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 106,329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自我檢測量表 10中3要就醫

81歲「國民奶奶」唐琪是演藝圈有名的前輩演員,8年前因肺腺癌中止他的甜點事業,近來又發現罹患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氏症典型症狀有哪些?簡單自我評估量表一次看。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帕金森氏症罹患人數持續升高,依健保2021年統計資料,國內帕金森氏症患者已超過7萬人,如何早期發現?如何與疾病共處?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病是因為腦內黑質部位退化,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生成不足,造成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凋亡的黑質細胞一旦超過一半,大腦其他參與運動控制的區域就無法合力運作,影響身體活動能力,典型症狀為顫抖、站不穩、身體僵硬,影響。

顫抖、僵硬、動作慢 帕金森病典型徵兆 好發年齡為60歲

有「台灣帕金森之父」稱號的陸教授神經科診所院長陸清松進一步說明,帕金森氏症有典型與非典型之分,典型的稱「帕金森病」,症狀就是動作障礙,約八至九成病患為典型的帕金森病;帕金森氏症則指合併其他小腦症狀的非典型帕金森病,好發於60歲。

「顫抖、僵硬、動作慢,是帕金森病3大徵兆,」陸清松說,顫抖是指靜態性顫抖,也就是人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身體不由自主顫抖,「這三種情況如果出現兩種而且單邊出現,就要懷疑是帕金森病。」而這3種徵兆反應在身體上,則是出現面具臉、手腳顫抖、背部僵硬身體前傾像鞠躬、走路時手擺動少、步態不穩、寫字愈來愈小等症狀。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圖片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提供)

「帕金森病無法治好,但並不是不治之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控制病情有很大幫助,」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祖功表示,過去對帕金森病的治療,是在病情已進展到影響病人日常活動時才開始用藥,但研究發現,當症狀輕微出現時,腦中黑質神經元細胞可能已有六成以上退化凋亡,因此現在臨床建議早期就給予藥物治療。

如何早期察覺? 帕金森病自我檢測量表  10中3趕快就醫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提供簡易的「帕金森病自我檢測表」,供民眾在家自行檢測,10種情況如果出現3個,就可能已出現帕金森病初期跡象,建議找神經內科醫師檢查:

口你的手是否曾經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的情形?

口走路時有一隻手臂彎曲且不會擺動?

口身體在站立或行進時,姿勢會向前彎曲?

口走路姿勢雜亂、不順,好像打結了或一腳拖在後面?

口寫字變慢而且字體變小?

口步伐小且常常跌倒?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口常覺得懶洋洋,做甚麼事情都沒有動力?

口頸部後方或是肩膀常常疼痛?

口刻意地避免與聊不來的朋友或家人相處?

口音調出現改變?變得更單調、小聲或沙啞?

(圖片來源:台灣動作障礙學會)

嗅覺異常、嚴重便祕、睡覺時拳打腳踢  可能是帕金森病前驅症狀

「除了動作相關症狀,帕金森病友也常出現嗅覺喪失、睡覺時會拳打腳踢或大喊大叫、疲倦、憂鬱、姿勢性低血壓、嚴重便祕等非動作症狀,」葉篤學指出,近年多項研究顯示,帕金森病友有嗅覺障礙的比例非常高,約在75%~95%不等,而且病友出現嗅覺障礙的時間可能比動作障礙提早4年以上,「不漏接先期症狀,就有機會早期診斷出來。」

陸清松表示,近年有研究嘗試將帕金森氏症分為兩種亞型,一種是從身體開始(Body first),另一種是從大腦開始(Brain first)。研究人員把「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也就是睡覺會隨著夢境動作的這類患者,作為身體型的前驅表現,進而發現,身體型帕金森病友的自主神經症狀像是便祕、低血壓較嚴重,嗅覺喪失也較常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圖片來源:陸清松教授診所提供)

根據陸清松在診所門診時對164名病友及家屬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病人最困擾的症狀排名前3依序是:「動作緩慢」、「平衡或不穩」、「彎腰駝背或身體傾斜」;而「便祕」排名第4,也是讓病人與家屬都頭痛的問題。

現年62歲的Andy,原本從事電腦軟體相關工作,52歲時因長期疲倦、無力、走路走輸穿高跟鞋的女性、幫客戶修電腦轉不動螺絲起子,就醫確診帕金森病,他回想自己40多歲時就有便秘困擾,三、四天才大號一次,嚴重時只能靠灌腸解便;而且嗅覺和睡眠也出狀況,「那時跟太太一起去漁港,只有我完全聞不到海鮮發臭的味道!」「睡覺時夢到高興的事,還會哈哈大笑。」他感慨,原來身體早已提醒他有帕金森病症狀。

用藥重點 穩定血中藥效濃度

帕金森病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藥物、手術等治療減緩症狀及退化速度,維持病患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品質,陸清松說,臨床黃金治療藥物是使用「左多巴」,但隨著用藥時間變長,藥效出現起起伏伏現象,當藥效減退病人會「斷電當機」全身動彈不得,藥效推動力量太強,病人則出現無法控制肢體扭動的「異動症」,都讓病友十分困擾,曾有病友在等公車時因「當機」而無法上車,或要下車時當機了只好繼續坐下去。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因此穩定血中藥物濃度是關鍵,」陸清松指出,近年來治療帕金森病藥物進步,健保已給付緩釋型口服藥物,可以讓藥效在體內像馬拉松接力賽般緩慢釋放,維持血中濃度穩定,減少藥效波動現象,改善病友因藥減退或太強的困境。

「3個Lucky 7」是帕金森病的治療目標,陸清松說,所謂「3個Lucky 7」是指7年生活如常的「蜜月期」、7年維持基本工作能力的「工作期」,以及7年保持基本生活起居的「退休期」,如果60歲發病,21年後81歲,所以控制良好的話,老年生活還是可以很有品質,現今治療進步,帕金森病病友要達到777,甚至從777變成999也不無可能,「但重點是早期發現和正確治療。」

「得了帕金森病,至少要跟這個疾病共處15~20年,心態調整非常重要,」林祖功鼓勵病友正向面對帕金森病,他說,醫療沒有辦法阻止退化,但可以協助病友跟時間競賽,不過病友不能只依靠醫療,也要好好地動,「什麼運動都好,千萬不要整天關在家裡,以免加速肌肉萎縮與語言退化。」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葉篤學也說,早期發現的病友如果不想用藥,運動就很重要,每週二至三次、每次20~30分的有氧運動,有助控制病情,為什麼是有氧運動?他解釋「因為有氧運動可增加腦部血流,也會刺激腦部釋放一些對腦部有用的營養因子。」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