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麻,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出新的『嘰嘰咕咕咚』?*」是我家阿梅前一陣子最常問我的問題。

* 註:My First Discoveries 科普點讀書的中文劇場版音檔開場白,是一段召喚魔鏡的咒語「嘰嘰咕咕咚,嘰嘰咕咕咚,魔鏡魔鏡快出動......」,小讀者們常暱稱這套書為「嘰嘰咕咕咚」。

在重播前三輯無數回後,讓我兒和KidsRead點讀筆友聽它千遍也不厭倦的 My First Discoveries 系列 ,終於推出讓我們望眼欲穿的第四輯啦!

繼前三輯的「人類的生活」、「奇妙的動物」、「植物與昆蟲」,第四輯將觸角伸向「藝術與文化」領域,主題包括音樂、世界名畫、梵谷、羅浮宮、金字塔、失落的寶藏,讀完這幾本,孩子就像逛了一輪音樂廳+美術館+歷史博物館。

其中我家兩兒最愛點播的是歷史人文主題的《金字塔》( The Pyramid ) 和《失落的寶藏》( Lost Treasures ) ,而我自己想特別推薦的是《世界名畫》( Paintings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 、《羅浮宮》( The Louvre ) 這幾本,中文劇場版的背景說明非常有趣,知識含金量超高,解析名畫和雕塑的視角也非常有趣,讓藝術麻瓜媽媽我陪小孩好好上了一堂藝術人文素養課。

由於第四輯的主題難度比前三輯稍微進階一些,我會推薦給幼兒園中大班至小學生,5歲以上的孩子更能完全理解書中資訊。建議還沒讀過這套的小小孩可以先從前三輯開始看起,最後再挑戰第四輯。

家有幼兒的家長,要趁首團最低甜甜價提早買起來收藏當然也可以,因為這系列的書都是厚紙+膠片設計,耐操不易折損,四歲以下幼兒也可以在家長陪伴下邊翻書邊聽活潑的中文劇場版音檔。

▌My First Discoveries 第四輯「藝術與文化」 開箱書介影片

開箱書介影片中包含第四輯每本書的內容簡介與中英點讀音檔試聽,更深入的圖文版書介請繼續往下看。

 

▌My First Discoveries 第四輯 「藝術與文化」  新書開箱圖文版

2021年12月,由青林出版社與KidsRead點讀筆合作發行的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四輯 Art & Culture 藝術與文化,內容包括六本藝術文化主題膠片點讀書、六頁中文情境故事點讀貼紙與錄音點讀貼紙、一本學習手冊、一張隨身點讀小卡。套書不分售。

※中英文點讀功能需搭配KidsRead點讀筆使用,套書中不含點讀筆,須另行加購。家中已有KidsRead點讀筆的人,購買套書後上KidsRead官網下載教材點讀音檔,即可使用點讀功能。

1. 科普主題英文點讀膠片書:

第四輯的主題是藝術與文化,包括六本點讀膠片書:Music 音樂、Paintings 世界名畫、Vincent van Gogh 梵谷、The Louvre 羅浮宮、The Pyramid 金字塔、Lost Treasure 失落的寶藏

每本書都有獨特的雙面膠片工藝設計,以精緻手繪插圖呈現藝術文化知識,吸引孩子互動。其中 「Lost Treasure 失落的寶藏」,還搭配紙製的「神奇手電筒」,搭配深色膠片使用,就能變身童書界近年最流行的「手電筒膠片書」。

除了點讀文字會用英文朗讀內文,內頁和膠片上的圖案也都可以使用KidsRead點讀筆點讀出聲,唸出英文單字或發出場景音效。搭配附贈的錄音貼紙,還能貼在書中,練習口說和正音。

以下節錄六本書的精采圖文,並附上開箱影片,讓大家先睹為快:

 

■ Music 音樂

這個主題從生活中能發出聲響、製造音樂的事物開始,延伸到弦樂器、打擊樂器、管樂器等樂器的發聲原理、使用方式,以及融合多種樂器的交響樂團。同時也介紹世界各地的特殊樂器。

這本書除了用生活科學的角度解釋各種樂器的發聲原理和特色,用點讀筆點選樂器插圖,也會發出各自的聲音,讓小讀者不只靠想像,更能身歷其境的認識樂器、享受音樂。中文劇場版中也收錄了許多美妙悅耳的樂曲,學音樂的孩子千萬不能錯過。

風聲、雨聲、雷聲、瀑布聲、蜜蜂嗡嗡聲、蟋蟀唧唧聲......全都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聲音。古早時代人們藉由自然素材敲擊、吹奏、摩擦,產生不同的聲音,就是音樂的起源。

將水杯裝入不同高度的水,會發出高低不同的音階。木琴也是利用同樣的原理發聲。

掀開透明膠片,一窺鋼琴內部發出美妙琴聲的秘密。按下琴鍵時,琴鍵另一端有一支附有毛氈的槌子會擊打琴弦,不同長度的琴弦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凡是藉由震動琴弦發出聲音的樂器都叫弦樂器。使用琴弓拉奏的提琴有各種尺寸,從小到大分別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愈大聲音愈低。

吉他也是弦樂器,用手指撥琴弦發出樂音。

和吉他長得很像的這支樂器是電吉他。電吉他不靠中空的共鳴箱,而是透過插電的擴大器發聲。

管樂器靠著按住音孔,控制空氣在管子內流動的距離,發出不同音高的聲音。管樂器的種類非常多,包括鼻笛、日本蕭、古笛、雙管笛、哨笛、排蕭、直吹笛、橫吹笛、高音笛、中音笛、低音笛、現代長笛等,每支音色都不一樣。(用點讀筆點樂器插圖,可以聽到每一種樂器的聲音喔)

簧樂器是難度比較高的樂器,透過簧片的震動發出聲音,原理與將樹葉夾在手掌間用嘴對著吹氣出聲相同。常見的簧樂器包括單簧管、雙簧管、低音管、高音薩克斯風。在管弦樂團中,所有的樂器都根據雙簧管發出的聲音來調音。

銅管樂器如小喇叭和低音號,是透過嘴唇的震動發出聲音,音色明亮莊嚴,被認為是富麗堂皇的象徵,常被用於軍樂器的進行曲或典禮音樂。

鼓、鈸、鑼都是打擊樂器,透過打擊發出不同的節奏。

在爵士樂隊或搖滾樂團中都有鼓手,一個人就要負責打一整組鼓。

管弦樂團通常包括弦樂器、木管樂器、打擊樂器、銅管樂器。指揮是樂團的靈魂人物,負責讓每種樂器互相搭配,發出最美好的聲音。

除了管弦樂團中常見的樂器,本書中也介紹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樂器,例如南美洲的沙鈴、蘇格蘭風笛、印度的西塔琴、美國的斑鳩琴和口琴、拉布蘭的長笛、西班牙的響板等。

 

■ Paintings 世界名畫

這個主題介紹米開朗基羅、畢卡索等影響藝術史的偉大畫家,在創作時使用的媒材與技巧。在介紹世界名畫的同時,一窺當時的社會風貌,學習不同地區及時期的文化。

這本書的的英文內文簡短,但中文劇場版活潑又精彩,強烈建議家長可以陪小孩一起聽。小青阿林和魔鏡針對每幅名畫都有有趣的討論,就連我這個對藝術史一竅不同的人也聽得津津有味,多認識了不少名畫的創作背景和流派特色。

米開朗基羅為西斯汀教堂畫《創世紀》壁畫的場景,右邊是畫畫到一半停下來休息的米開朗基羅,左邊的空白人形是什麼呢?

翻過透明膠片,人形缺口上就出現亞當了!壁畫中的上帝,正在將生命力賜給甦醒中的亞當。

仔細看,德國畫家霍爾拜因在他的名作《使節》裡藏了什麼?

翻過書頁找答案,原來畫面下方詭異的長條物體是一個變形扭曲的骷髏頭,代表即使是貴族階級也難逃一死,人世間的榮華富貴都是虛幻無常的。

擅長描繪農村風貌的寫實派畫家老彼得 ‧ 布魯哲爾,在代表作《孩子們的遊戲》中,生動紀錄500年前鄉村孩子五花八門的遊戲:騎馬打仗、滾鐵環、老鷹抓小雞、倒立、打陀螺、踩高蹺、爬樹、游泳、雜耍.....據說畫面中總共有80種遊戲、200多個人,你能認出幾個遊戲呢?(用點讀筆點畫作不同位置,聽聽看孩子們正在玩哪些遊戲)

這兩幅畫是法國宮廷畫家喬治 ‧ 拉圖爾的作品,描繪當時的貴族生活,分別名為《藏方塊A的作弊者》和《藏梅花A的作弊者》,看起來很像,但仔細看好像又有不少微妙的差異,你能找到不一樣的地方嗎?

20世紀初法國畫家喬治 ‧ 皮埃爾 ‧ 秀拉所畫的《馬戲團》,是用「點描法」繪製而成。在放大鏡下近看只能看到一點一點的小色點,遠看卻能看出清晰生動的人物。用點讀筆點選畫中人物,還會說出每個角色的英文名稱,例如馬戲團表演者 circus performer 、雜技演員 acrobat 、小丑 clown 、馬戲團團長 ringmaster 、觀眾 audiance 等。

這副顏色明亮鮮豔、線條精簡的畫作,是由法國野獸派畫家馬諦斯所繪的《舞蹈》。雖然看起來簡單,卻讓每位舞者的肌理動作栩栩如生,充滿活力。

書中還用畫廊展覽的形式,收錄了世界知名畫家如高更、竇加、畢卡索等人的作品。

中文劇場版音檔針對每一件作品都有討論賞析,帶領孩子進入藝術的美好世界,媽媽在旁邊偷聽時也忍不住邊點頭「原來如此,我怎麼沒看出來!」

書末還有一個考驗記憶力的找找遊戲,這些局部圖案都出現在書中介紹過的名畫中,可以陪孩子一起找找看。

 

■ Vincent van Gogh 梵谷

這個主題從梵谷對「光亮」的喜愛開始,延伸至《向日葵》、《房間》、《星夜》等知名畫作,並介紹梵谷居住的地方。追溯至梵谷早期的繪畫,以及他為朋友畫的肖像畫。最後帶領讀者了解梵谷繪畫的習慣,與他的特殊風格,多方面探索梵谷的世界。

梵谷非常喜愛「光」,向日葵系列就是他用各種不同深淺的黃色呈現光影的作品。

太陽、星星、燈光.....只要是會發光的、黃黃的東西,梵谷都喜歡。這幅《夜間咖啡館》有溫暖暈黃的燈光,也是梵谷的代表作之一。

南法的亞耳是一個有溫暖陽光的城市,梵谷在這裡租了一個黃色的小房子創作,在亞耳留下了許多傑作。

這幅《黃房子》是梵谷在27歲時創作的,他喜歡在藍色天空下閃閃發光的房子。上面有綠色百葉窗的房間,就是梵谷的小窩。

這幾幅畫都是《黃房子》裡的房間,梵谷非常喜愛這個房間,說他能在房間裡得到平靜,也邀請好友高更一起同住。

梵谷也不只是一直待在房間哩,常帶著他的畫架去戶外。他喜歡海邊取材,觀察海浪的流動。

代表作《星夜》背後有個悲傷的故事。梵谷和好友高更吵架後,割下了自己的左耳,高更則搬離了亞耳。此後梵谷將自己憂鬱的心情畫成了這副《星夜》。(這些背景在英文版中沒有提及,但中文劇場版故事點讀檔中可以聽到喔)

梵谷年輕時,同情辛苦工作的礦工們,畫出《吃馬鈴薯的人》。馬鈴薯在以前是窮人的主食。

梵谷經常用不同的方法,瘋狂的重複畫同一副畫,從草稿到上色,直到畫到滿意為止,例如這幅《從靠碼頭的平底船卸貨之工人》,草稿就曾出現在他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件中。

梵谷也愛畫肖像畫,但窮到無法花錢請專業模特兒,所以筆下人物幾乎都是身邊的朋友,包括咖啡館老闆娘、畫材店老闆、郵差、郵差的孩子們等。

在人生中的最後一個月,梵谷在療養院畫下了這副《麥田群鴨》,晦暗的色調和短促粗重的線條,象徵了他混亂的內心狀態。

 

■ The Louvre 羅浮宮

這個主題介紹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從城堡變成博物館」的前世今生,並從玻璃金字塔入口進入,導覽羅浮宮的鎮館之寶。

羅浮宮曾經是專屬於法國國王的城堡,法國大革命後才變成人人都可以進入的博物館,將所有收藏展示給一般民眾參觀。

羅浮宮的代表性地標,是1989年才由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入口。

羅浮宮最有名的收藏之一,是來自埃及的木乃伊。掀開膠片,可以一窺棺材中的木乃伊。推薦和這系列的另一本《金字塔》搭配閱讀,了解木乃伊的由來和製作過程。

拱門旁矗立的是古老的亞述皇宮守衛「拉瑪蘇」雕像,擁有代表智慧的人頭、代表強壯的公牛身體,還長了一對能自由飛翔的翅膀。

從拱門正前方看,雕像只有兩隻腳。翻開膠片走進拱門,從斜邊某個角度看雕像有五隻腳,從側面看又變回四隻腳。是不是別具巧思的設計?

古希臘的人面陶罐,一邊是一個希臘少女,另一邊則是一個黑人頭。少女頭上的圖案是鬥雞,代表古希臘就有鬥雞遊戲了。

鼎鼎大名的《米洛的維納斯》雕像,是以黃金比例雕刻而成。維納斯是掌管愛與美的女神。雖然出土時少了手臂,仍舊美的令人屏息。

世界上最知名的畫像,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幅畫,蒙娜麗莎好像都看著你微笑。

羅浮宮收藏了大量兼具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珍貴雕像與畫作,除了以上知名作品,書末也以精選藝廊的方式展示了其他十五件。

原版繪本上只列出作品的英文名稱,但青林出版社製作的中文版劇場音檔,超有誠意的針對這些經典作品一一討論解析,聽完就像上了一堂精彩的藝術史入門課。

 

■ The Pyramid 金字塔

金字塔這本是八歲寶哥的最愛,聽了好幾遍,對每一個細節都打破砂鍋問到底。讓我想起自己國小時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對神祕的金字塔著迷,會特別蒐集關於木乃伊的書來研究。

這個主題帶領讀者前往西元前的古埃及,說明金字塔的建造方法,並從金字塔建造的目的,介紹古埃及人的文化信仰、木乃伊的製作方式,和盜墓賊與金字塔的寶物。最後介紹世界各地的高聳建築,以及古代的七大奇蹟。

金字塔是法老王在生前就要求為自己蓋的陵墓,先由祭司和智者觀測星象,決定金字塔建造的位置。

人工切鑿的巨石被放在木製軌道上、澆水幫助滑動,運送石頭到河邊,搭船去指定的位置。

建造到一半的金字塔。

建造完成的金字塔剖面,頂端由黃金製成,週邊有秘密通道通往墓室。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靈魂只是暫時離開,要將國王或貴族的身體製作成木乃伊保存好,靈魂歸來時才能使用。製作木乃伊時要將屍體洗淨脫水、取出內臟、防腐、再用繃帶包起來。

木乃伊製作完畢後,放入精緻的棺材,棺木上的圖案是死者的臉。旁邊的罐子就是用來裝內臟的。

1922年,霍華德·卡特圖發現坦卡門的墓室,裡面裝滿驚人的大量金銀財寶。

每個金字塔的斜坡角度和造型都不太一樣。其中古夫金字塔又稱為吉薩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金字塔有多高呢?這張比較圖,可以看出世界各地著名的地標建築與金字塔的高度差異。

世界七大奇蹟,你認得幾個呢?

 

■ Lost Treasure 失落的寶藏

這個主題介紹歷史上被發現的失落寶藏,例如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燈塔、古代的戰船、鐵達尼號、秦始皇陵墓。

古代人用羅盤、地圖、星象來尋寶,現代考古學則運用電腦、潛水艇等科學方法尋找古代文明的寶物。

這些寶物可能深埋在地下、在海底沈船中、或藏在熱帶叢林裡。

尋寶不只是為了個人財富,也對古文明研究有很大的貢獻。埃及的潛水員,在海底發現了古代七大奇蹟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廢墟,包括法老王的雕像、古埃及文字等,對研究埃及很有幫助。

蓋輪帆船載滿了從遠東或新世界帶回的財寶,中途遇到暴風雨或海盜而沈船。

許多偉大的古代文明,都是被無意中發現的,例如藏在瓜地馬拉叢林中的古瑪雅城市、被維蘇威火山灰掩埋的龐貝古城、以及秦始皇陵。

點選插圖中的火山圖案,會發出逼真的火山爆發聲,點選膠片,會聽到迴盪在叢林中的走獸鳥叫聲。

1912年,開往美國的豪華郵輪鐵達尼號因為撞上冰山,沉沒在四千公尺下的深海中。因為在人類不容易到達的海域,鐵達尼號被潛水機器人發現時,船上的財物都還保存良好。

傳說中沉入海底的亞特蘭提斯城,被考古學家推測是被火山掩埋或被大洪水淹沒。

書末的找找尋寶遊戲,你記得這些圖案分別出現在前面的哪一頁嗎?用紙製手電筒一起找找看吧。

翻到最後一頁,可以存放用完的手電筒,要是不小心弄丟或玩殘了,也可以自己用厚紙板描紙型DIY一個。

 

2. 中文情境故事點讀貼紙+錄音貼紙

台灣版的My First Discoveries 的內文和音檔仍保留原汁原味的英文,但為了更貼近台灣家長和孩子的共讀需求,特別加碼錄製了劇場版的中文情境點讀音檔與可自行錄音的錄音點讀貼紙。

英文版音檔已在印刷時鋪碼,可直接點讀書本聆聽,劇場版的中文情境音檔則採用貼紙形式附送,由讀者自行貼在書頁上。

第四輯共98個中文情境點讀貼紙,以活潑的廣播劇形式,延伸書中主題相關知識。青林出版社非常用心,每本中文音檔都是全新編寫的情境廣播劇,是由一男一女兩位小朋友「小青」、「阿林」和一位大人角色「魔鏡」,針對書中主題進行輕鬆有趣的問答討論。

另外還附贈156張錄音點讀貼紙,可以隨個人需求使用,比如貼在書中的關鍵句或物品名稱旁,讓孩子自行錄音,練習英語口說。

3. 一本中文學習手冊

學習手冊的開本比點讀書略小一點,可以和六本書一起收納在第四輯的精裝書盒中。手冊內容包括六本書的學習目標、學習主題、字彙片語放大鏡、對話練習、科學小學堂、趣味活動。

以《梵谷》( Vincent van Gogh ) 一書為例,除了解說書中的常見英文單字,「對話練習」單元中還提供對話範例,讓孩子練習在閱讀後描述梵谷作品特色、說明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作品與理由。

「科學小學堂」單元也特別將南法和荷蘭的氣候做比較,讓孩子更理解來自潮濕荷蘭的梵谷為何對南法的溫暖陽光如此嚮往。

黃色是梵谷最常使用的顏色之一,所以「趣味活動」單元中特別設計了「黃色聯想圖」遊戲,讓親子一起腦力激盪。

4. 一張隨身點讀小卡:

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截至2021年12月為止一共推出四輯,每一輯都附一張點讀小卡。

出門在外,或是熄燈後想聽床邊故事,總有不想隨身攜帶厚重書本,但又想聽點讀音檔打發時間的時候,這時候需要的就是隨身點讀小卡。

別小看這張點讀小卡,裡面可是收錄了一套六本書的中文劇場版故事音檔+英文原版朗讀音檔,只要用點讀筆點選小卡封面,再翻到背面,就能隨意切換中英文模式,聆聽想聽的科普故事。

相對於四平八穩的英文原版音檔,中文劇場版音檔非常活潑生動,五歲阿梅和八歲寶哥常常在用餐時間、出門坐車時、睡前聽到入迷。只要聽到片頭開場白「嘰嘰咕咕咚,嘰嘰咕咕咚,魔鏡魔鏡快出動!小青轉個圈,阿林眨個眼,科學的小種子飛上天!」就會手舞足蹈跟著唸,接著乖乖坐好聽故事。好多買過前幾輯的書友也說,他們家兩三歲的小小孩就能聽到入迷。

 

▋延伸閱讀: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系列

青林出版社與KidsRead點讀筆合作出版的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系列,截至2021年12月已出版四輯:人類的生活、奇妙的動物、植物與昆蟲、藝術與文化,每輯六本,總共24冊精裝硬頁科普點讀膠片書。

每一本的主題都深入淺出、圖文精緻用心,使用年限也很廣,從學齡前幼兒到中小學生都能享受閱讀樂趣,非常值得收藏。

第一輯:人類的生活 第一輯 開箱分享文
Homes 家、Water 水、Earth and Sky 地球與天空、Planes 飛機、Trains 火車、Inside the Body 人體的奧秘

第二輯:奇妙的動物 第二輯開箱分享文
The Egg 蛋、 Birds 鳥類、Farm Animals 農場動物、Dinosaurs 恐龍、Animals Underground 地底動物、Fish Underwater 海底魚類

第三輯:植物與昆蟲 第三輯開箱分享文
Flowers 花、Fruit 水果、Trees 樹木、Vegetables 蔬菜、The Butterfly 蝴蝶、Insects 昆蟲。

第四輯:藝術與人文
Music 音樂、Paintings 世界名畫、Vincent van Gogh 梵谷、The Louvre 羅浮宮、The Pyramid 金字塔、Lost Treasure 失落的寶藏

第五輯 :地球科學 第五輯開箱分享文
The Weather 天氣、Light 光、Volcanoes 火山、Atlas of the earth 地球圖輯 、Atlas of Space 太空圖輯 、In the Sky 空中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wyu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