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幫你的會議效能健檢

全球知名的會議時間投票工具”Doodle”,在2019年做了一項很有趣的調查,他們說,光美國地區,每年有這400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是來自於無效的會議工時。而這些錢怎麼花掉的?最大的肇因,就是議程不清楚與產出不具體。
在我們2020年的開課經驗中,雖然學員們對視訊會議的互動技巧,收穫不少。不過,回到基本面,『這個會議到底值不值得開』,仍然是大家比較會困擾的話題。
所以,我們透過這個機會,將自己多年來的實戰經驗融入,拆分一個視訊會議形成要件,為九大關卡,希望能幫助學員們,未來不管是召集例會、專案會、啟動會、檢討會、BS腦力激盪會議、Ad-Hoc會議、 會前會等等等,都能夠得到更好的會議效果。
第一關 議題重要嗎?
每個組織都會有什麼是”重要”的定義,但我們要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議題,因為不精準的問題(或者因意氣用事操作的問題),都會導致會議的無效率:
『A部門獲利一直起不來,所以開會檢討B部門』『B公司在產品研發進度超前我們,所以我們來開會檢討一下目前我們產品研發進度』
第二關 有具體目的與產出嗎?
場景:財務跑去找總經理,因為各分公司嚴重超支,希望總經理主持一場Cost Down的會議。結果會中,各分公司都說報支都為了開展當地業務活動,沒妥協餘地。芭樂拳喊了一個小時,總經理最後無奈裁決:『那就請財務下去再分析一下,看還有沒有可以刪減的預算。』
當產出不是那麼具體時,不只會讓會議離題,也會分裂出更多的無效會議。
第三關 可否透過協作來取代會議?
『今天會議就是來討論一下,這份簡報該怎麼改。』『等一下例會,你把SAS報表倒出來,做成ppt給同仁看!』
雲溝通的數位趨勢,許多經理人都必須去正視自己的管理風格。上面的情境,都是有機會可透過非同步遠端協作,就可shoot掉的議題。經理人只要做到異常管理就好。

第四關 參與者有權決策嗎?
尬會,是許多經理人常體會過的狀況。通常經過一段權衡,指派部門代理人,或次級主管去上線參與相對不是那麼重要的會議。若你身為會議主席,要判斷與會者有沒有權力下決策,而不是任由”把議題帶回去研究看看,分析看看,討論看看,評估看看,等等看其他部門怎麼做”……那這個議程也請你拿掉,待對方有權決策者參與後,再安排。
第五關 需要看到人嗎?
這邊是個文字、語音或視訊的抉擇點。這三者都有互動的元素,但是對人類知覺系統來說,溝通的安全感就差很多。若信任感足夠,且沒有太多需要展示的情境,語音與文字的通訊就很足夠了。唯獨,目的若有創造客戶關係、透過肢體傳達承上啟下的指令、或建立團隊情誼,視訊是最好的選擇。
第六關 會前拿的到相關資料嗎?
有些會議,是可以在會前闢一個時間,大家共同閱讀某些文件。但在大多數狀況,我們是建議能夠先拿到跟閱讀過最好。你可能覺得這會議很關鍵,其他人可能沒有這種認知。為了不讓主持人一個人獨撐會議的品質,要求與會者會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關 議程清晰嗎?
有沒有辦法讓與會者看完議程,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跟價值,就考驗會議主持人的功力。另外,會議主持人應該要很清楚,關鍵與會者的與會時間段。尤其連線環境不佳,車上、機場、餐館,或者有時差的因素,都要去把議程挪上挪下。
對了,與會者的挑選也很重要,數一下你的會議,有多少比例的”旁聽學習者”。
第八關 有沒有找到很強的會議主持人?
會議主持人應該是在組織裡面,具備相當影響力的人。好的會議主持人,會當責的,消滅更多的無效溝通。儘快找出這樣的人,然後在公司裡面複製與培養。
第九關 會議互動時間多嗎?
多使用數位工具,創造更多遠距互動的機會。在視訊環境中,每個人的”耐力值”基本上趨近於零。這又呼應第六關,若大家事前都能閱讀好資料,省出來的”單向報告”時間,可以做很多更有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