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 16,524

迎接成熟健康的晚年生活

歲序催人老,生命之河終將匯入大海。老,是一件我們躲也躲不掉的現實,只是,走入人生後半場,我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如果,身為老人預備軍的你已經「不得不」正式迎接「初老到老老」,那麼,抗拒不如及早面對、準備。

臺灣在1993年,六十五歲以上占總人口的7%,早已進入聯合國界定的高齡化社會。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世代進入老年階段,更加劇了人口老化現象,預估在2018年,六十五歲以上將占總人口的14%;短短二十五年間,臺灣的老年人口比例將翻倍,屆時每五人將有一位老人;照顧老人、成為老人,已經是多數人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議題。

人體器官從顛峰期慢慢往下走是老化的正常現象,身體到了某個年齡自然就會比較衰退,譬如說牙齒鬆動、頭髮變白、皮膚乾燥、視力退化…。隨著年紀漸增,體力的持續性、體能的支持度,和年紀較輕時相較都會降低,而且容易覺得疲累,肌耐力與耐受度也會變差。排除掉各種急慢性病症,呈現出身體機能逐漸減退的跡象,都是自然的老化現象。

由於生理機能開始轉弱,逐漸出現一些功能衰退、動作緩慢、反應遲鈍、慢性疾病等問題,可能使得行動不便,或是生活需要仰賴他人協助,導致失去對生活的控制感與獨立感。面對身體衰弱,情緒會變得比較沮喪、低落,也會緊張、擔憂,身心相互影響著。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年輕人因為活力旺盛,比較有希望感、充滿朝氣,可是老人常覺得自己是走在生命的末端,價值感相對比較低。如果過去在社會中的角色是很有影響力的,現在就可能感覺愈來愈落寞、孤單。此時,自我調適的方式很重要,正向思考或負向思考,往往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活躍老化新概念

對於老化,人們太過留意自己正在失去的東西,以致於沒有察覺正在得到的東西。社會上對老年有許多誤解,若能釐清,就可以建立比較正確的觀點,重新看待熟齡人生。

像是,許多人認為年紀大就一定體弱多病、固執、嘮叨、心智退化…,然而,身心的老化是一個普遍現象卻非絕對。在實務工作或生活上,常遇到許多貼心的長輩,情緒管理反而比年輕時還好。現代藝術最有影響力及獨特創造力的藝術家畢卡索,在他八十歲的時候曾說:「每個人都可以界定自己的年齡。我決定要讓自己活在三十歲。」年屆八十歲的知名導演伍迪艾倫儘管年事已高,依然年年有新作。在今年坎城影展的訪談中他表示:「拍電影是為了向人們展現生命中各種有價值的意義。」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老年,有著豐富的記憶、經驗與智慧,若能對過去的光陰與接續的歲月抱持嶄新的態度,就能夠累積人生七十才開始的生命能量。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重新定義老化,以及在老化過程中尋找生命的意義,有助於老人發展獨立、健康、尊嚴與自我實現的晚年生活,提升老年的生活品質,使生命更加豐盛。

隨著人口老化和平均壽命的增加,有學者將老年再區分為初老(六十五~七十四歲)、中老(七十五~八十四歲)、老老(八十五歲~)三階段。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身體、心理、社會三面向的安寧美好狀態,2002年更提出「活躍老化」概念:成功的老年生活,應追求身體、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健康,進而使老年維持自主與獨立,並能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等事務,提高生活品質,才是老年生活的目標。所以,好的運動、好的營養與好的情緒,都有助於身心健康。在身體健康許可下,不論是繼續從事正職或是當志工,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參與,老年生活也可以充滿活力與健康。在瑞典、日本,常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活躍於環保、社區運動中,臺灣也有一些團體組織已經在城市或農村社區推動社區照顧及在地老化,不只是少的照顧老的,有能力的長者也可以照顧弱勢的老者,當中不乏退休長者投入志工的行列。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正向迎接人生後半場

活得健康,是美好晚年生活品質的基本保障。沒有健康的身心,就無法享用財富與人生。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老化,多注意養生、保健、運動、作息。除了生理層面,心理也要保持樂觀、笑口常開,在心中轉念,儘管年事漸長,但心理是年輕的。精神可以回春,保持一種逆齡的心態,保持「要活就要動」,在自理生活大小事的過程中不致快速退化,並且常常學習新知以活化腦部。

民間有一句調侃人生的話:「甲肥肥,穿水水,裝槌槌」。如果老人家這樣子過日子,其實挺不錯的。甲肥肥,是讓自己吃得快樂健康;穿水水,是讓自己開心裝扮;裝槌槌,是說有時候與年輕人互動時就裝傻一下,讓他們去主導一些事情。掌控指揮,對年輕人是一種壓力,還會造成彼此關係的緊繃。不如自己放輕鬆一點,神經放大條一點,不要太計較,建立成熟、健康、豁然的態度,自在地過每一天。

許多老者雖然年長,依然充滿赤子之情、活力洋溢。以推廣自行車運動聞名的劉金標為例,他在七十三歲時成功挑戰單車環臺十五日;八十歲二度環臺,當成自己的生日禮物。紀錄片「不老騎士」中,好幾位老人家騎機車環島,就是打破老化的刻板印象,跨越年齡界限,除了展現相當的體力之外,也是一種很高度的自我挑戰與實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這些實例都是很棒的啟示。生理上的老化並不足以成為老人學習新事物的阻礙,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老人還是可以超越年歲,從事許多活動及參與社會事務,並且藉著看到別人的經驗,也可以這樣自我挑戰,完成自己想要追求的夢想,並且樂在其中,展現成熟健康的暮年人生風景。

<本文由旭立文教基金會諮商心理師范衷慈口述,旭立文教基金會行銷專員鄭竹霞文字整理>

<本文刊登於旭立文教基金會,授權康健雜誌使用。>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旭立文教基金會

透過個別諮商、國內外成長團體及專業訓練工作坊,探索生命更多可能性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