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核災下的首相告白》:核電的安全神話瓦解,核電比較便宜的神話也同樣瓦解

菅直人《核災下的首相告白》:核電的安全神話瓦解,核電比較便宜的神話也同樣瓦解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311十周年回顧,首次披露日本首相最真實的告白,以及在天災與人禍下的歷史證言:後端的問題,在三一一核災發生前早已是個解不開的結,福島核災只是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答案。

文:菅直人(Naoto Kan)

龐大課題

二○一一年九月二日,野田內閣正式啟動。

但是,在我任內發生的大震災與福島核電廠事故所引發的災害仍然持續。今後要怎麼處理核電廠,能源政策要怎麼推動,還有很多龐大的課題。要走向廢核,就必須增加取代核能發電的再生自然能源。所幸我在首相任內設立的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這個最大條件已經準備好了,而接下來如何推動也是重要的課題。

我決定專注於廢核及自然能源問題,繼續政治活動。

自然能源考察

卸任之後,因為福島核電廠事故的契機,我造訪了已經走向「廢核」的德國、利用發送電分離擴大自然能源的西班牙、利用風力提供地區暖氣等熱能源的丹麥,以及部分地區實行廢核的美國加州沙加緬度市。

德國在二○○○年社民黨與綠黨的聯合政權時,雖一度決定二○二二年之前要實現廢核,但後來保守派的梅克爾政權將廢核期限延後至二○三六年。原本是物理學家的梅克爾首相,看到連日本這樣科技先進的國家都會發生重大核電廠事故,便在幾個月後決定將廢核期限改回二○二二年。德國的這項決定,是自一九八六年車諾比核災發生以來,經過長年的全民討論而決定,包含經濟界、勞動界,我所拜訪的相關人士都非常認同這個決定,也獲得全國人民的同意,令我印象深刻。

西班牙位於歐洲的西部,利用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比例相當高。藉著發送電分離,送電公司只有一家,與發電公司分別獨立,全國利用自然能源發電的變化,全部由一處控制中心控管。

丹麥曾在石油危機時,興起反對政府建設核電廠的運動,經過全民討論,最後選擇成為無核國家。以風力為中心,廣泛利用自然能源,造就了維斯塔斯(Vestas)這家全球數一數二的風力發電大廠。

美國加州的沙加緬度公用事業局根據一九八九年六月公民投票結果,將蘭喬賽可核電廠除役後,利用節能等進行能源綠化,雖曾經歷經營困難,現在已步上軌道。「需量反應」等消費者參與型的改革經驗,非常值得參考。

日前我也拜訪了國內的自然能源及節能相關企業,還有風力、太陽能、生物質發電等多處設施,聽取專家的說明。

首相卸任後,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專心研究自然能源與節能的可能性。我堅信沒有核電廠,我們國家也能充分提供所需的電力。

經濟界的核電必要論

儘管「廢核」的聲浪日益升高,經濟界等團體仍強烈主張核電必要論。我們也曾經看過媒體報導經濟界的意見領袖發表「不可能零核電」言論,不禁令人質疑,這應該是相信核電安全神話——「不會發生重大核災」,才會有的發言,否則怎麼能假裝福島核災從沒發生過似地說出這種話。

財經界人士說:「核電廠不啟動,日本經濟會衰退。」這些人知道如果福島核災造成三千萬人必須被迫離開首都圈去避難,會如何重挫日本經濟嗎?到時候,日本一定是一片大混亂,影響波及經濟、社會、甚至國際地位,國家將陷入存亡危機。這次是千鈞一髮,我們僥倖躲過最糟的局面,現在誰都不敢說絕對不會再發生一樣的核災。

福島核災就是國家存亡的危機,我們日本人一定要有共識,才能再重新出發。任何忘記或忽視這則教訓的言論,都是在「逃避現實」。

思考核電真正的成本

這次的核災暴露出一個問題:核電事業只憑一家民間企業,根本無法負起完全責任,這也意味著「核能發電成本比較便宜」的理論基礎已經瓦解。

全世界的核電廠建設成本都在上漲,特別是有關安全性方面,要求更嚴格標準的聲浪高漲,成本自然升高。

這次核災的損害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有人失去家園和工作、被迫與家人分散、數萬人的人生被打亂,這些損害都不是金錢可以衡量,而國家戰略室成本驗證委員會試算的結果,損失至少五兆八三一八億日圓,其中包含東電的廢爐費用一.二兆日圓、東電的短期性損害賠償費用二.六兆日圓、東電第一年度的賠償費用一兆日圓(第二年度之後每年○.九兆日圓),加上去除汙染的費用,成本驗證委員會修正試算後,得到至少五兆八三一八日圓這個數字,大約六兆日圓。以一座核電廠四十年的發電量來除,就是○.六日圓/千瓦時,這是驗證委員會試算出價格上升的下限。

但是,如果發生最糟的局面,情況又會如何呢?

福島核災的避難人數約有十六萬人,如果連首都圈都成為避難區域,首都圈就會有三千萬人要避難。單純以人口比例來計算,是福島的二百倍,高達一二○○兆日圓的損害。根據這個數字可以算出核電的電力將上漲為一二○日圓/千瓦時。相較於火力的發電成本十二日圓/千瓦時,核能發電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核電的安全神話瓦解,核電比較便宜的神話也同樣瓦解。

後端束手無策

當然,日本自福島核電廠事故以來,便積極對核能發電的成本重新評估。

然而,許多言論強調如果核電廠停機,會造成天然氣等石化燃料的成本上漲,勢必要調漲電費。而核電廠繼續運轉,又會產生核廢料,裡面包含鈽等自然界本不存在的危險物質。

對於核廢料的中間貯存、再處理、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理與最終處置,這些稱為後端(Backend)的部分,我們都還沒找到根本解決的方法。

日本對核廢料循環的想法是,將核電廠使用過的核燃料經過再處理產生鈽,然後用作快中子增殖反應爐的燃料,再次發電。

燃燒鈽又會產生新的鈽,稱為「增殖」,又稱為貧鈾,是將一般不能用作核電廠燃料的鈾同位素,捕獲中子,以轉變為鈽的技術。

從以前不能用作燃料的貧鈾產生出鈽的技術,許多國家都嘗試開發,但還沒有任何國家實際應用。日本也曾因為冷卻劑液態鈉外洩事故而停機。再處理和快中子增殖反應爐在技術上、社會上的問題都懸而未決,實際上還不可行。

另一方面,核電廠周邊的核廢料池幾乎飽和,啟動核電廠固然能改善電力公司的收支,但核廢料增加,處理成本也會相當可觀,還不如趁早停機,對國家經濟比較有利,這是專家的意見,我認為值得參考。

鈽的半衰期是二萬四千年,核廢料的有害度下降到天然鈾的等級,至少需要十萬年。這麼長的時間,維護管理費根本不可想像。

就算埋到地層深處,十萬年當中會發生怎樣的地殼變動,完全無法預測。

所謂比火力發電便宜的「核電成本」,其實是「電力公司的成本」,核廢料的處理費用在電力公司的成本中只占一小部分。不僅如此,由於這是以核廢料循環為前提,所以核廢料都被當成「資源」,算是公司的資產。

維持核電廠的運作需要再處理,為利用由此產生的鈽,就必須開發快中子增殖反應爐,快中子增殖反應爐沒有進展,便需要含鈽MOX反應爐,核能村(核電利益集團)為此又引進危險性更高、加工費更昂貴的MOX燃料。

他們打著維持核電廠的名義,不斷投入巨額資金,早已超過經濟原理了。

電力公司無力清償債務問題

關於核電重啟問題,大家所關注的焦點是①安全性的確認是否充分,②電力是否不足。但事實上,推動重啟的背景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論點。

那就是③如果決定不重啟,直接除役,電力公司將無力清償貸款,很可能因此破產的問題。換言之,只要運轉就有資產價值的核電廠,一旦廢爐,就變得毫無價值,電力公司恐怕無法償還債務。這就必須檢討電力公司的經營問題,有些意見比較情緒化,例如「解散電力公司」「讓它倒閉」,但這種論調不能解決問題。

核電廠的經營問題,是電力公司的當務之急,對國家也是至關重要。

記得日本航空破產時,一方面依循法律的破產手續處理債務、裁員等,同時仍維持正常航運。現在面臨電力改革,我們也要避免擁有核電廠的電力公司突然破產。

核災發生後,馬上要處理善後作業及對受害者的賠償,這些必須由當事人——東電來主導。但核災發生迄今已有一段時日,我們要思考核能事業的未來,隨著發送電分離的實施,應該將核電部門從東電分割。

東電力以外的電力公司也一樣,遇到這種核災事故,若無法完全負責,就應該檢討分割核電部門。我希望各家電力公司的經營者能夠嚴肅考慮。

核電重啟問題與電力公司的經營問題息息相關,必須給全體國民一個明白的交代。

現實中,要將所有核電廠除役,就要介入電力公司的經營問題。

關於核電廠的未來,除了反應爐的安全性,我們還要一併思考後端問題、電力公司的經營問題。

加入再生能源市場的產業激增

經濟界過去顧慮電力事業,不敢高調主張廢核或再生能源,但現在社會氛圍已稍有改變,願意投入再生能源相關事業的企業迅速增加了。

有許多企業早已進攻再生能源領域,只要有利潤,企業就會認真研究。無論是太陽能發電或是風力發電,日本的電器大廠都有領先世界的技術,但過去國家政策總是以核能發電為優先,導致這些技術無用武之地,不過,今後就有機會發揮了。起步雖然落後,但相信很快就能迎頭趕上。

再生能源的投資大多是對應國內需求,也可以擴大就業機會。而且,再生能源不像石油或天然氣必須仰賴國外進口。

節能省電也是成長領域

「節能省電」也是成長領域。說起節能省電,可能有人馬上想到「就是忍耐不開空調」,其實不只如此。省電固然重要,使用電力消耗小的產品,也是節能的一種。LED燈泡就是其中代表。

工廠若嫌國內成本太高,可以轉移到國外,但諸如鐵路公司,就只能在國內拓展事業。因此,鐵路公司開發電力消耗小的列車,就很有實用性。百貨公司或便利商店這些流通業可以將店內的照明或空調、冷藏設備等,改用耗電量小的產品。當然,家庭也是一樣。

也有許多經濟界人士明白這個道理,低調地將核能發電轉換成再生能源。在福島縣近海的浮體式風力發電計畫以及智慧電網等領域,日立、東芝、三菱重工等過去以核電廠建設為中心的企業也紛紛加入。

政府積極推動「廢核」和能源政策轉換,鼓勵再生能源、節能省電、石化燃料綠化等技術開發。這個領域的產業就會蓬勃發展。

這些將成為日本成長戰略的樞紐。

解構核電利益集團,是改革的第一步

冷靜想想,後端的問題,在三一一核災發生前,早已是個解不開的結,這次的福島核災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答案。

將核能轉換成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是必然的選擇。而我們為什麼寧願在核電廠廠房蓋一座撐不了多久的燃料池,就只是為了使用核能發電呢?

這其中存在著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核能村。五月二十八日,我在國會的事故調查委員會公聽會最後發表談話:

二戰前,軍方逐漸掌握政治實權的經過,與現在以電力事業聯合會為核心所形成的核能村,我覺得非常相似。換句話說,四十年來,以東京電力與電力事業聯合會為中心的勢力,逐步掌握了核電行政的實權。對於批評集團方針的專家或政治家、官員,都會依組織的遊戲規則遭到排擠。

而許多相關人士選擇消極地袖手旁觀,不願牽涉其中。我自己也深深地反省。

現在,核能村對這次核災仍然沒有任何反省,還想要繼續掌握核電行政的實權。核能村宛如戰前的軍方,核電行政從根本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對這個組織的結構與社會心理進行解析,進而解構。

延伸閱讀: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今周刊出版

作者:菅直人(Naoto Kan)
譯者:林詠純、許郁文、蔡昭儀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日本首相一生懸命的第一手日記,重磅問世
【真實披露】浩劫當前,最高指揮官的所思、所見、掙扎與決斷
【核去核從】跟著首相穿梭核災現場與國會攻防,直擊你看不到的核能真相

「那時候,我已立下捨命守護國民的覺悟。」——來自首相的衝擊告白

2011年3月11日,我們共同目擊了現代最慘重的災難。
當現有制度無法因應前所未有的核災,國家結構性問題浮上水面之時,
身為最高權力者,他該如何帶領島嶼國民走過存亡危機?
什麼樣的決策和行動,才能挽救日本免於沉沒?

地震、海嘯、核災……他是全球第一位面臨多重浩劫的首相。

在深陷風暴的日子,他以文字記錄當下——

「下午2點46分發生地震,我直奔官邸地下室的危機管理中心。就在發布各項行動指令的當頭,傳來噩耗:『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冷卻功能停擺。』」

「事故不斷延燒,整個東日本都遭到名曰『放射能』的敵方占領。敵人並非外來的侵略者,而是日本親手創造的怪物。正因如此,這場混戰必須由日本親自收拾,我們不可能撤退。」

「再這樣下去,國家勢必走向滅亡。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在腦中盤算起最壞打算:反應爐徹底失控,含首都圈在內的東日本數千萬人被迫逃難……」

「我同時面對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大海嘯,以及世界首見的多座核反應爐重大事故。這些災難就算各自獨立發生,都會引發一連串問題,而我所面臨的,是誰也沒有經歷過的多重危機。」

311十周年回顧,首次披露日本首相最真實的告白,以及在天災與人禍下的歷史證言。

《核災下的首相告白》立體書封
Photo Credit: 今周刊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