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episodes

《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IC之音|零碳未‪來‬ IC之音,你的隨身談資庫

    • Technology

《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EP112:「小農種碳」:小農要怎麼種出土壤碳匯? ft.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EP112:「小農種碳」:小農要怎麼種出土壤碳匯? ft.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零碳未來」前幾集跟大家聊到「黃碳」,介紹土壤碳匯的潛力,以及增加土壤碳匯的方式。

    接下來想跟您分享在台灣成功的實作案例–「小農種碳」

    「小農種碳/努力小農」是台灣第一個通過國際驗證機構立案審查的「土壤碳匯專案」,結合台灣各地小農,提供真實可追溯性的小農交易平台APP,發起人方儉董事長協助小農申請驗證,也成功通過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for Global Goals)的立案審查(Preliminary Review)。

    「小農種碳」到底怎麼做到的? 它怎麼協助我們農民朋友耕作的同時累積碳匯呢?

    🗣️本集來賓: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方儉董事長從他自身經驗,帶你了解國際上的各種與碳相關的協定。

    *「小農種碳」怎麼開始的?

    *「小農種碳」的基本作法和概念是什麼?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IC之音官網圖片來源:「努力小農」官方網站

    • 21 min
    EP111:土壤碳匯與「千分之四倡議」: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0.4%,就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EP111:土壤碳匯與「千分之四倡議」: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0.4%,就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零碳未來」曾經跟大家分享過節目跟大家討論過「藍碳」與「綠碳」,分別代表海洋藻類與森林的固碳能力。

    而代表土壤的「黃碳」近幾年也被大家注意到,為了2050 達到淨零,我們需要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重新「種」回土壤中。

    這一集我們和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的吳羽婷副教授討論到「千分之四倡議」,該倡議是由法國農業部部長在巴黎舉辦的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第一次提出,只要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達4‰ (0.4%),就可以有效減緩氣溫的上升。

    我們的土壤碳匯有機會達到這個數字嗎? 目前實際研究和實驗的數據是多少呢?

    推動負碳農法的過程有哪些阻礙,我們應該怎麼克服或支持負碳小農呢?

    🗣️本集來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微生物和土壤碳匯的關係:他們怎麼幫我們把大氣中的碳種回土裡呢?

    *「千分之四倡議」我們距離這目標還有多遠,負碳農法有機會達成嗎?

    *對農家來說,執行負碳農法有哪些障礙,我們可以怎麼協助呢?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19 min
    EP110:「黃碳」是不容忽視的碳匯潛力股,微生物幫忙把碳種回土裡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EP110:「黃碳」是不容忽視的碳匯潛力股,微生物幫忙把碳種回土裡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零碳未來」曾經跟大家分享過節目跟大家討論過「藍碳」與「綠碳」,分別代表海洋藻類與森林的固碳能力。

    而代表土壤的「黃碳」近幾年也被大家注意到,為了2050 達到淨零,我們需要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重新「種」回土壤中。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的吳羽婷副教授和農業部合作,研究執行「負碳農法」,特別從環境中開發具有高效率「固碳潛力」的微生物。這些光合細菌具有固碳、固氮等功能,幫助作物成長的同時,可以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到土壤或植物根部。

    🗣️本集來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黃碳」呢? 若比較綠碳、藍碳與黃碳,在全球或台灣,它們各自佔了多少的比例?

    *黃碳為什麼開始被大家重視?

    *「負碳農法」是什麼? 和一般耕種方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認識這些有固碳功能的微生物,它們怎麼增加我們黃碳碳匯的?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1 min
    EP109:你的消費都影響未來!在負碳商店購物累積你的碳帳戶 ft.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EP109:你的消費都影響未來!在負碳商店購物累積你的碳帳戶 ft.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討論減碳淨零,我們很常從企業或國家的角度切入,但「個人」也是推動淨零轉型的一個力量–尤其是你的消費選擇,很可能影響了供應鏈的淨零轉型速度。

    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和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在特定的店家中建立「負碳商品專區」,供應有碳足跡標籤的產品,讓消費者知道此商品製程排了多少碳;李堅明主持的北大低碳社會計畫,向國際碳權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購買碳權,將製程的碳足跡抵換,所以架上的飲料零食,都搖身一變成了負碳商品。

    我們買「負碳商品」會比較貴嗎? 可以換得哪些好處?

    「負碳商品」對我們未來又有什麼意義?

    🗣️本集來賓: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負碳商品」?它們怎麼來的?

    *在這幾間負碳便利商店觀察,民眾目前的購買意願高嗎?

    *負碳商店的推動有哪些挑戰?

    *李教授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本碳帳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IC之音官網照片取自國立臺北大學網站

    https://new.ntpu.edu.tw/news/5e03019e10b67b720dd57087

    • 22 min
    EP108:碳時代來臨,碳成本起碼占企業營利10%!? 台灣碳交易之父提供三點建議 ft.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EP108:碳時代來臨,碳成本起碼占企業營利10%!? 台灣碳交易之父提供三點建議 ft.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碳時代已經到來,企業減碳已經成為顯學。

    本集邀請到被譽為「台灣碳交易之父」李堅明教授,分享他長期的觀察與研究,講解什麼是「碳權」,我們應該怎麼理解「碳交易」,

    最後李教授也提供三個台灣企業可以執行的方向:惜碳、減碳、創碳。

    🗣️本集來賓: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碳權」呢?

    *台灣「碳權交易所」的「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在去年底上線,踏出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里程碑。「碳權交易所」正式啟動,對台灣企業有何意義?

    *台灣中小企業在減碳行動可以扮演什麼積極角色?

    *根據李堅明教授的研究,在碳時代之下,企業的碳成本起碼占企業營利10%,面對碳焦慮,李教授提出三個台灣企業可以執行的方向:惜碳、減碳、創碳。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2 min
    EP107:「綠色旅行」減碳實踐,交通碳排怎麼辦? ft.綠色和平 減塑專案主任 徐聖惠

    EP107:「綠色旅行」減碳實踐,交通碳排怎麼辦? ft.綠色和平 減塑專案主任 徐聖惠

    你也喜歡旅行嗎?在疫情解封之後,國人旅遊次數激增,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2023年2月出國人數突破65萬2943人,旅遊業復甦,但旅行的行為也帶來「碳排」的問題。

    要怎麼解決旅行的碳排放量呢? 你知道旅行什麼行為或項目是碳排大宗嗎? 要怎麼做才可以達到減碳的「綠色旅行」呢?

    這集我們邀請到在綠色和平負責減塑專案的徐聖惠主任,從他的統計和觀察來跟我們分享綠色旅行的減碳實踐。

    🗣️本集來賓:綠色和平 減塑專案主任 徐聖惠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我們旅行中哪些行為會造成碳排?哪些是主要的「元凶」呢?

    *旅行時常使用的一次性塑膠製品(盥洗用品/拖鞋/罐裝水),都會產生多餘的碳排。如果我們把手搖杯或便利商店咖啡的拋棄式外帶杯,都改成循環環保杯可以減下多少碳排呢? 不要小看你的每一個選擇,對地球永續都是關鍵!

    *無論出國旅行或是國內旅行,「交通」絕對是必要的要素、坐飛機/自駕旅行是產生碳排的主要因素之一,這部分有辦法改善嗎?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1 min

Top Podcasts In Technology

Lex Fridman Podcast
Lex Fridman
All-In with Chamath, Jason, Sacks & Friedberg
All-In Podcast, LLC
Deep Questions with Cal Newport
Cal Newport
Acquired
Ben Gilbert and David Rosenthal
In Her Ellement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
Dwarkesh Podcast
Dwarkesh Patel

You Might Also Like

我們的島Podcast
我們的島|公共電視
遠見on air
遠見雜誌
商周Bar
商業周刊
下一本讀什麼?
閱讀前哨站 瓦基
大人的Small Talk
大人學
闖天下
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