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

學者踢爆中國GDP造假有9年每年誇大兩個百分點

經濟學人報道,由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者謝長泰和香港中文大學三名學者聯名發表的一份論文指出,中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包括工業出口以及投資金額長期慣性摻水,因此,他們推測中國從2008年至2016年,每年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數字,平均誇大兩個百分點。累積計算:2016年官方所公布的數據誇大了16%,相等於超過1.5萬億美元。

學者踢爆中國GDP造假有9年每年誇大兩個百分點,2019年3月。
學者踢爆中國GDP造假有9年每年誇大兩個百分點,2019年3月。 中文網絡照片
廣告

報道指出,謝長泰等人肯定不是首批懷疑中國數據的經濟學家,但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7日發表由他們撰寫的論文,值得大家的關注,因為他們比其他大多數人取得更多的統計數據。儘管他們的研究只是根據公開的數據,但他們知道那裡尋幽搜秘。他們取得製造業增值稅的數據,然後用來與官方公布的工業生產增長相互比較,直至2007年為止,兩個數據都互相吻合,但2008年之後,兩個數字的差距開始逐年增加,到了近年,又開始收窄。謝長泰等四名學者又製作了一個利用指標數字、而又難以造假的經濟增長量度模式,其中包括衛星拍攝的夜景、鐵路運輸以及進口的影像,其結果與他們的上述研究方法結論相同。

經濟學人指出,外界一直都知道,地方各省市交出的經濟增長數據,加起來超過國家的GDP,因此中央的統計局才採取措施,使用其他渠道來收集地方的數據。

但論文指出,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無論如何的調較,都難以配合經過嚴重扭曲的數據,有些省領導為了政績爭取升遷,大肆誇大經濟表現,而由於他們的官階高過統計局的官員,只有不識時務的統計員才敢拂逆地方大員的執意。而事實上,只有當反腐行動倒翻了遼寧和內蒙之後,這些地方官員才承認數據做假。而如果學者的論文正確,上述的例子只反映了問題的一小片。

但經濟學人指出,問題仍然存在一線曙光。地方和中央的消費指數,已非常接近,或許這只是工業產量和投資的數據被誇大而已。一旦經過下調之後,中國真正的經濟表現可能就不大一樣了。

學者們發現,2016年投資的數字經過調整之後,只有GDP的36%,而非官方公布的43%。債務對GDP的實際比例,較官方的公布為大。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