訊設備等,機票用過就沒有啦,視訊設備你每天都可以用,現在,尤其是國際的朋友,因為他們疫情比我們嚴峻,所以都已經很習慣在線上跟人溝通,所以如果你的小孩也比較習慣用視訊溝通,而且有比較好的畫質,就我們說見面三分情,高解析度的視訊大概兩分情啦,加上在台灣,寬頻是人權,這樣他一下就可以交到外國朋友了。

 

Q:怎麼培養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A:孩子不夠自律,可能是因為太「他律」了!我去德國念過一年書,那時我晚讀一年,十一歲,上小學四年級,而我的同學都是十歲,那時候就發現,他們都非常自律、非常成熟,甚至比起我在台灣看到的一些國中、高中生還要成熟。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就發現說,喔,原來他們的大人都把小孩當大人,好比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要去做作業等等,如果你沒有做,後果你自己負責,不會說家長幫他收拾,所以這樣的情況下,所謂「比馬龍效應」,就是如果你把他當大人,孩子很快就把自己當大人;但是如果你每次都越過這個邊界,代替他善後、代替他做決定,好像非他律不可的話,慢慢的,他就會把自己當小小孩,不管年紀多大了,可能還把自己當小小孩!我覺得,現在,孩子十八歲在法律上就成年了,家長可以超前部署,就算孩子現在還十二歲、十三歲,你就把他想成十八歲、已經成年了,要為自己做決定,他一下子就會變得比較成熟。

 

※更多相關內容,請訂閱未來Family電子週刊

免費訂閱電子週刊,更多親子教養不漏接>>http://bit.ly/33MwXIF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回到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