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百年企業結合新創科技 藉基因與細胞療法再創高峰

李悅華
user

李悅華

2021-01-20

瀏覽數 43,300+

圖 / 拜耳董事會成員暨西藥部總裁Stefan Oelrich首度與台灣媒體進行專訪。
圖 / 拜耳董事會成員暨西藥部總裁Stefan Oelrich首度與台灣媒體進行專訪。

西方化學製藥在走過近百年風華後,如今又行至全新分水嶺,一場由細胞療法與基因療法領銜的生物技術革命,正悄悄扭轉產業研發與經營模式。

想像一下這樣的世界:倘若我們不幸罹患心臟病,心肌再注入新細胞之後,就能修復、增補死去的細胞,使其回復運作;而若是罹患帕金森氏症,也無需擔心會有手足顫抖症狀,只要在腦中植入新細胞,就能讓原本已不再運作的腦細胞重新活躍起來。就連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也可藉由在體內腫瘤注入新細胞,讓不治之症不再令人扼腕。

這樣的世界,不再是科幻場景。我們體內因病而失去功能的細胞,未來可由細胞療法與基因療法所產生的新細胞加以取代,讓病友重拾人生。

往昔,基因與細胞療法被視為風險較高,而且過程複雜、費時、昂貴,只能運用在極少數難以治療的疾病上;但在科學不斷向前推進的快步進展下,基因與細胞療法的價值也逐漸顯影。

「基因與細胞療法,不只為我們帶來希望,更帶來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做到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拜耳董事會成員暨西藥部總裁Stefan Oelrich在首度與台灣媒體進行的專訪中提到,以生物科技為基礎的治療方式,在未來十年內將取得重大進展。這也表示傳統大型藥廠,如今正面臨自我轉型的關鍵時刻。

「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相同,台灣病人也面對著同樣需求,這也是我們希望能更加努力邁向創新,幫助更多病人的原因」,Stefan Oelrich 談到「我自己的祖父就是因為癌症而離開,那樣的悲傷我永遠不會忘記,也讓我更加希望能帶領拜耳在癌症醫療領域上精益求精。」

洞燭機先 以結盟鞏固先行者優勢

基因與細胞療法儘管如此神奇,被深深寄予厚望,但還有許多困難需加以克服,比方說置換的細胞究竟該如何被移植與轉移,才能確實產生療效,就是一大課題。

為了在這波最新醫療科技發展洞燭機先,一些橫跨全球的知名藥廠紛紛搶先行動,最顯著的表現,就是與生物科技新創公司積極結盟。

以德國拜耳來說,光是2020年就進行了25項合作協定與收購計畫,可說是規模空前,準備在細胞療法、基因療法,以及數位醫療領域大展身手。

這樣的結盟攜手,正是產業關鍵趨勢。很多新創公司,過往囿於規模,多半只能專注某類型研究,力量受到侷限。但在加入大型製藥企業架構的聯盟合作過程中,卻能藉由大型集團的力量組成研發「平台」,由點到線,再由線連成面,形成完整生態系,讓科學研究成果互相串連,並確實解決過往無法突破的瓶頸,也此讓新創公司願意點頭加盟,藉由集思廣益,找出共同開發效益。

「拜耳必須在這波科學研發中儘早投入,」Stefan Oelrich感性指出,「我們從當前新冠疫情學到很好的一課,就是科學可為我們帶來改變;如果走在科學最前端,就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邁進,這也是拜耳正努力的目標。」

合縱分擊 面對未來趨勢

嶄新科學發現何其多,為何細胞療法與基因療法問世,格外具有時代意義?其實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能從根本解決疾病發生的問題,為難以治療的疾病提供全新對策,因此傳統製藥大廠無不看準趨勢,搶進該領域發展,確保未來發展處於領先地位。

不過,正在轉變中的製藥產業,同時也面臨挑戰,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再加入細胞與基因療法等研發,以發揮合縱分擊優勢,正是眼前一大課題。

以拜耳來說,近年相當引人矚目的投資,便是將BlueRock Therapeutics與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 (AskBio)兩家生物技術公司納入旗下,但同時又讓其保持獨立運作,維持研發領先。

目前拜耳已在細胞與基因療法擁有7項先進資產,進入不同階段臨床開發,並聚焦神經退化性疾病、神經肌肉與心血管適應症等極度未被滿足的治療領域,同時也在龐貝氏症、帕金森氏症、A型血友病與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擁有領先計畫。

尤其波士頓起家的BlueRock Therapeutics,透過改變幹細胞的基因增補(Gene augmentation)功能,將正常基因轉殖進患者體細胞內的染色體,藉以補償異常基因之缺陷,讓原本不再發揮作用的細胞又能起死回生。

這項技術已宣布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其研究性新藥申請,進行晚期帕金森氏症患者的1期研究,除將成為美國在多能幹細胞源性多巴胺神經元的第一項試驗,也象徵幹細胞領域研究更往前邁進一大步。

劃時代創新療法 帶來挑戰與新曙光

「我在接下職務的第一天,看到BlueRock的介紹,立刻就覺得拜耳應該買下這家公司,全力發展帕金森氏症新療法;這樣的合作,為我們打開了全新視野。」Stefan Oelrich接著分析,「擁有掌握幹細胞的技術還不夠,還必須創造一個平台,掌握基因科學關鍵技術,才能讓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發揮作用,目前我們對帕金森氏症的新療法,只是邁向未來的開頭而已。」

放眼未來,傳統製藥業在醫療系統仍將佔有關鍵地位,因為並非所有病症皆可採用基因或細胞療法進行治療。話雖如此,基因與細胞療法的進展,已成功將不可能化為可能,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面對轉變,跨國藥廠的挑戰,就在於如何轉型、超越,既保有過往優勢,藉由化學製藥累積的研究基礎,再結合生物科技,開創臨床治療新領域;同時藉由結盟帶來的跨領域綜效,增加多面向競爭力,以迎接未來飛速的發展與挑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