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未來在哪裡?鋪一條讓青年回家的路 青年的未來在哪裡?鋪一條讓青年回家的路

青年的未來在哪裡?

青年的未來在哪裡?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在,縣市無不積極爭取青年移居,青年帶來創新與發展的可能性。可以說,有年輕人的城市,更有未來!

看更多
青年的未來在哪裡? 青年的未來在哪裡?

今年為縣市首長選舉年,也是2000年以後出生的首投族,第一次參與的首長選舉,因此,「青年議題」一時成為城市治理的顯學。

隨著2022《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公布,《城市學》與您一同審視各縣市如何挽回「消失中的青年」,進而為城市競爭力注入新血。

青年城市大遷徙 青年城市大遷徙
青年城市大遷徙

青年城市大遷徙

台灣人口從2019年達到頂峰後開始急轉之下,進入「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時代,除了是國安危機,也衝擊全台的城市治理!

被視為勞動力的18-44歲青壯年人口,成為22縣市積極祭出政策守住的族群,青年人口變化,更可窺探各地的發展潛力。

高房價、低薪、低生育率

許多年輕人近年開始貫徹「躺平主義」,他們主張不買車、不買房、不結婚、不生育,原因就是高房價、低薪和通膨,讓年輕人不敢想未來。

這些問題有多嚴重?台灣的房貸負擔率不斷惡化,2021年第4季全國及6都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全國房貸負擔率為37.83%,超過3成的合理負擔基準;美國中情局(CIA)2021年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指出台灣生育率為全球倒數第一。國發會更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部份七、八年級生意識到已無力改變大環境的不友善,所以放棄掙扎,認為「躺平」生活舒服最重要。

高房價、低薪、低生育率 2021年由CIA公布的全球生育率報告顯示,全球227個國家地區中,台灣排名敬陪末座。

不想躺平,得先脫北

然而還想努力,一息尚存的「微躺平」族群,也只能在各縣市大遷徙,尋找一個舒適的生存之地。

若以本屆縣市首長上任第一個月(2018年12月)為始,至最新統計資料日期(2022年3月)為末,檢視這40個月來的人口變化,最駭人耳目的即是「脫北潮」!在這40個月中,台北市總共少了17萬8127人,儘管北市府強調,近2年疫情期間,有8萬4671人無法歸國,使得戶籍自動遷往國外,但即便將之扣除於外,還是少了9萬3366人。

深究其因,儘管台北是全台首善之區,卻因為高昂的房價和生活開支,致使人口外移,「物價條件不友善」成為推力。

縣市總人口、青年人口變化

青年出逃:人都到哪去了?

以台灣22縣市青壯年人口的消長來說,全台僅有新竹縣、連江縣保持正成長,摒除掉少子化造成的人口自然減損,聚焦城際間的人口移動,即社會增減數,可發現全台各縣市青年人口移動,淨移出(移出-移入)最多的依序為台北市、彰化縣跟高雄市,代表這三個城市的勞動力資產,正在流逝中。

桃園市、新竹縣、金門縣、新北市和新竹市則為五大青年淨移入(移入-移出)都市。除了新竹縣市和金門縣,因就業和福利條件成為吸人誘因外,桃園市則接納了雙北的外擴人口,而新北市則因前幾年衝刺400萬人口祭出福利政策,創造吸力。

延伸閱讀

移居城市與宜居城市 移居城市與宜居城市
移居城市與宜居城市

移居城市與宜居城市

為了瞭解青年最想移往哪個城市居住,本次《城市學》特地向18~44歲青年發起了「青年宜居」網路問卷,了解他們想遷居的城市以及促使他們搬遷的理由。本次調查有效樣本共993份,調查期間於2022年5月4日至5月16日。

哪座城市最吸引人?哪些是宜居城市的重要考量?

根據調查結果,青年們最想搬遷的城市,依序為台中市、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桃園市和高雄市,而其中,最看重的宜居條件,分別是便利的生活機能、多數家人朋友居住在那以及較好的工作機會,其中台南市以「較低的消費水準」備受稱讚。

大家認為較為適宜的房價,則是在台南市、高雄市和桃園市。

最想搬遷往台中市的青年,依序分別來自高雄市、台南市、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想搬遷到台北市的青年,以台南市和台中市最多。

距離產生美感!
青年最想居住縣市的施政滿意度表現如何?

若以青年想移居的縣市排序,對照當地青年在施政的八大面向評比內容,可以發現明顯有「距離產生的美感」。

以最多人想移居的台中市而言,台中市長盧秀燕在2022年遠見五星民調中,平均僅得到67.5%的滿意度,低於全國平均75.9%,六都當中倒數第二。雖然在各面向表現不突出,但在左右生活機能的「交通」上,則是排名六都第二,可能是影響青年移居的關鍵。

至於以「較低的消費水準」吸引青年的台南市,在八大面向則拿下73.2%的滿意度,六都排名第一。其中又以經濟就業面向表現最好,以68.8%的滿意度拿下六都之冠,足見經濟就業對青年勞動力產生極大拉力。

最不想搬離的縣市:以雙北為首,但踏不出家門

在青年網路宜居調查中,有一塊特別值得注意,是「不想搬遷到其他縣市」,分析結果以六都居多,其中雙北又特別明顯。

六都中,台北、新北、桃園和台中都是以便利生活機能排榜首,再來則是工作機會和家人朋友居住於此。然而,高雄市跟前述理由不太相同,不想搬離的最大理由,是家人朋友多數居住在此,第二名則為便利的生活機能,再來才是較低的消費水平。

雙北青年儘管多數不想搬離,但鮮少有人認為房價低廉,這點也可推論多數雙北青年應是長居在原生家庭中或租屋,很難置產。

延伸閱讀

政策搶人大作戰 政策搶人大作戰
政策搶人大作戰

政策搶人大作戰

搶人,青年是不可忽視的族群。各地縣市政府紛紛推出政策,無不希望青年在移居時,能優先考量搬到這裡,《城市學》這次就向22縣市政府要來各樣的青年政策,進行剖析與分類。

青年局來了!他們都怎麼貼近青年心聲?

正因地方政府皆意會到青年人口的重要,近年來,22縣市紛紛成立與青年有關的局處,以專責的組織,集中火力執行「青年搶人大作戰」!

桃園成立台灣首個青年局,局長陳冠穎31歲於今年初上任。面對青年的失業率,就推出培養職能、介紹工作機會等政策。

36歲擔任新北市青年局首任局長的錢念群,她認為青年局面對第一個挑戰,就是得傾聽跟理解各界對青年局的不同期待與想像。

高雄市青年局局長張以理今年36歲,他首要的任務,是降低青年失業率,經過一年多努力,終於在2021年下半年,努力降到9.1%,成為六都最低。

延伸閱讀

青年政策一回事,但青年實際希望政府怎麼做?

攤開各縣市青年政策,可發現地方政府皆著重在就業機會、青年創業、住房問題、生育補助以及地方創生等五大面向。

然而,青年實際希望政府怎麼做?《城市學》本次問卷中,就有青年積極向政府建議的改善事項。首先,最多人希望政府能「平抑過高的房價」,其次為「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架構便捷的城內或城際交通網」「提供更好的社會福利(育兒、弱勢補助、長照)」。

但不論是新北、桃園或高雄青年局,諸如高房價、少子化或產業結構等議題,也都誠實表達「無法直接處理」。如果台灣地方政府無法憑一己之力扭轉這些結構性因素,中央政府是否該負起責任,著手改善?

22縣市祭出福利措施
吸引青年進駐
青年政策一回事,但青年實際希望政府怎麼做? 青年政策一回事,但青年實際希望政府怎麼做?

全民共創!地方創生不該單押青年

推行地方創生,亦是促使青年人口移入的可行之路。長年投入地方創生、現居南投竹山的何培鈞就認為,地方創生該從教育著手,讓小朋友在就學期間就能看見家鄉未來的機會。

不過前國發會主委,現為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的陳美伶語重心長指出,不論是中央或地方在推行政策時都有「僅嘉惠青年」的迷思,近兩年的青年政策、地方創生、創業貸款優惠等,都限定在40歲以下,「等於整個政策成敗,最終都推給年輕人負責,地方創生應是全民共創,不是單押青年。」

陳美伶說,過去社區總體營造也走了25年,依然沒看見青年返鄉,因為政策並沒有思考地方真正的需要。「這是如今50歲以上、經濟奇蹟享受者造成的,現在要提出解方,應該是全民一起承擔,不是丟給青年解決。」中央或地方在推動政策時,應從「年度」計畫角度抽離,轉而把資源投入能改變結構的大方向。

青年安身立命的理想與現實 青年安身立命的理想與現實
青年安身立命的理想與現實

青年安身立命的理想與現實

青年在台灣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處,真的很難嗎?房地產界KOL《地產秘密客》Ting & Sam,靠著10幾年的媒體資歷轉換跑道經營自媒體,在FB和Podcast上深入淺出分析房地產資訊。身為「脫北者」與「北漂族」,兩人在跑過全台上千個建案後,對於「宜居城市」的理想與現實,可說是心有戚戚焉。

不得不的脫北者

Ting是標準的「脫北者」,由於先生是工程師,工作地在新竹,兩人交往時就買下竹北的房子,10年前當地的行情只有1字頭,比起雙北房價便宜不少。婚前Ting還是住在新北市永和,假日靠著高鐵兩地跑,直到婚後這兩年才正式定居竹北。

談起這10年居住環境的改變,Ting很有感觸。因為過去生活在全台人口最密集的永和,市容偏舊、空間擁擠,但竹北是新城市,公園綠地多,常看到家長帶著2-3個小孩散步,很喜歡竹北放鬆的步調。

Ting分析,雖然高鐵一趟來回台北要價近600元,假設每天通勤,購買月票還是得花到8千多!即便交通花費驚人,但考量房價和居住品質,自己暫時不會想回台北居住。

不得不的脫北者 高房價讓不少人成為脫北者,往外縣市尋找相對負擔得起的居住空間。

回不去的北漂族

「北漂族」Sam則來自台南,北上工作多年後,目前是落腳在新北市,但過去曾在台北市租屋。Sam認為,新北市就是購屋族在房價跟空間妥協後的答案,若是預算更有限的人會退到桃園跟基隆。雖然目前在新北買房,但還是希望未來能「以屋換屋」重回蛋黃區。

Sam提到,選擇居住地,其實食、衣、住、行、教育和醫療,都非常重要,台北市算所有條件都具備,去哪都很方便,有些地區街廓也不錯,但問題就是房價太貴。台北市對年輕人而言,其實不是不想住,而是住不起。所以很多人不是自願脫北,而是「被迫脫北」。

Sam以身邊朋友為例,通常是結婚有小孩的人,需要較大的居住空間,才得退到遙遠的蛋白區。但矛盾的是,通勤時間拉長反而壓縮到陪伴家人的時間,造成生活極大負擔。

回不去的北漂族 選擇居住地,其實食、衣、住、行、教育和醫療,都非常重要。

房價與產業結構難解,至少先做好交通配套

該如何讓縣市平均發展,解決青年族群只想躺平的困境?不少縣市反映棘手的高房價,非地方政府能處理。但以短期目標來看,Ting和Sam都認為政府該著眼在交通問題,建構更便利的交通網絡,疏導到市中心就業的人潮,像是高鐵帶動了青埔的發展;台鐵捷運化帶動了汐止和基隆的發展。

身為高昂交通費的苦主,Ting觀察每天6-7點北上的高鐵,常會開到7個自由座車廂,代表很多人跟他一樣買月票天天搭車到台北工作,若能提供通勤的青年族群交通補助,也許能緩解燃眉之急,但執行肯定不易。

房價與產業結構難解,至少先做好交通配套 在房價與產業結構難解的狀況下,或可著手建構便利的通網絡,疏導到市中心就業的人潮。

另外就是新市鎮和重劃區到周邊市區的易達性,以竹北為例,這10年來公車班次沒有明顯增加,很難像雙北暢行無阻。

Sam則強調,通勤耗費時間和金錢,更不符合節能減碳的國際趨勢。年輕人要安身立命,透過改善交通動線只是短期屈就,治標又治本的長期解決方式,應是在每個生活圈都有一個區域的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才會聚集經濟活動,創造就業機會。

就業機會對年輕人來說尤其重要,更代表未來職涯的發展性,Sam以就讀傳播科系的自己為例,若要回家鄉台南定居,只可能是退休後的選項,因為中南部沒有相關產業,回去也只能轉換跑道重新學習。因此解決產業問題,才能真的吸引年輕人回流、定居家鄉。

延伸閱讀

企畫/王筱慈、陳鈺佩

製作/蔣佳妤、許雅婷

文字/王筱慈、馮紹恩

最後更新/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