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碧玲(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

人們需要安全、營養、豐富、負擔得起且可持續購買的食物,這對台灣多數人來說並不困難。然而,我們很難想像在工業革命後180餘年的今日,食品加工業的產能不斷超前,但飲食產業的跳躍性成長並未能大幅減少世界上許多地區的營養不良狀況。根據《全球營養報告》(Global Nutrition Reports,2014-2018)指出,全世界將近3分之1的人正經歷某種類型營養不良的痛苦,每個國家至少有一種類型的營養不良,而絕大多數國家所面臨的營養不良類型則不止一種。

以下這些數據令人震撼──全球多達8.21億人熱量攝取不足,難以避免長期飢餓;20億人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取不足,阻礙了健康成長;3歲以下幼兒高達45%的死亡率與發育遲緩和過瘦息息相關;而22%的成年人則因不良飲食而早逝。在新冠肺炎還無法遏阻之下,上述數據正逐漸加大惡化中。

孩子一生的前1,000天營養不良,也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與認知能力受損,造成學業巨大影響。(照片來源:GFN)

數據反映死亡與飲食的關係 也衝擊國家經濟

今年7月13日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SOFI)最新報告提出「完全偏離軌道:世界飢餓人數連續第5年上升」,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會使今年長期飢餓的人群再增加8,300萬,達到1.32億人。其實在疫情大流行前,去年的長期飢餓人口就增加了1,000萬人。

早在2018年就提出「改善營養也是拯救飢餓至為重要一環」的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lobal Foodbanking Network,簡稱GFN),在這次新冠肺炎投入大量資源於各會員組織的救援工作,公布了新的狀況:「來自GFN會員組織中有8成回報反映,因為新冠肺炎導致許多學校關閉供餐計畫,數百萬兒童,尤其是女孩面臨更大的飢餓風險,目前有3.65億的孩子在學校處於食物短缺狀態。」

「3歲的幼童若因為營養不良致使發育遲緩,日後在校的學習情況將明顯惡化,成年後更有可能長期生活在貧困中,而5歲以下發育遲緩竟然有5億1千1百萬名兒童。」這些是Lancet期刊所做的《195個國家的飲食風險對健康的影響報告》得到的結論;其中也指出,超重和肥胖症影響了全球20億人口,事實上,世界上的每個國家肥胖人數都在增加中。

這份報告更聲稱,全球15個致病的危險因素中,有8個與飲食品質與攝取量低下有關;5分之1的人其死亡都與窮乏的飲食脫離不了關係。這些驚悚的數據不僅是生命因而戮喪,也對這些國家與地區的經濟造成極大衝擊,估計非洲和亞洲部分國家每年因營養不良導致國內生產總值的損失高達11%。儘管營養不良是造成疾病負擔的第一大風險因素,也損及國家經濟,但非、亞兩洲的許多國家政府,平均所編列用於國民營養計劃的預算僅佔總預算的0.4%,用於總體衛生只有5%。殊不知投資於營養的每一美元,可望產生16美元的投資報酬率。

在非洲有39個國家提供學校供餐計劃,每天有3,000萬非洲兒童在學校吃飯。(照片來源:GFN)

挽救營養不良刻不容緩 孩子的成長不能等

這些年,雖有些國家例如:孟加拉、迦納、塞內加爾和越南等國於消除營養不良方面有顯著改善,但全球距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的第二個目標,宣示要在2030年前消除一切營養不良的狀況,仍十分遙遠,亟待世界各地有識之士緊急投入開展工作,挽救這些惡化的情況。

挽救營養不良的當務之急,在於提供兒童更好的飲食。從婦女懷孕開始到孩子第二個生日的1,000天內,堪稱「關鍵的1,000天」,不僅能塑造孩子未來的基礎,也為社會的未來提供良好的機會。在這關鍵期間,正確的營養質量攝取,將對孩子的成長、學習和發展等所有潛能產生巨大影響。

由於嬰幼兒的營養取決於餵養狀況,若是餵養時機不對,太早或太晚,或不常餵食;甚至不良的餵養方式、衛生和育兒習慣;以及嬰幼兒的飲食質量差,像是種類太少、食物的稠度太稀或太稠、所含的微量營養素太少,都會傷及嬰幼兒的身體素質。根據《全球營養報告》指出,全球達到最低進餐率的比例,嬰幼兒佔52%,大概只有一半;成人僅29%。

為了至關重要的懷孕到兩歲間的1,000天,母乳喂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營養干預措施,可幫助兒童在以後的生活中發揮其全部潛能,並在改善母親的健康和賦權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世界促進母乳餵養行動聯盟( 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 Action 簡稱WABA)的協調下,今年的WBWA主題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是在營養/糧食安全,健康與福祉,工作生產率和賦權領域。

此外,飲食對於24至59個月大的學齡前兒童和5到12歲的學齡兒童的未來身體和認知發展、教育成果以及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都有密切相關。在世界許多地方,兒童和青少年沒有獲得他們所需要的飲食數量、頻率和質量,威脅及孩子們的生存、成長和各項潛力的發展。造成這些問題的緣由,乃是因為全球和地方食品供應體系未曾優先考慮兒童和青少年的營養需求。

食物銀行不僅要為無法獲得食物的人們提供食物,更要提供營養豐富的多種食物。(照片來源:GFN)

消滅飢餓與營養不良 不是口號是行動

為了更好地協調食物系統和兒童飲食,201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主辦關於兒童、青少年和食物系統的全球研討會,確定了改變食品供應系統,以改善兒童和青少年飲食的潛在挑戰。從幾個營養偏差嚴重的國家先著手計畫,其中包括:一年級兒童中有26%超重,到六年級時達39%的墨西哥;兒童和青少年中的超重和肥胖極高的印尼;孩子常不吃早餐的坦桑尼亞等國,開始透過各項計畫改善兒童與青少年的營養。

防止兒童因營養不良導致發育遲緩的工作,已在世界各國進行多年。2013年,於倫敦舉行的首屆「營養促進增長倡議峰會」(Nutrition for Growth Initiative Summit,簡稱N4G)110個利益相關人提出捐助40億美元,到2020年防止至少2,000萬兒童發育遲緩,挽救至少170萬個生命,並承諾提供190億美元,於2013年至2020年間對營養補充的投資,以逐步解決全球營養不良問題。

不僅止於經濟狀況較差的國家面臨營養不良問題,許多已開發國家也有各種營養不良的現象。在2020年最新公布《全球營養報告》發現,世界各地多數人無法接觸或負擔不起健康食物,該報告還指出,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存在不平等現象;及新冠肺炎暴露了我們已經脆弱的食物系統的弱點,而極端氣候和嚴重的醫療保健差距,更強化了這種脆弱性。報告發現,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中,減肥仍然存在,而富裕國家的超重和肥胖率則比發展中國家高5倍。報告指稱,治療肥胖後果的醫療費用驚人,到2025年,估計每年的總費用為1.2億美元,美國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支出國。

因此,為促使各國展開以實現2030年SDGs —消滅飢餓與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之目標,2019年8月,日本政府發布了N4G 2020願景和路線圖,作為明年將舉行的東京「營養促進增長倡議峰會」(N4G)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呼籲在以下5個主題領域中承諾消除一切形式的營養不良:

1)健康:將營養納入全民健康覆蓋範圍,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食品:建立促進安全、健康飲食和營養的食品體系,確保生產者的生計,以及氣候智能(climate-smart)。

3)復原力:在脆弱和受衝突影響之下,有效解決營養不良問題。

4)促進數據驅動的問責制。

5)確保新的投資並推動營養融資方面的創新。

加強婦女的權利與能力,因為這是戰勝飢餓的最有效方法。(照片來源:GFN)

2021年12月,日本政府將舉行下一屆東京營養促進增長倡議峰會(N4G),尤其著重於加強飲食、食物系統與健康之間的聯繫。這是極其關鍵的時機,因為要實現2025年世界衛生大會的目標需要5年,而要實現2030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需要10年。日本政府將在東京N4G上與合作夥伴合作,激發政府、民間社會、私營企業、捐助機構和聯合國的承諾,為掃除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取得全球共識。這會不會只是口號?抑或是人類最接近烏托邦的一次?做為地球人類之一的我們,誰也不是局外人。在消滅營養不良道路上,也許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可能是一次打掉重練的機會。

 

延伸閱讀:《對抗兒童飢餓 食物銀行扮演關鍵角色》

 


古碧玲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作為一個以食物為核心的非營利事業組織,我們自詡為食物銀行界的先驅,絕非鐵板一塊,關注環境、資源重新分配、營養,以及相關食銀的立法,順隨勢轉調整腳步,讓食物銀行更積極扮演起「綠色」的飢餓干預組織,通過機構與社區的跨組織合作,為缺乏食物者提供糧食援助,建立民間社會支持可持續糧食系統。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社區食物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