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攸關日常生活、經濟發展,如何生產電力,更是人與自然環境永續共存的重要課題。面對氣候變遷,台灣政府制定能源轉型政策,以減碳和提升自產能源比例為目標。政策之外,從下而上的行動,也遍地開花。強調公民參與、集資共同生產再生能源的「公民電廠」,就是一支面貌多元、小而精實的能源轉型隊伍。不同社區內的電廠因動機、需求和條件的差異,也各自呈現多元面貌。

初春下午,宜蘭壯圍鄉的一處5層樓透天厝屋頂,聚集了20多位來自新北市的民眾,對著頭上一片片光電板議論紛紛。「太陽能發電有什麼好處?」「光電板多久要清洗一次?」「逆變器是什麼?」男女老青提問踴躍,台上的講師黃彩玉也從善如流,一一說明。

「有了這個太陽能電廠,我們可以自主發電,就像是小孩長大了,也要學會獨立。」黃彩玉的正職是清潔人員,說起太陽能發電原理、光電板設置角度、清洗與回收方式,比喻生動,底下聽眾也熱情回應。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共通點是對再生能源充滿興趣,其中有些人甚至拿出小額資金,加入「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合作社」,成為電廠股東。

庶民共組合作社 自學反思能源自主性

「大家知道我們這個19.84瓩的電廠,從2020年6月開始發電,已經賺了多少錢嗎?」合作社理事主席李易昆滑開手機裡的電廠監控APP問。

「我們這邊雖然在北部,發電效益沒有南部好,但是苗栗以北的躉購費率都可以加乘15%,加上用高效能光電板模組也有補助,所以一度電可以賣到7元。」

「發電不到一年,我們這個小電廠已經進帳8萬元了!」李易昆得意地宣布。在晴天下靜靜閃耀的光電板,正在創造收益,更燃起這群庶民學習的熱忱。在三重、蘆洲深耕成人教育超過20年的蘆荻社區大學(以下簡稱蘆荻社大),自2015年起與新北市政府合作,推動節電參與式預算、區域自主能源課程等計畫,舉辦多場講座和公民審議工作坊。

「因為能源議題,我們接觸到很多新的朋友。」同時擔任蘆荻社大主任的李易昆發現,能源與生活息息相關,加上節電可省錢,易引起民眾興趣,是討論公共議題很好的切入點,也讓多年來關注勞工、婦女運動的社大,能夠拓展新的群眾觸角。

參與式預算告一段落後,蘆荻社大延續能源共學社群,每週定期聚會,從DIY發電機,到組團參觀天然氣、燃煤、核能等各類型電廠,知識、手作兼具,也漸漸累積「共同生產再生能源」的意識。「很多社大學員接觸過食農議題,了解台灣糧食自主率偏低,因此得知我們的能源竟有98%是靠進口,大家就更有感。」

庶民發電學習合作社

庶民發電學習合作社經常巡迴解說太陽能發電原理(照片來源:盧明正)

屋頂太陽能 拉近人與能源的距離

蓋電廠需要大資本、土地,看似遙不可及,一般民眾如何參與?2016年「綠主張綠電合作社」成立,為台灣首個以生產能源為目標的合作社,藉由招募社員小額集資,找尋合適的屋頂蓋小規模太陽能電廠,實踐公民電廠的可能性。

看重合作社強調「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民主討論機制,不因股份多寡而有決策權的區別,蘆荻社大也在2018年底開始招募社員,並刻意降低參與門檻,最低只要出資5000元即可入社,初始以39位社員、股金40萬元成立合作社。「我們叫做『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就是強調「學習」才是主要目標,而不只是為了『擴張案場』」李易昆說。

「自主學習」的精神,充分落實在案場建置。第一個案場「庶民一號」是社員位於林口的住宅屋頂,合作社幹部從頭參與施工環節,「不是外包給廠商就了事。」藉由實作,許多社員慢慢看懂屋頂電廠的建置過程,甚至能指正廠商的光電板方位。

這樣的公民電廠,成本效益為何?以宜蘭壯圍的「庶民發電二號」為例,合作社投入125萬元建置,19.84瓩的裝置容量,年發電量18,213度,約可供應5戶家庭一年用電量。依照保證收購20年的躉購費率售電予台電,售電盈餘一成回饋屋主,其餘依比例分配給社員,並有部分作為合作社公基金。

「約10年左右可以回收成本」合作社經理鄭婉伶解釋。靠天發電,創造小額卻長期、穩定的收入,最重要的是讓能源可親近,兼具經濟和教育意義。近期合作社也在蘆荻社大所在的鷺江國小公有屋頂成立第三個案場,預備打造為更全面的能源教育基地。

信義新城 克服高樓層挑戰建置社區電廠

在台北市大安區的精華地段,另一個規模、類型截然不同的屋頂太陽能電廠。跟著信義新城管委會主委陳有鵬搭乘電梯來到15樓的頂樓,不遠的台北101大樓、南港山系稜線一覽無遺。這個144戶的集合式大樓社區,在10棟屋頂上建置了145瓩光電板,自2019年6月起開始發電,一年約可帶來100萬元電費收入。

「貢獻屋頂做太陽能,一方面響應政府綠能政策,避免搶農地、濕地,又可以為大樓防漏水兼降溫,省下百萬整治漏水費與電費,真是一舉數得!」古道熱腸的陳有鵬從10年前就是台北市著名的省電達人,當年花了數十萬元大舉為老舊大樓社區換LED燈具、改善通風與濾水設施,省下大筆電費,頗獲住戶好評,加上長期在社區做綠美化,博得認同與信任,後續能順利推動屋頂太陽能電廠。

屋頂太陽能的提案獲區權大會同意後,信義新城管委會與系統商合資約1200萬元投入屋頂電廠,其中包括北市府補助310萬元,電費收益按照投資比例分配。把鋼構、太陽能板材料運到都市中的15層大樓屋頂,是施工最大挑戰,陳有鵬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願意施作的廠商。龐大吊車得開進巷子,把材料吊上15樓,加上後續人力搬運,施作時間、花費比起低樓層屋頂,至少多出3成。

除此之外,本身具電子專業背景的陳有鵬,對於用料也絕不馬虎。為求穩固,棚架使用蓋高樓的H型鋼骨,並以不鏽鋼螺絲固定,相較於鍍鋅防鏽的螺絲耐鏽力更高、成本也更貴。「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不跟廠商殺價,就是希望東西做好,保證長久發電最重要,社區省下修漏水和頂樓節能,連帶獲益很多。」

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在高樓層社區做屋頂太陽能?對陳有鵬而言,全球暖化已迫在眉睫,必須設法減碳。「 溫度上升,糧食、水都會出問題,加上化石能源有限,無法永續循環,唯有綠色能源無枯竭之虞。我們是為後代留下一條活路,不趕快做,就來不及了!」

面對有些住戶質疑光電板是否有輻射傷害?是否會很吵?他也耐心解釋:「太陽能發的是低壓電,就是家裡用的220V,不會有輻射、也不需要馬達,沒有噪音問題。」陳有鵬心心念念下一代,更勤跑其他社區、社大宣講,推廣屋頂太陽能的好處。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精華地段的信義新城,克服高樓層挑戰建置社區電廠(照片來源:信義新城管委會)

干豆好 首座設於公有屋頂的公民電廠

政府的2025年能源轉型計畫,大力倚重太陽能發電達成再生能源目標,但礙於台灣地小人稠,能開發大型地面太陽能電廠的空間有限,近年甚至屢屢出現破壞生態棲地的爭議。因而不少民間組織倡議,應優先發展環境衝擊較小的屋頂太陽能光電,重視其開發潛力,特別是目前公有房舍屋頂的光電建置率仍然相當低,中央部會應積極設定明確KPI,並納入公民參與和社區公益方案。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下簡稱主婦聯盟)資深主任吳心萍指出,2019年曾去日本京都市參訪,發現當地政府開放公民團體免費標用公有屋頂,建設太陽能電廠,並要求回饋一定收益比例於公益用途,整體機制對公民參與友善且成熟,且拉近能源與在地居民的關係,更是成為社區治理的一個環節,促成社區資源循環應用的模式,回應在地議題。

吳心萍提及,數年前北投社區大學曾想使用學校屋頂開發公民電廠,讓社區清貧學生可以受惠於電費收入,但終因行政程序問題未有下文。後來台北市政府將一批公有屋頂以傳統招標方式,由單一系統商得標建置光電板。「有點可惜,公有屋頂應盡量提供公民團體或社區作公益使用。」

經過不斷倡議,台北市政府產發局去年提供關渡國中屋頂,由主婦聯盟透過公開招標取得營運權,作為首個使用公有屋頂的公民電廠示範點,2020年12月開始發電,取名為「干豆好」電廠,既凸顯關渡古地名,也兼具社區和電廠共好的理念。

由主婦聯盟透過公開招標取得營運權,作為首個使用公有屋頂的公民電廠示範點,取名為「干豆好」電廠,既凸顯關渡古地名,也兼具社區和電廠共好的理念(照片來源:主婦聯盟)

能源要轉型 社會也要轉型

「裝置容量只有19.84瓩,對一般以經濟利益為考量的系統商而言太划不來,不會考慮投資,卻很適合以能源教育為目標的公民團體」吳心萍說。為了讓不受一般廠商青睞的「小案子」建立示範作用,產發局、關渡國中、主婦聯盟、當地社區多方合作討論,設計回饋機制。

「為了鼓勵社區參與,我們先拜訪里長,讓關渡國中鄰近里民優先認購。」結果社區反應踴躍,最後還得抽籤決定購買權,63片光電板中,一半由關渡國中鄰近里民購買,另一半則由主婦聯盟對外募資,由24位公民「廠長」出資認購。

吳心萍說,電廠設置於學校,加上關渡國中校方對能源教育頗具理念,因此教育意義是「干豆好」計畫的重點。參與本案民眾,可以用最低16,410元購買一片板子投資,收益分配方面,台北市收取1%作為屋頂回饋金、2%回饋於社區能源教育,其餘則分配予出資認購者,每片光電板年收益約1300元。

「干豆好」可望成為其他縣市推動公有屋頂設置公民電廠的示範,不過,吳心萍仍期待相關制度能對公民團體更友善,例如:取消1%的屋頂租金、比照京都作法開放免費使用公有屋頂等,至於溝通和倡議,也仍有努力的空間。「有不了解能源轉型、公民參與的議員,會質疑北市府做這個標案,有圖利主婦聯盟之嫌。」

把鋼構、太陽能板材料運到都市中的15層大樓屋頂,是施工最大挑戰(照片來源:信義新城管委會)

雖然屋頂太陽能電廠外觀大同小異,但不同的公民電廠案例,背後的故事也各不相同,如何運用多元模式,使能源跟人產生連結,才是能源轉型帶來的社會轉型價值。

 

指導顧問:吳碧霜

責任編輯:胡善慧、吳素華

採訪撰文:王舜薇

專題企畫:崔芳瑜


▸▸捐款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