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5年投報逾80%、花20年培養「永續專家」!全球唯一林木主題基金談永續

5年投報逾80%、花20年培養「永續專家」!全球唯一林木主題基金談永續
撰文: ESG數位編輯部     分類:ESG投資趨勢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07-14

今周刊ESG網站從「全球50強永續基金」排行中,選出前50名績優基金經理人,透過他們的分享,帶領讀者掌握ESG投資趨勢的最新觀點。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已一年半,充滿不確定性的後疫時代,投資市場開始導向永續思考。加入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公司五年、擔任產品經理一職的黃俊苔表示,主題投資的策略具有「長期、聚焦」的特質,又有長期大趨勢做基底,追求永續精神。

黃俊苔表示,1805年成立的瑞士百達,是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百年老字號私人財富及資產管理公司,至今沒有上市,以小而精緻的頂級品牌為定調,在全球延攬50位主題投資專家,發行高達15個不同的主題策略基金,目前主題基金資產規模高達830億美元,為全世界最大。

 

「有主題,才能永續。」黃俊苔表示,主題投資的背後有一套縝密的科學理論,從人類社會演化的趨勢出發,例如全球化、網路科技發展、人口結構改變等,再由專業團隊研究出最具投資潛力的、未來爆發成長的相關產業,便是主題。因此,通常「主題」不會是特定產業、單一國家或領域,人們將打破過去對投資分類的既有印象來認識主題基金。一旦形成結構性的發展,投資時間可長達10年甚至20年以上或更久,不容易因外在系統性的風險(例如股匯市)的牽動受到劇烈影響。

 

瑞士百達20檔基金中,就有8檔被列為「全球50強永續基金」評級五顆地球,除了這次績效卓越的百達林木資源基金外,其他六檔分別為環境機會、智慧城市、環保能源、健康、精選品牌、保安。

主題基金的背後除了趨勢,更重要的是有四大精神作為投資策略,分別是長期、聚焦、獨立及責任。

 

所謂聚焦,不單是投資上的聚焦,標的本身也要能聚焦,子公司眾多的大集團,就不見得是首選;至於獨立,則是指投資的獨立性,這是因為不少共同基金的投資目標,都會跟同性質的參考指標(Benchmark)做比較,但例如百達-林木資源等主題基金有自己的標的,且因為主題非常獨特,因此配置選擇上很「獨立」,不會只看參考指標做決策。百達-林木資源基金因為為全球唯一、主題明確,較不適合於參考指標直接比較。

 

基金經理人共同管理制降低異動風險

 

為了落實永續管理,瑞士百達相當注重投資團隊的專業度及產業經驗,林木資源基金為例,經理人Christoph Butz,本身畢業於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森林工程,曾在瑞士、加拿大、巴西任職環境顧問,具有一定的森林實務經驗,他於2002年加入瑞士百達,一開始的職銜就是永續專家,2008年更協助推動林木資源基金的成立,至今已13年,期間Christoph也取得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證照,充實管理基金需要的能力。

 

另一位經理人Michael Jafs於2019年加入,前一份工作為券商分析師,過去資歷也以森林、紙漿相關產業的研究分析為主,等於替這檔基金補足操作投資上的資源。

 

黃俊苔表示,Christoph原本從事森林工程,在疫情之前,常親自前往旗下投資公司的林地了解管理狀況,在年度基金影響力報告書上,也能看到他在林地探勘的照片。迄今為止,瑞士百達集團實施排除政策,在定義主題策略的投資領域時,瑞士百達有系統地排除對環境或社會有負面影響的股票標的,當然也排除了嚴重違反《聯合國全球契約》的關於人權、勞工標準、環境的原則的公司。

 

台灣投資人比較不在意基金經理人的更換,但在國外,換掉經理人茲事體大,一定要向大客戶加以解釋,「他們相當在意長期投資的一致性」。

 

林木資源基金在台潛力大也有挑戰

 

隨著國內市場對ESG題材的重視,規模約380億台幣的林木資源基金去年開始受到注意,甚至引來一家從事林業下游產業的客戶大量申購,黃俊苔說,台灣的山林眾多,大家對森林並不陌生,只是比較少與投資連結一起,加上台灣本身沒有太多林業管理、伐木的上市業者,需要花時間講解,也是接下來的挑戰。

 

黃俊苔說到,相對於台灣投資人較熟悉科技產品引發的投資趨勢,林木業雖然屬於資源型產品,卻也是複利增長的長線市場。近五年的累積報酬率達83.09%、近十年的累進報酬率更高達90.46%。他分析,台灣投資人對投資期限想法偏短,賺10-20%就走的人不少,過去一年,林木資源基金的報酬率超過七成,能從起點抱到現在的並不多,投資林木相關行業,短線震盪劇烈難免,但放長至少5-10年是穩穩看好。

 

台大圖書資訊系的黃俊苔並非金融科班出身,因為退休的父親開始投資基金而對基金產生興趣,當兵後進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從財經媒體做起,主動要求跑基金路線,三年後轉業跨入基金公司。一開始先從公關部門做起,爾後轉向負責產品研究,五年前加入瑞士百達,並在公司的支持下,考上金融界號稱最頂尖最難的黃金證照-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公司規定產品經理需與投資團隊密集互動,黃俊苔說,疫情之前他幾乎一年出差一次,前後到過總部日內瓦、倫敦跟香港,每次有不同目的跟主題,與基金投資團隊直接面對面。

 

若說台灣經理人跟海外有何不同,他認為,海外基金經理人比較重視邏輯與流程,當趨勢一成形,就會根據這套邏輯來篩選相近的公司;對於投資流程的可重複性相當重視,甚至有一套流程來決定持股的配置比重,「像是競爭力如何?ESG做的好不好?主題相關性有多高,都是配置比例的決定因素」,另外,海外基金經理人與主題顧問委員會也會每年進行一次基金的投資範疇檢視及討論,像瑞士百達旗下的機器人科技基金,就曾在討論後剔除3D列印相關領域。

 

既然是基金,國外也相當重視績效,「只是檢視的時間、長短不大一樣」,較重視長期績效表現,而非短期績效。黃俊苔個人偏好的理財工具清一色為海外基金,就是因為比較不需擔心短期波動,選對方向、放長好幾年也安心,很適合忙碌的自己。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