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廣度全面獲社會光明面獎 疫後共生優等、我們的世界盃佳作

記者陳詩璧/台北報導

台北新聞記者公會所舉辦的2023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競賽,《東森新媒體ETtoday》的「疫後共生」專題得平面新聞類報導獎「優等」,「我們的世界盃」專題影像報導則是拿下電視新聞報導類「佳作」。評審提到,在當下的疫後共生階段,「疫後共生」解析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鉅變,分由職場共生以及身心共生兩個主題切入,就廣度而言相當全面,對於不願接種疫苗族群也能反思。另就深度來說,亦鞭辟入裡而言之有物,因此作品具有時代意義,能為這個百年大疫留下新聞紀錄。

▲ETtoday獲獎,社會光明面頒獎典禮。(圖/記者林敬旻攝)

▲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報導類優等-疫後共生,得獎記者陳嘉恩(左一)、李姿慧(左二)、許敏溶(中)和唐鎮宇(右二)。(圖/記者林敬旻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媒體ETtoday》大生活中心與專題中心合作,在2022年7月採訪製作「疫後共生」專題,記錄在新冠疫情肆虐之後,台灣從「清零」轉向「與病毒共存」的顛簸過程,透過6個因疫情而改變人生的故事,描繪出這場百年大疫裡,人們如何適應疫情帶來的身心與工作鉅變,並攜手邁向「疫後共生」之路。

此系列報導分為「職場共生」與「身心共生」兩大主題,其中「職場共生」聚焦在觀光、交通、旅遊等產業「重災區」,雖然政府積極投入紓困,但不少在這些行業的就業者,早已不堪收入歸零而暫謀他職求生;「身心共生」則描述確診者康復後雖然都能出院返回社會,可是一路走來面對的異樣眼光與歧視,還有身體各器官遭受病毒肆虐後留下的後遺症,讓不少人的身心都留下難以抹滅的傷害。

擔任評審的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王毓莉提到,當全球的疫情稍微走了出來,疫後共生是往回走把疫情做總結的專題。在這個專題裡頭,評審們覺得,六個案例找出具代表性的各行各業疫後要面對的狀態,以及沒有打疫苗的人怎麼去面對這場百年大疫,我們覺得它很有選題上面的時代意義,而且也反應出長新冠民眾的遭遇和共鳴感,所以評審們都覺得這系列的專題滿優秀的。

同為評審的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莊伯仲也說,「疫後共生的主題非常漂亮,因為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那部份參賽作品只會強調疫情之後多悲慘,有的是談到後疫情時代,但有的又跟後疫情時代又缺乏關連,那ETtoday的疫後共生的主題不只有承先也啟後,做一個非常巧妙的連結,具有充份的時代意義,此外也注意到少數族群,特別是沒有打疫苗這個族群,也特別做介紹,這是我們敬佩的地方,此外,我們也要肯定四位執筆記者寫作功力,整體寫作品質非常良好,是一個傳統新聞學的表現。」

相關新聞:疫後共生

▲▼2023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東森新媒體ETtoday榮獲2大獎項。(圖/記者陳詩璧製)

▲2023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東森新媒體ETtoday》榮獲2大獎項。(圖/記者陳詩璧製)

▲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在台中朝馬球場舉辦「移工世界盃」足球賽,邀請10個國家12支球隊參賽,不分藍領白領,一起來到足球場上公平競爭。(影/記者梁建裕、沈君帆攝)

《東森新媒體ETtoday》採訪團隊2022年10月跟隨泰國足球隊從練習到出賽,這支足球隊是移工足球老牌勁旅,由立青農產老闆羅勝炳在20多年前創立。本片以紀錄片的形式,貼近移工球員的生活,從他們的視角,可以看見移工足球在台灣的發展歷史。

外籍移工在台灣超過70萬人,其中又以東南亞為大宗,他們都是足球狂熱國家,也把對足球的愛帶來台灣。在台移工已經組成超過100支足球隊,印尼、越南甚至有自己的足球聯盟。每逢星期假日,數千移工從他們的工作地點跨縣市大移動,就是為了趕赴一場足球賽。異鄉打拼的移工球員代表母國出賽,不分藍領或白領,足球之前人人平等。就在卡達世界盃背後勞權爭議不斷之下,台灣向世界展示我們在勞動平權上的努力成果。

▲ETtoday獲獎,社會光明面頒獎典禮。(圖/記者林敬旻攝)

▲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我們的世界盃,得獎記者沈君帆(左1)、梁建裕(右1)。(記者林敬旻攝)

評審認為這件作品報導移工組成的泰國足球隊,為了參加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GWO舉辦的「移工世界盃」足球賽,從練習到出賽其間的心路歷程,展現台灣社會溫暖、包容的一面。節目製作類似紀錄片,忠實呈現從移工與這塊土地上的連結,節奏起伏扣人心弦。

相關新聞:台灣的世界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