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LAN見識南島_第八季第十三集【#達魯瑪克部落傳統領袖的當代適應】,12/8(週日)晚間10點起可開始收看 ! - 在 #達魯瑪克 魯凱族耆老們對於人類與環境空間之間的關係上,將陸地上所認知的環境區分為三種空間,第一空間約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稱為Babulen,是禁獵區也是神靈居住的地方; 第二空間約在1500公尺以下,稱為Rekay,是人們生活農耕狩獵之地,第三空間為平地地區,是容易有瘟疫與災害的區域。是什麼原因隨著時代的演進,達魯瑪克的族人一路從Rekay地區遷徙至今日的平地現址? - 臺灣原住民族群中的魯凱族,依照居住環境與文化認同,被學術界分為東魯凱、西魯凱和下三社三群。東魯凱群位於臺東卑南大南溪流域,目前主要聚居處為臺東縣卑南鄉東興村的達魯瑪克,以及臺東市新園里的蘇巴揚。如同其他臺灣原住民族群一樣,他們受到殖民政權壓迫,社會環境變遷影響,導致原有社會秩序瓦解。而達魯瑪克的 talriyalalay(傳統領袖),作為曾經的「部落國」#政教領袖,是如何處理與適應傳統信仰式微、生計模式改變、主權旁落等情境? - 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的 #劉烱錫 教授,從達魯瑪克的遷移史娓娓道來,讓我們看見一支因著天災人禍,數度被迫遷村的族群,如何在不斷重建家園的過程中,成為國際環境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他的描述中,我們也看見了當代talriyalralray(傳統領袖),是如何成為部落的精神象徵與信仰維繫者。 - 達魯瑪克 #古昌弘 傳統領袖,是《#尋找達魯瑪克》此一紀錄片的主角之一。透過紀錄片,以及他的重新述說,讓我們看見這位年輕的傳統領袖,如何學習與適應,突然加諸於他的責任義務。古昌弘領袖說,他不確定未來talriyalralray(傳統領袖)是否會有新的定義,但是,達魯瑪克不是talriyalalay一個人的,是一群人的。他相信不論在哪個時代,達魯瑪克都能找到最適合的答案。 - 分享人 劉烱錫─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演講主題 : 達魯瑪克-在山林中長跑的部落 - 分享人 古昌弘Drangalo Labaliyoso─達魯瑪克傳統領袖 演講主題 : 當代傳統領袖talriyalralray的權責與抉擇 - 🌍節目資訊: 主持人:#劉益昌 首播時間:#12月8日(週日)晚間10點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原視節目TITV+」Youtube頻道、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連結同步首播! - 台灣文化的窗口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原住民族電視台 16頻道 http://www.ipcf.org.tw/ ▶︎zalan見識南島◀︎官網專屬頁面 https://pse.is/6mrmte - facebook 原文會: https://www.facebook.com/ipcf.ipcf 原視:https://www.facebook.com/titv.ipcf
📣 震撼人心的歷史即將重現!📣 #百年原殤 系列 #紀錄片 & #劇情片 深刻還原原住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讓過去的故事被看見,讓記憶延續!🔥 🔎 從 Cepo’ 戰役、太魯閣族抗日戰役 到 大豹社抗日戰爭,這些抗爭與堅持,都是原住民族不可遺忘的歷史篇章。 📍 部落首映 🔸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3.21(五)17:30|花蓮原住民族文化館 演藝廳 🔸 Cepo’ 戰役|3.22(六)17:30|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部落 太陽廣場 🔸 大豹社抗日戰爭|3.28(五)17:30|桃園市復興區泰雅帽造型天幕活動場 🎬 首映場次 & 記者會資訊 🗓️ 2025.04.02(三) 📍 記者會 13:30 📍 CORNER MAX 大角落多功能展演館(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 102 號 1 樓) 📍 全片放映15:30 📍 原視獨家首播 📺 原視16頻道 & 原文會官網 LIVE 📅 4.05(六)Cepo’ 戰役(大港口事件) 📅 4.06(日)太魯閣族抗日戰役 📅 4.12(六)大豹社抗日戰爭 【百年原殤】系列紀錄片及劇情片 監製|原住民族委員會 出品|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製作|瀚草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次的影像紀錄不只是歷史的回顧,更是族人文化與精神的傳承。📽️💫 📌 鎖定原住民族電視台,一起見證歷史的重量!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 #原視獨家 #歷史不能被遺忘
全新規劃的知識型節目, 透過每一集的來賓, 還有書的分享, 能夠延伸想像力, 開啟對於文學的慾望, 以及對於跨界還有跨領域的交流對談。 拓展青年學子的文學視野, 以書為媒,激發創作靈感、提筆揮灑才情; 節目更是一座文化橋樑, 讓青少年在閱讀和創作中,認識自己、 認同自己的文化,並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1)提升青少年的文學素養和文筆能力 (2)激發青少年的創作靈感和動筆興趣 (3)為獨立出版的作者提供展示平台 (4)增進青少年對原住民文化的了解和認同
探訪部落長者, 紀錄生活樣貌, 分享其生命故事, 從傳統文化習俗、工藝技術、 產業技術到興趣喜好, 展現長者智慧累積, 傳承在土地上累積的生命經驗。 一部落一文健站, 透過不同文化健康站經營特色, 了解每個部落文化樣貌, 展現在地經營老年生活之經驗。
『全新一季 #ila跟土地學做飯 ~跨界職人的斜槓之旅』整季簡介 2024全新推出,邀請來各行各業頂尖職人走進部落,結合職人專業與部落族人生活經驗,一起合奏出知識性、文化性、獨特性的部落料理。 這一季到節目中上菜的來賓,每一位都是各行各業中的菁英;有曾出版過針對女人瘦身與男人強身的食療書,行醫二十多年的中醫師-鄒瑋倫,她的學識醫理與臨床經驗皆相當豐富,唯獨沒時間走出戶外,親自嚐百草尋藥,這次應節目之邀,前進台東電光部落,尋找阿美族人的長壽祕方,儘管正值酷暑,這位長年待在冷氣房的鄒醫師卻跟著族人嚐百草,嚐到樂不思蜀;鄒醫師表示,自己行醫數十年,許多中藥的原生種,她還真沒見過嚐過,這次到部落裡來,不只開了眼界,也看見原住民善用萬物的智慧。 而來自美國La的華安祖,是樂團的貝斯手,十多年前來台灣念書,認識了現在的台灣老婆,一段異國戀曲讓這位音樂人選擇在他鄉落地生根,自組家庭;平時除了上節目通告,Andrew還兼職當英文老師,以及和樂團外出表演;近幾年,還晉升了兩個娃的奶爸行列;而這回應節目之邀,Andrew前往達悟族(野銀部落)和卑南族(下賓朗部落),要去了解部落婦女們都怎麼坐月子?是不是也和傳統華人一樣,禁忌一大堆? Andrew來台超過15年,台灣本島都不知走了幾圈了,卻總是沒有機會走進蘭嶼,這次恰巧遇見蘭嶼的飛魚祭,慕名已久的他,對於蘭嶼之行興奮不已,揹著吉他登上這個可以讓音樂人創作如泉湧人魚之島;皮膚黝黑、頂著一顆爆炸頭的Andrew,走進蘭嶼,毫無違和感,甚至皮膚比當地人還黑。 柯沛如,台灣唯一一位入選美國食農智庫Food Tank「14個改變食物的女性」,也是美國舊金山 Real Food Real Stories 的創辦人,原本的她也和一般人一樣,食物只是用來填飽肚子的生活必需品,直到一場大病之後,她開始了解每種食物背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的溯源,不僅治癒了她的身體,也療癒了她的心靈;把食農教育作為一生懸命的柯沛如,這次應節目之邀,前往花蓮清水部落(布農族)與台東布谷拉夫部落 (布農族),要去尋找布農族的250種小米,那是能夠在地球的環境面臨浩劫時,依然能倖存的糧食種子,現在有一群布農族青壯年,正在復育這些未來食物,而柯沛如將用她的觀點,來為大家說說布農族未來食物的故事。 FiFi Yang,楊惠萱是位身體力行的香料達人,她親自走遍世界各個角落尋找各種香料,並加以研究分類、歸類,把它變成一門學問, 不僅在網路平台上開立了食色天然香料研究所,推出自有香料品牌,在許多大小企業開課演講,也經常受邀出席宴會現場擔任食物香味導師。 說起香料,其實台灣也有不少原生種,與原住民文化關係非常密切。像是馬告、山肉桂、刺蔥、食茱萸,以及山當歸等,這些都是部落裡不可或缺的調味食材;本季,節目特別邀請這位國際調香師帶大家來一場原味巡禮;她將前進烏來的泰雅巴萊部落,看FiFi如何玩出馬告的香味辛境界;再到基隆阿拉寶灣,跟著都市裡的阿美族人下海尋找極品海味,看FiFi如何將阿美族人的海味與辣味,配搭出香味的極限;期待能藉由香料職人的世界觀,結合部落發展與植物保育,開創出台灣原生香料的新價值。 大體化妝師,一個神秘又令人好奇不已,可說是離死亡最近的職業;多數人都避諱死亡,然而,人在死亡後,卻又有不少禮節需要活著的人去遵循,好比喪禮,已逝者要穿甚麼、吃甚麼都有規則和禁忌,而接待過無數場喪禮的大體化妝師對這些死亡禮俗肯定不陌生;本季節目正好規劃了部落喪禮飲食文化,於是,邀請來大體化妝師 夏沐光,帶大家到台東的馬當部落和建和部落,認識阿美族和卑南族人的喪禮飲食,並加入她在職場上的見聞,帶大家認識不同族群之間的喪禮禮俗有哪些異同,而透過這些禮俗,能更深一層地看見族群對生死的價值觀。 烤一塊餅就能看見未來? 一般人以為原住民的豐年祭都是用來慶豐收,感謝天地萬物的賜予,殊不知,遠在南台灣高山上的霧台魯凱族,他們的小米祭,是用今年收成的小米來預測明年的運勢。 一年一度的魯凱族小米占卜祭,最重要的環節就在最後的烤小米餅,烤出的小米餅好壞將是掌握來年運勢的關鍵,聽起來似乎也不完全是聽天由命,人多少能夠掌控小米餅的成敗;沒錯!小米餅的製作,像是水分拿捏、火侯控制、時間掌控..都是小米餅的成功要素;如果小米糰被烤乾、烤焦,就預言著來年會發生旱災,若是小米烤出來呈現水水的樣子,就表示會有水災;為了真實以及精采呈現這個小米占卜祭,節目邀來 具有作家、廣播主持人、專業學者、演講師、美食及文創美學講師等多重身份,被文化部列名為90年代至今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還榮獲多座廣播金鐘獎及電視金鐘獎的溫士凱,以他犀利的洞察力與精湛的說故事能力,帶大家前進屏東佳暮部落,參加一場精彩的夏日祭典。 ila跟土地學做飯第三季,節目依照不同的主題搭配適合的職人,讓內容看起來更加協調、更具內涵。 職人們脫掉制服,踏上一段斜槓旅程,用他們的人生經驗,結合部落的生活體驗,將炒出一道道耐人尋味的文化料理。
為了探究史前南島民族究竟如何遠洋遷徙、開枝散葉,使南島語系成為全球分布最廣的語系, 第二季 《尋miing紀遺》 前往蘭嶼東清部落記錄難得一見的新船落成禮, 採集南島航海民族的傳統文化, 試圖理解達悟族以海洋和島嶼為中心的宇宙觀。  隨後根據線索,飛往菲律賓北部,一處挖掘中的考古遺址, 調查史前南島祖先往南遷徙,登陸呂宋島時所留下的考古證據, 並飛往巴丹群島踏查與達悟族人有密切親緣關係的伊巴丹人, 比較兩族極為相似的語言和文化。 除此之外, 我們也深入高雄的荖濃溪流域和那瑪夏山區, 踏查十年前正名為台灣原住民族, 第15、16族的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 認識兩族的獨特文化,以及採集許多台灣南島民族共同的大洪水和小矮人傳說。 最後,第二季 《尋miing紀遺》更飛往南半球的長白雲之島-紐西蘭, 認識毛利人源於南島語系的玻里尼西亞文化, 比較達悟族與毛利人在造舟技術和傳統文化上, 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從現今相距9千公里遠的兩地航海民族身上, 追尋屬於南島民族的海洋記憶。 2024年10月19日起 每週六 晚間 22:00
不管未來多渺茫 都不要害怕夢想太豐滿 10/4起,Kakudan 為你加滿勇氣 每週五18:30,準時燃起你的追夢魂! 📺 電視首播:10/4起,每週五 18:30 #原視16 ▶️ Youtube:10/5起,每週六 18:00 #原視TITV+ 13 種未知的 #職業挑戰 X 13 位意想不到的 #領航導師 遇上 12 位超熱血少年少女 將和你一起展開瘋狂的追夢冒險 你,準備好搭上 #Kakudan時光機8 了嗎? 你將挖掘時間留給你的寶藏 並看見專屬於你的未來無限可能!
邀請新世代原住民族創作音樂人才 表演自我創作歌曲,推廣台灣各族族語創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