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防改革前夕,入伍當四個月的新兵

我在國防改革前夕,入伍當四個月的新兵
note.detail.update
2023-08-29
note.detail.writer
江旻諺

◎江旻諺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通常一講到我入伍服役,旁人首個疑問便是:能不能適應軍中生活?

在我看來,軍隊文化其實早寫在我們義務教育體制的基因裡。當我進入軍隊,開始調整生活作息,才驚覺原來一路從小學到高中,學校老師所要求的紀律竟然和軍隊體質如此相像。直至今日,在學校裡排隊、升旗,以及被要求服從權威、隱藏個體性等回憶,彷彿都還是歷歷在目。

然而,教育場域仍有自主學習、學生自治、多元適性等理念促成改革動力,軍隊環境則更為封閉:沒做過兵的人,對軍隊感到陌生;曾服役的退伍軍人多半對於改變感到無力。而新兵訓練的幹部面對一大群新兵,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就將自己設定成安親班代管家長職的角色,期望新兵在訓練期間最好不要出事,否則遭到家長投訴將會惹來許多麻煩。


義務役新兵訓練宛如雜牌安親班

當軍隊設下此互動模式的前提,就更難以激發改革體制的動力與風氣。即便軍隊幹部在教學、管理上有所不專業,他們也鮮少認為這樣的表現若呈現在新兵面前,會造成任何不妥或是尷尬;畢竟,對於軍隊而言,這些新兵都只是受照顧的幼體,而非未來可能需要上戰場作戰的國民後備軍人。

在我的新兵部隊中,有些班長經驗相對不足,常常口齒不清,講話黏在一起。當這模糊不清的指令透過品質不佳的擴音器放大,徒增士兵困擾;大家不是不專心聽,而是根本無法理解指令內容為何。偶爾,班長對訓練教材不熟,一個指令結束,卻來不及立刻接上後個指令,這些失誤都會影響操課節奏;累積久了,就無法穩固士官的領導力。

新兵訓練的幹部基層也沒有強大的教務系統,常常因為突發因素,只能讓士兵們空等。比如說,當部份士兵被招攬去聽志願役招募,其他人則集中在教室裡坐板凳乾等。另一個例子是練習打靶。我們有個打靶日在當天下午1:30集合,新兵一併被帶出到營區外的靶場,路程約只10分鐘,大家卻持續在靶場內空地等待到下午4:00才開始。緣由也很單純,只因上一個梯次還沒結束。不論是時間管理,還是幹部素質,軍隊都還留有頗大的空間,需以較科學化的方式,持續提升訓練品質。


造假文化內建的軍隊能夠確實應戰嗎

訓練過程中,幹部也不斷要求士兵在一些莫名其妙的表格上簽名。或許軍隊的官僚體系認為,造假簽名資料,便宜行事,能為所有人帶來方便,但是,若我們直視「簽名」背後所揭示的個人責任,那可是茲事體大。造假簽名所帶來的文化後果,即是造成了普遍漠視責任的制度環境——簽了名都不需要負責,那還有什麼責任需要在意?

比如說,軍隊擔心新兵的心理健康,於是建立了不少幹部約談的標準作業流程。這些書面表格會直接發給每個人,並由自己填寫完訪談紀錄,最後再收齊給班長簽名;有些空白格子要求幹部填寫我的「重大具體優劣事蹟」,上面卻直接提供了寫作範例的浮水印,一併連我的人格、家庭與工作表現都設定好了,只要求我照抄照填。有時候,隔壁傳來的簽到表則是連標題都沒有。我想,幹部大抵是為了便宜行事,才把簽到表的不同頁數拆開來,給士兵們個別填了吧。

有時候,我們簽了名字,卻和實際狀況對不上,像是領用槍枝前須填寫「團體領用清冊」,標明每一位士兵都確實領到自己的槍。不過,實際領槍人、用槍人、被領的槍、被用的槍通通與清冊上的內容不符合。對於幹部而言,清冊與實際狀況不一致是為了提升工作流程的效率,由部分人一次領完,再分發下去;否則槍一支一支領,會拖延許多時間。那麼為何不順勢把規則改一改?還是說,其實軍隊上下皆心知肚明這種作法沒有效率,卻還默許此種光怪陸離?

就算是國防部統一規定的週四下午莒光課,都能造假簽到簿。當天到了接近睡覺前,鄰兵才遞來一張簽到表,要我簽上名字,以證明我有參加莒光教學。莒光課往往已經被批評為官樣文章,無法真正凝聚軍人的精神意志,但實務上卻可能連官樣文章都省去了,顯見軍隊基層認為這些課程根本不足為道。


黃埔幽靈混淆國家認同

更加令人不耐的是軍隊裡對於國家認同的混淆。今年是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建校第99週年。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為此做了一套「黃埔百年影集」,硬是在莒光課的政治作戰教育時間,要求官兵重溫「百年榮光」的黃埔情懷。這個國家拿著憲法忠誠義務與使命徵召台灣人入伍服役,卻以文宣教育要求我們認同這座軍隊是為了「挽救中國危亡的使命意志」而設立。

當今中國國力崛起,這個中國並不是黃埔軍隊宣稱的中華民國。更何況,當代由習近平一手獨攬大權的中國正以軍事武力挑釁並威脅台灣的生存與安全。令人不解的是,在國防部政戰局的文宣敘事中,其所推崇的中華民族主義,反倒更加貼近習近平宣稱中華民族將走向偉大復興的政治敘事。

明年是國防改革元年,新世代首批義務役士兵即將入伍受訓一年,卻正好遇上黃埔軍校建校100週年之際。可以預見的是,屆時百年校慶免不了中華民族主義作為底蘊的政戰教育,就如同影片中談到,延續國軍的使命,不只是「代代黃埔人的光榮神聖責任」,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驕傲」。
國防部文宣竟與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唱和

中華民族主義如遊魂般蟄伏在軍隊裡的幽暗之處。你以為它在台灣走向民主化的過程中消散了,其實它只是融進了軍隊的骨幹之中。每一個軍事單位都會設有「中山室」,作為官兵休息與室內作業所用。中山室總還掛著孫逸仙遺照,以及所謂「國父」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新兵訓練期間,每天早點名都要唱《陸軍軍歌》。這首歌的第三句是「黃埔建軍聲勢雄」,後面還提到要「復興中華」;另一首指定練習曲《軍紀歌》又告訴我們,國民革命軍之所以「北伐成功,抗戰勝利」的關鍵在於良好的軍紀,但歌詞卻沒有說清楚,為何這支「愛民如愛己」軍隊當年會毫不猶豫地把槍口對向台灣人民?


正確的國家認同與軍事專業改革不能再迴避

這支軍隊迴避台灣歷史的關鍵命題,目前又還看不出有足夠的決心革除制度上的諸多缺失。當然,國防改革所涉及結構轉型並非短期能看到成效;我們當前面對中國步步進逼,更不可能放棄國防,反而應該直面困境,解決問題。改革畢竟是一個連續的時間過程,要檢驗未來的成效為何,不必等到未來,所有成果都始於現在起步階段的微小轉變。以一個新兵的經歷來看,至少這座軍隊的轉型必須包含國家認同,以及幹部應以合理、專業的態度面對新兵。畢竟,在四個月或一年的役期內,義務役所見的軍隊樣貌,大大決定了未來數十年這批後備軍人對於保家衛國的軍隊有多大的支持與信心。
 

note.detail.more

《重探戰後台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台灣社會的三方角力》新書介紹
《重探戰後台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台灣社會的三方角力》新書介紹

戰後台灣長期在威權體制下,統治當局控制輿論,禁止人們接收…

陳翠蓮 2024-01-01

【時事與觀點】主編的話
【時事與觀點】主編的話

數位匯流對傳統媒體造成毀滅性的衝擊,廣告收入已無法支撐營運…

馮賢賢 2023-11-01

【時事與觀點】為什麼民進黨執政八年,台灣面對認知作戰仍然不堪一擊?
【時事與觀點】為什麼民進黨執政八年,台灣面對認知作戰仍然不堪一擊?

許多在台灣採訪大選的外媒,都點出了「假新聞」和「不實資訊」…

李志德 2023-11-01

#MeToo運動與集體協作
#MeToo運動與集體協作

在這波MeToo運動中,現身控訴性騷擾的性/別主體遠比過往人

陳美華 2023-08-29

我在國防改革前夕,入伍當四個月的新兵
我在國防改革前夕,入伍當四個月的新兵

通常一講到我入伍服役,旁人首個疑問便是:能不能適應軍中生活?

江旻諺 2023-08-29

共同的底線
共同的底線

這種觀點彷彿認為,透過視而不見和聽而不聞,人們可以拋下過往

葉虹靈 2023-06-21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背後──那個曾經無法和父親說話的波蘭作家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背後──那個曾經無法和父親說話的波蘭作家

習慣被控制的人們,被放到充滿不確定性的新環境中...

張惠菁 2023-06-21

想打造雙語國家 不能只靠全英授課
想打造雙語國家 不能只靠全英授課

EMI和EFL/ESL的教學宗旨不同,任務也不同

洪聖斐 2023-04-27

英語授課越多越好嗎?兩頭落空與資源失衡的危機
英語授課越多越好嗎?兩頭落空與資源失衡的危機

從台大英文授課必修課的開設經驗,討論教學現場的實況與困境……

凃峻清 2023-04-27

那些烏克蘭教我們的事—— 社會與經濟篇
那些烏克蘭教我們的事—— 社會與經濟篇

俄烏戰爭本是強弱懸殊,烏克蘭是如何提昇戰爭風險承擔能力?

何澄輝 2023-04-27

那些烏克蘭教給我們的事~軍事改革篇
那些烏克蘭教給我們的事~軍事改革篇

俄烏戰爭迄今尚未終結,烏克蘭軍隊做了什麼?怎麼做到!

何澄輝 2023-03-01

部長教授的最後一堂國家安全課
部長教授的最後一堂國家安全課

台灣成為「如何領導國家安全事業」課堂主角,為什麼?

陳為廷 2023-03-01

為黨國鞠躬盡瘁的蔣經國
為黨國鞠躬盡瘁的蔣經國

蔣經國極力護持父親留下的黨國,但終究力不從心。

陳翠蓮 2023-01-09

大便寫的詩
大便寫的詩

有崇拜,就有大便。銅像的存在是為了讓大便在上面寫詩。

胡淑雯 2023-01-09

「顧家」「護妻」?──從奧斯卡巴掌事件談起
「顧家」「護妻」?──從奧斯卡巴掌事件談起

家,可以這樣顧?二種輿論風向,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思考?

朱慧雯 202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