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named.jpg

《肉身蛾》為客家電視台2005年末推出的客家文學系列三部曲之一,首度跳脫鄉土具路線的新嘗試,由高翊峰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在有限的經費及無大牌明星擔綱演出的情況下,獲得了金鐘獎迷你劇集節目獎、迷你劇集最佳女配角獎、迷你劇集最佳編劇獎,也算是給予客家電視台選擇翻拍文學作品之方向一定程度的肯定。

肉身蛾的戲劇簡介:「故事內容圍繞三個女人-一個客家籍女鑑識員;一個嫁給客家人的原住民和一位一心想到台北完成夢想的客家女歌手,她們的人生因為自殺案件而有所交集,不約而同她們都選擇了自殺作為人生最後的答案。」

  

 
《肉身蛾》於時代的意義

2005-2006年的時代氛圍是怎麼樣的呢?姑且從當年其他金鐘獎的入圍名單來看:《再見 忠貞二村》、《求婚事務所》、《孤戀花》、《浪淘沙》、《愛殺17》……沉靜、肅穆,社會多元議題及死亡禁忌的題材逐漸在傳統電視劇中嶄露頭角,藉由時代劇及偶像劇的包裝,帶領觀眾針對社會底層小人物有更多的觀察與討論,同時也展現出臺灣多元社會自由的討論空間。

《肉身蛾》顯然也是其中之一的作品,乍看簡介便知道並非一輕鬆活潑的題材(在觀影前甚至還以為是不是由幾樁懸案構成的故事……);觀影之後,偶然間又找到編劇兼原著作家高翊峰及導演林志儒的訪談影片,更能理解《肉身蛾》故事意欲帶給觀眾的省思。

 

image


客家人的隱藏邊緣性格

創作往往會和當下生命經歷產生相當程度連結,不只是文章、影像、攝影或是音樂創作,作者都會將一部份的生命經驗投射在作品之中。

在林志儒導演的這部《肉身蛾》中可以看見,和作家高翊峰所撰寫的《肉身蛾》小說,最截然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更加突顯出「客家人」的意識,並在影視作品中將他觀察到的客家性格呈現出來。

 

你對「客家人」的印象是什麼呢?
藍衫、山歌、紙傘、擂茶、花布。
勤勞、節儉、相夫教子、硬頸性格……

這些聽起來更像是童話故事書上的角色描述,距離遙遠且生疏,死板而奄奄一息;相較於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客家朋友,你是否也曾用這些形容詞形容他們?

儘管知道這部戲是由客家電視台所拍攝,途中看到些許對話,還是會默默出戲:為什麼要一直強調客家人?為什麼不時強調客家人的身份? 

 

如同以下這段:


  「你有沒有認識幾個會講客家話的朋友?我認識幾個朋友,會講客家話的,他們都住在台北,可是很奇怪喔,他們住久了,好像就覺得自己是台北人了,都不講客家話了。他們不講客家話,你們都認不出來他是客家人。」

  「大概是怕別人聽不懂?」

  「不是,我覺得這比較歸納在潛意識心理層面,跟認同有關。我們閩南人碰在一起,我們很自然地就講閩南話,對嗎?那客家人遇到我們講國語就好啦,可是他都跟著我們講閩南話……」

 

還有女主角李麗和她父親的對話,也是不斷強調(譴責?)不說客家話這件事情,就算北漂的客家人在台北街頭相遇,除非是刻意交心,幾乎不會主動用客家話聊天對談,客家文化似乎被隱匿起來,變成一個不可說的默契。

image

 

〈暗香風華〉的訪談中,林志儒導演說:
「客家人不講客家話,沒有人知道你是客家人啊,別人會說:你們哪裡有受到什麼委屈?」

 

客家人喜歡遷移,就把自己隱藏起來。

 

林志儒導演的客家觀:認識客家,其實不是從什麼藍布、藍衫、採茶、山歌,那真正客家人的樣貌是什麼?
「隱形」是客家人和福佬人最大的差別處,「客家人在臺灣是隱形的族群,雖然是臺灣的第二大族群,發聲卻比原住民還要小。」到臺灣來的客家人多半是工農階級,再加上語言的障礙,造就了客家人道外地打拼的時候的畏生心態。

 

其次,年輕人不說客家話,在2005-2006年是如此,直至如今,狀況是否有所好轉?在強勢華語文化的潮流之下,政府鼓吹本土母語的復興,不論是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或是新住民的越南語、印尼語等等,在主流語言華語的大舞台下,其他語言的話語權小得可憐。

 

高翊峰主持人說道:「有沒有可能打造『客家的新文化』?客家話的文藝復興?」
我衷心期盼,三十、五十年後,這些精彩的母語文化仍能在臺灣多元展現。

 

image

 

《肉身蛾》女角的底層掙扎

初次看到「肉身蛾」篇名這三個字,最初聯想到的是「飛蛾撲火」的這個景象;觀影後,似乎更能映證自己最初的假想—以肉身作為飛蛾,無法自拔地撲上死亡之火。

 

「對於這三個女人來說,死其實是解脫。」林志儒在《肉身蛾》中藉由描述都市底層女性的人生經歷,呈現出女性長久以來被家庭束縛的無奈以及情感世界的不平等。(引用自〈「肉身蛾」金鐘獎大放異彩/生命力新聞〉)

 

若用結果論的角度來看,確實,三位女角的結局都走向無奈的自縊結局,整部片也用壓抑的色調強化這場悲劇及無可奈何。

但你不能忽略這個前提:在走入這個結局之前,三位女角都曾為生活奮力一搏。

 

做一個客家女人要獨立、堅強。

 

她們不堅強嗎?不,她們也都對未來抱持夢想和熱情,只是生活給予的失敗和挫折太過無情;她們不獨立嗎?不,片中的她們,可能都要比裡頭的男角還要堅毅和有勇氣。只是可惜了,沒有能夠撐過難關。

 

image

 
看完這部片,再搭配林志儒導演的訪談,可以更加理解這部作品的脈絡。閩南家庭出身的我,一直無法清楚刻劃客家人的形象,僅能從歷史書籍中知悉一二。林志儒導演在訪談中同樣提到「客家的隱藏性格」:客家人的邊緣、刻意隱藏自我,在討生活的過程中,看到不一樣層面的客家人,雖然有一點殘酷,但客家人都知道,真的是這樣。

 

不是客家人,我沒辦法說是不是都是這樣,但用這個角度刻劃「北漂異地」、「異鄉打拼」,我卻是很能從這裡有所共感。如果客家文化真能文藝復興,或是打進年輕族群,現在人移動頻繁,多多少少都有離開故鄉工作、求學的經驗,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找到最大的共通點吧?

 


 

【推薦:超多客家戲劇免費看!】
好客ING平臺:https://broadcasting.hakka.gov.tw/

好客ING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roadcasting.hakka/

《肉身蛾》觀看連結:按這裡


「好客ING」為一客家影音網路平臺,於2009年8月正式開站,數位典藏臺灣客家最珍貴、最精彩、最多元的影像與聲音,是目前臺灣客家資料最齊全的多媒體影音共享資料庫。「好客ING」整合了客家電視劇、客家音樂MV、客家文化報導、紀錄片、客語教學等精彩影音內容,提供民眾免費瀏覽觀看。

 


【參考資料】


〈「肉身蛾」金鐘獎大放異彩〉/生命力新聞

《暗香風華》EP100:神經病導演-林志儒

「不能沒有你」專題訪問/客家電視台

圖片來源:網路、好客ING
 

 

arrow
arrow

    le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