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德語區現代藝術賞析

Course Name: Modern Art in the German-Speaking Areas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2.0

學分數

Credit(s)

6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課程內容設於歐洲藝術發展之框架,著重德語區藝術展現最為活耀的時期 — 19 世紀中葉到 20世紀中葉。藝術創作從對自然或自我的追尋,到對社會或世界的對話,藝術家勇於革新既有的藝術框架,追求人文精神和藝術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藉由鑑賞培養美感經驗的同時,亦能學習藝術人文社會的歷史背景、藝術創作反映的多元意識與價值、跨領域及創造性的思考方式。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課程安排,先由導師給予歐洲藝術史、藝術家及其創作、藝術品流動與交易、博物館任務以及藝術品真偽等相關背景知識,涉及歷史人文、風格思潮與實務。第六節課開始由學生口頭簡報的方式進行,依選擇的主題,運用上述五個方向報導該藝術風格時期與代表藝術家。報告結束後將由導師補充資訊並進行課堂討論,期末繳交書面報告。

    報告和討論的方式得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記憶理解、分析應用和獨立思考,學習自我思辨和與人合作的能力。著重內容與圖表統計的結合,得以事前與教師討論,透過文獻閱讀和統計數據與多媒體資料的調查,學習學術研究技巧基礎,並拓展在跨學科領域的分析與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課程以中文進行,輔以德文參考資料。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作業

    學習投入

    時間

    課堂

    講授

    課程

    前後

    1

    導論

    課程內容和主題介紹、分配口頭報告題目

    多媒體欣賞、課堂討論

    2

    2

    2

    創作的元素、

    創作的概念和理念

    藝術語彙、美感與感受的具體表達

    創作生成的的背景:藝術風格時期與思潮

    導師授課、多媒體欣賞與分析詮釋畫作、課堂討論

    2

    2

    3

    藝術家的宣言、

    藝術創作彼此間的呼應

    藝術團體為其風格或思潮運動的劃定、

    風格或思潮承接的脈絡

    導師授課、多媒體欣賞與分析詮釋畫作、課堂討論

    2

    2

    4

    收藏品的流動和展示、贗品辨別

    贊助者/交易商的角色、藝術品交易、博物館/美術館的使命; 藝術犯罪、贗品實例與辨別方式

    導師授課、多媒體欣賞與分析詮釋畫作、課堂討論

    2

    2

    5

    國慶日調整放假

    指定報告主題內容

    討論與準備報告

    0

    2

    6

    印象主義

    Claude Monet, Max Liebermann, Lovis Corinth

    啟蒙運動的延伸、工業與科學的發展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7

    象徵主義

     

     

    新藝術風格

    Paul Gauguin, Franz von Stuck, Edvard Munch, Ferdinand Hodler

    創作內容主題的切換:現實與非現實

    Gustav Klimt, Alphonse Mucha, Otto Wagner

    分離派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8

    彈性補充教學週

    指定報告主題內容

    討論與準備報告 

    0

    2

    9

    新和後印象主義

    Georges Seurat, Paul Cézanne, Vincent van Gogh

    東方藝術的影響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0

    野獸派、

    表現主義 (一)

    Henri Matisse, Die Brücke (Ernst Ludwig Kirchner, Max Pechstein)

    工業革命下的思想變化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1

    立體主義

    Pablo Picasso, Georges Braque, Paul Klee

    對世界形象的再詮釋:時間與空間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2

    表現主義 (二)

    表現主義 (三)

    Der Blaue Reiter (Franz Marc, Wassily Kandinsky)

    創作形式的切換:具象與抽象

    Käthe Kollwitz, Egon Schiele

    表現主義創作形式的多元性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3

    達達主義

    Hans Arp, Marcel Duchamp

    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的省思:何謂美感與藝術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4

    新客觀主義

    Max Beckmann, Otto Dix, George Grosz

    藝術的命題與使命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5

    包浩斯風格

    Walter Gropius,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Lyonel Feininger

    第二次世界大戰:政策變遷下的藝術發展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6

    超現實主義

    Max Ernst, Salvador Dalí, Joan Miró

    心理學與藝術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7

    新表現主義

    Jörg Immendorff, Georg Baselitz

    藝術之於生活:重回對具象與熱情生活的表達

    同學報告、導師補充、課堂討論

    2

    2

    18

    彈性補充教學週

    指定報告主題內容

    整理與完成學期報告

    0

    2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5%

    講述 Lecture

    25%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2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課堂參與10%

    2. 出席10%

    • 每堂無故曠缺一小時扣總分一分,兩節全未到扣三分,因此缺席自第 4 堂起視為棄修。公病假需事先開立證明。

    3. 口頭報告40%

    • 應至少閱讀和整理3篇以上相關文書或報導刊物的內容;並設計問題於報告結束後作課堂討論。
    • 評量標準有 題目的規劃、多元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文獻與圖表的內容 、口頭簡報呈現的形式。

    4. 書面報告40%

    • 書面報告:除了整理口頭報告時的內容,須適度綜合整理導師的補充和課堂討論的成果。
    • 評量標準有 大綱的規劃、文獻與圖表的內容 、結論的整合度與前瞻性、書面報告呈現的格式。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 David Britt: Modern Art - Impressionism to Post-Modernism. Thames & Hudson, London 2007, ISBN 978-0-500-23841-7.
    • John Rewald: Die Geschichte des Impressionismus: Schicksal und Werk der Maler einer großen Epoche der Kunst. Dumont, Köln 2001, ISBN 978-3-7701-5561-3.
    • Magdalena M. Moeller: Expressionismus. Die große Künstlerbewegung der Moderne. Dumont Literatur und Kunst, Köln, 2005.
    • Nicholas Fox Weber: The Bauhaus Group : Six Masters of Modernism. New Haven [Con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  Der Städel-Kurs zur Moderne (Zeitstrahl und Infos über Werke des Städel Museums, Künstler, Strömungen und Ereignisse): https://onlinekursmoderne.staedelmuseum.de/login
    
    -  Das Geheimnis der Bilder (Webseite des ZDF zu den wichtigsten Kunstmuseen in Deutschland und und zu den wichtigen Werke mit Erläuterungen): https://geheimnis-der-bilder.zdf.de/
    
    -  Enzyklopädie der bildenen Künste: https://www.wikiart.org/de
    
    -  Art in Words: https://artinwords.de/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