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後疫情時代關鍵防疫科技與創新醫材趨勢研討會」

迎向後疫時代!高榮智慧醫院、聿信呼吸監測產品開發實例教戰

撰文環球生技
日期2021-12-03
今(3)日,經濟部工業局於2021臺灣醫療科技展期間,舉辦「2021後疫情時代關鍵防疫科技與創新醫材趨勢研討會」。(攝影/劉馨香)

今(3)日,經濟部工業局於2021臺灣醫療科技展期間,舉辦「2021後疫情時代關鍵防疫科技與創新醫材趨勢研討會」,上午場由高雄榮總研創中心楊宗龍主任,以及聿信醫療器材科技鄭淵仁資訊長,分別從醫院管理與醫療產品開發角度,分享他們的經驗與觀點。
 
經濟部工業局林育諄科長於開場致詞中表示,疫情加速了數位化科技的發展,數位醫療也是未來的重要趨勢,工業局將會透過租稅優惠、研發補助全力支持;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林志隆副執行長也表示,現在工業局已經在全國大型醫院建立10個臨床場域,讓產品在取證之後能直接讓醫院挑選、加速落地臨床,明年也會提供以數位醫療為題、每案達350萬元補助的機會,歡迎數位醫療業者洽詢。
 

高榮研創中心楊宗龍:智慧醫院心法教戰 精實流程提高效率

 
高雄榮民總醫院研創中心主任楊宗龍,以「應用品管力、資訊力與研創力來架構後疫情時代的智慧醫療」為題分享。楊宗龍是高雄榮總數位化轉型、智慧醫院化的重要推手,帶領高雄榮總在2019年獲頒生策會國家新創獎,及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院全機構認證。
 
楊宗龍認為,所謂的智慧醫院,不只有人工智慧(artificial),還有以擴大(augmented)智慧,放大醫護的能力與效率,並且發展環境(ambient)智慧,運用物聯網、零接觸生理訊號偵測等,改善工作環境:這三者結合,成為AI立方。
 
楊宗龍表示,智慧醫院必須導入四個關鍵的智慧元件,包括機器學習(ML)、電腦視覺(CV)、自然語言分析(NLP)和機器程序自動化(RPA),並達到四個目標,包括:更好的醫療照護、更好的就醫體驗、更好的操作效能,以及減輕工作者的壓力,「藉由精實流程提高醫療效率非常重要。」他說。
 
楊宗龍也舉高雄榮總與屏東分院為例,提出智慧醫院欲達到的數位價值,可分為五大聯網:首先是「醫療物聯網」,把與患者有關的儀器連結在一起,整合醫療資訊;其二是「病人心聯網」,將「患者」本身聯繫起來,滿足陪伴需求、健康管理、協助尋求醫療資源。
 
其三是「精實流程聯網」,要整合所有流程,使照護過程具有連續性,提高效率又節能減碳;其四是「醫護心聯網」,協調醫護人力、增加工作效能,可透過遠距報告、遠距會診、遠距處置來完成工作;最後,則是「虛實混合醫院聯網」,期望將醫院之間也連結一起,並達到「家就是醫院」的目標。

高雄榮民總醫院研創中心主任楊宗龍。(攝影/吳培安) 

 

聿信醫療電子聽診器+連續呼吸音監測App 滿足麻醉手術、新冠照護零接觸需求

 
聿信醫療以「呼吸監測」為題,開發智慧聽診產品和深層血氧偵測儀,幫助醫師馬上聽、馬上看、馬上行動。聿信醫療器材科技鄭淵仁資訊長強調,聿信非常重視醫師在臨床場域的實際需求、力求不讓醫師進行多餘的操作,因此團隊中有一半是臨床人員,還有4位呼吸治療師、2位護理師,讓開發人員和臨床專家可以即時針對法規監管單位的要求,以及在不同平台、不同場域時使用產生的問題予以解決。
 
目前聿信有兩項呼吸監測解方產品,分別是輕量化的四貼片式「電子聽診器AS-101」,已經取得衛福部醫材許可證,也將遞交美國FDA 510(k)上市前申請;另一項則是App軟體醫材「Airmod」,能將患者的呼吸情形透過波型圖視覺化在手機上呈現,並透過13萬筆呼吸音標註資料深度學習的演算法,即時警示異常呼吸音。
 
鄭淵仁表示,這樣的系統最大的應用,在於牙科、整形、鏡檢手術中麻醉鎮靜的監測,因為在手術過程中,麻醉科醫師經常是透過脈搏偵測或血氧濃度確認患者正常呼吸,但這兩種徵象異常出現時所剩的搶救時間往往很短暫,且一位麻醉科醫師往往需要同時顧多台手術,經常因為無暇顧及造成憾事,因此是很大的未滿足醫療需求。
 
除了手術麻醉鎮靜監控,這些系統還能應用在睡眠呼吸中止症開發,協助找出症狀發生時喉部的梗塞位置,甚至在COVID-19疫情下,成為醫師能夠穿著隔離衣,不用傳統聽診器就能監測新冠肺炎患者的零接觸解方。目前聿信的臨床合作不只在臺灣6家醫院,也在美國史丹佛醫院、凱薩醫療機構合作中。

聿信醫療器材科技鄭淵仁資訊長。(攝影/劉馨香)

 
(報導 / 劉馨香、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