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懺悔與修行生活

做錯事懺悔就好了,為什麼要拜懺?《水懺》的內容為何?懺悔與修行生活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些在7月27日的「水懺研習工作坊」中都得到釐清。當日上午演戒法師解說《水懺》的內容、儀軌,下午演廣法師則以互動交流的方式,介紹佛教的懺悔法門。工作坊結束後,每人都有一張在討論過程中自製的個人「懺悔修行生活」待辦事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立刻實踐。

《水懺》的經文優美,多年前第一次參加《水懺》法會就印象深刻,「瘡如人面,宿憾何多?」人際之間的磨擦,有心無意的傷害,真是宿憾何多!第一次拜懺雖然感動,但是之後又隔好長一段時間才再接觸經文,沒有機會深入,十分可惜。所以看到「水懺研習工作坊」的學習機會立刻上網報名。

課程開始,演戒法師引用聖嚴師父「辦活動要有教育的功能」,說明法會前舉辦工作坊的緣起,建議大家在法會前可以先了解內容,法會時跟著唱誦比較能夠如理思惟。《水懺》的全名是《慈悲三昧水懺》,演戒法師表示,「三昧」通常的解釋是「定、正受」,《大智度論》的解釋是「善心一處住不動」的禪定。法會儀軌的第一句是「戒定真香」,什麼是真香?是持戒修定的心香,是超越物質真正供養佛菩薩的香。持戒守規矩,做好人的本分,修定把散亂的心收攝回來。自己安定,同時不干擾旁邊的人,讓他人能夠安定,也是很好的供養。

法師的說明立刻讓我受用!「善心一處住不動」的禪定,能產生很大的力量;「慈悲三昧」不僅慈及在身旁一起共修的人,而是對所有人都「善心一處住不動」的慈悲力量。下次再看到電視上政治人物的「無趣談話,論說天下」,我知道怎麼用方法了。

演戒法師表示,「修理東西要弄清楚故障的原因,修理身心則要弄清楚問題發生的原因」。後者的癥結來自「煩惱障(心理的問題)、業障(身體語言所產生的問題)、果報障(已經感受到的環境現象狀態)」,掌握這三個方向,便掌握了《水懺》的主軸。由於經文淺顯易懂,法師建議先從網路下載閱讀,佛學名相也可以直接查佛學辭典。短短兩個小時內,法師讓我們對經題、水懺故事、儀軌結構、內容綱要,有了大致的認識,並就卷上、中、下經文擇要帶領讀誦,令人心開意解。

課程上午是經文導讀,下午則是工作坊的形式。演廣法師藉由一連串的問答互動、小組分享、短片觀賞,介紹佛教懺悔法門的修行。有趣的是,溝通過程必須儘量用非佛教徒都聽得懂的語言,避免使用佛學名相以便能充份了解彼此。此外,不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一定是對的,「把心打開,允許自己的意見是可以被改變的」,才會有新的收穫。

「為什麼拜懺?」「為什麼學佛?」「佛教不可取代的特色是什麼? 」「如何修行?」法師接二連三拋出問題,引導反思、討論、交流,漸次釐清佛法基本觀念。有的人拜懺是因為修行遇到障礙,認為拜懺有功德,音聲有療癒作用,或者隨喜別人來也跟著來。然而回溯當初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的目的,在於要解脫眾生的老病死的痛苦。覺悟後的佛陀一樣經歷老病死的過程,甚至《金剛經》中描述的佛陀日常生活也與你我無異,那麼為什麼說佛陀解脫了,我們沒有?

原來,解脫是面對一切現象「心不受苦」,佛陀不會對現象生起負面情緒。佛教不可取代的特色是「沒有自我中心」,在現象中不分別人我,也不產生對立。佛教的修行是「把現象當作工具」,在各種現象中練習而逐漸減少煩惱。以擔任義工為例,在香積、知客、總務等組服務,就能體會其中甘苦,如果再從現象面深入觀察因緣,就會發現自己所得甚多而付出卻甚少,自然生起慚愧、懺悔、感恩的心,而逐漸消融自我,如是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就是在修行。

拜懺是漢傳佛教的懺悔法門,聖嚴師父在開示懺悔時,會結合慚愧一起說。慚愧是反省「有慚於己、有愧於人」的地方;懺悔是負起責任,承認錯誤,並發願改過不再犯。透過法會大眾共修的力量,在佛菩薩的見證下反省負責,滌蕩心靈再出發。法會結束後將禮懺的精神延續到日常生活中,對一切現象清楚覺照,又經常能慚愧、懺悔、感恩、迴向,便是轉化生命的開始。

◎文:劉演伃20190816
◎圖:Bill Liu201908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