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富士康查稅風暴,後續兩大觀察點 中國不只對郭台銘參選有意見?

中國對富士康展開跨省、跨部門的大規模查稅,對參選總統的郭台銘發出什麼訊號?選在這個時機動手,為何跟賴佩霞光速放棄美國籍有關?接下來事態會不會擴大升級,可觀察兩大重點。

郭台銘-鴻海-富士康-蘋果供應鏈-立訊 中國對富士康查稅,被外界視為針對郭台銘參選總統而來。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其他

這是一場政治博弈,賭注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製造集團鴻海。

距離《環球時報》獨家披露,中國稅務跟自然資資源雙部門依法對鴻海富士康調查已過五天,鴻海除了發重訊,間接回應報導屬實,創辦人郭台銘依舊保持沉默,連既定的選舉跑攤行程,都戛然中止。

這次調查,不僅跨省又跨部門,規模非同一般,消息一出,外界譁然。

「這是一次相對友善的警告,」前《華爾街日報》資深中國記者、國際戰略智庫Global Counsel資深顧問翟琦觀察,《環球時報》是中國官方的發聲管道之一,由它點名,而不是透過對台機構國台辦發布,可見事情敏感,仍有拿捏。

警告什麼呢?所有人都把苗頭對準了鴻海背後的影子董事。

不當董事長,但郭仍難跟鴻海脫鉤

「顯然跟郭台銘參選有關,」台灣國安高層研判。

根據《環球時報》,除了報導正在展開調查,文末還特別提兩句,「台資企業在大陸分享發展紅利、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政治意義濃厚。

雖然郭台銘之前因為參選辭去鴻海董事一職,他自己更公開講,2019年交出董事長一職後,就不管鴻海日常營運。

廣告

但是,一名了解公司治理與運作的財管高層表示,郭台銘與鴻海,無論在形象或個人持股,都綁得很深,即便他辭了董事一職,「他就像影子董事,一言一行都無法和他創辦的鴻海脫鉤。」

北京選在此時出牌,時間點也有所推敲。

工總大陸處處長黃健群觀察,四年前,郭台銘上網紅「館長」的節目,隨口說出鴻海在中國「是給他們飯吃」,語氣引起中國民眾不滿,這次主動參選總統,對岸輿論更認為郭台銘觸及國家主權的核心利益,等於「吃飯砸鍋」。

富士康-深圳-中國光富士康鄭州就有約40萬勞工,在華南的深圳也有約30萬名,是中國指標性的就業機會與稅收來源。(黃明堂攝)

更重要的是,搭配郭台銘參與連署的副手賴佩霞,日前只花了一個多月就快速完成放棄美國國籍,「中國可能解讀成美國正在介入,」台灣國安官員判斷,北京此刻不得不出手。

廣告

北京為什麼敢對出口大企業動手?

這不是北京第一次對付台灣大企業。最早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事件,或海霸王集團被重罰,都有前例。近兩年,凡涉及國家主權議題者,裁罰皆不分企業政治偏好。

       

北京「以商逼政」不分藍綠

歷年重大台商被裁罰或施壓案例
時間 受影響的台灣企業 事件背景 結果及影響
2005 奇美實業 中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創辦人許文龍無預警宣告退休,並強調「不搞台獨」。
2016 海霸王集團 台灣總統大選年 產品標示不符遭罰款,並登報表態「堅定支持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2021 遠東集團 公開資料揭露遠東政治獻金資助對象涵蓋藍綠陣營 違反環保、消防等法規,被重罰天價4.74億人民幣(約20億台幣),並收回集團閒置土地。董事長徐旭東投書媒體,明確表態「反台獨」,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原則。
2023 鴻海富士康 鄰近台灣總統大選年 雙部門跨省調查稅務及土地利用中。

但這次不一樣,郭台銘不是一般台商。在過往,北京重視的世界互聯網大會,郭台銘曾是座上嘉賓。《華爾街日報》去年也獨家報導,北京會加快結束清零政策,背後正是郭台銘的一封信。

富士康也不是一般企業,而是中國最仰賴的出口創匯企業。要動郭台銘跟富士康,除了政治考量,也必須算計經濟這本帳。

兩年前,中國官方一度公布出口百強企業,前五大就有三家隸屬鴻海集團。

研究機構以賽亞的最新資料顯示,富士康集團在中國,園區遍布近40個地區。佈局廣,等於跟地方經濟綁得愈緊密。

目前,光富士康鄭州就有約40萬勞工,在華南的深圳也有約30萬名。對地方政府而言,鴻海是包括河南在內的設廠所在地,指標性的就業機會與稅收來源。

廣告

一位熟悉鴻海內部的人士指出,近年,因為疫情、加上土地財政失靈,中國地方財政出了大窟窿,吃公家飯的學校教師、公務員發不出薪資的消息,屢屢登上新聞。如今,北京對富士康查稅,並不意外。

另一名在中國工作多年的科技外商高層也觀察,更早連中國本土企業阿里、騰訊都曾被盯上稅務問題,「政府缺錢,現在查你稅、查你土地,讓你知道你哪邊違規了,那麼多年我不搞你,但現在我缺錢,你得拿出一些,」這名高層直白地說。

政策左右打架,經營風險大增

但弔詭的是,拿鴻海開刀,明顯跟北京「招商引資」的主旋律不合。

一名台企聯幹部觀察,中美貿易戰加上疫情影響,地方政府想盡辦法要留住台商,今年反倒是台商利多年。

富士康-中國-勞工中美貿易戰加上疫情影響,地方政府想盡辦法要留住台商,對富士康查稅凸顯中國政策前後矛盾。(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就連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峰會上,習近平也主動宣布,取消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積極向外資示好。

廣告

政策矛盾,恰恰是中國當下最大的經營風險。「現在中國經濟政策左右不分、前後不定、速度不一。一面招商引資,另一方面又有反間諜法、現在還對富士康查稅,都在打架,」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觀察。

更關鍵的是,今年還是中國「穩鏈」的重要關卡。

美中對抗局勢下,供應鏈「中國加一」的佈局逐漸展開,包括鴻海在內的台灣科技代工五哥廣達、仁寶、和碩、英業達,過去一兩年,都在中國上演「寧靜撤退」。

「最主要是客戶要求,」一名蘋果供應鏈台廠總經理透露。

譬如,蘋果要求下,鴻海增加印度廠的產能擴張。不只蘋果,其他美系大品牌惠普、戴爾以供應鏈分散風險為由,要台商撤出部份產能,移往東南亞。

廣告

美系品牌廠要求產能移出中國,不只針對台商,也包括指標中國大廠。除了到北越增加佈局製造AirPods的蘋果第二大組裝廠立訊,今年3月中國聲學大廠歌爾,就把在山東的製造廠產能移出中國,移往越南。

供應鏈想跑?請克制速度

「美系品牌就是訂出,產能撤四成,留(中國)六成,這會對中國經濟有很大的影響,」一名熟悉台灣科技供應鏈的管理顧問表示。

如此,這對近來把「經濟安全」高掛嘴邊的北京,勢必得控管。

就在富士康被傳出查稅的前一週,蘋果執行長庫克特地飛到北京,不但拜會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還跟政治局常委、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見上一面。

算下來,這是今年庫克第二次公開跟中國高層碰面,此次訪問期間,他還特別強調,蘋果95%以上的產品仍在中國製造。

但庫克的話,只說了一半。以iPhone來說,產能正持續外移到印度。外界觀察,北京現在對富士康出手,可能在同時對品牌商跟代工廠釋放訊號。

蘋果產能持續往印度增加

iPhone產能佔比(%)
  2022 2023 2024
中國 90~95% 90% 78~83%
印度 5~10% 10% 18~23%

「你(鴻海)想外移,你要克制你外移的速度,」一名在中國的科技外商高層說。

另一邊,業界也觀察,台灣科技製造廠在中國的製造優勢正逐漸邊緣化,中國扶植的立訊、比亞迪等本土業者在政府補貼優勢下,成本未來會比台廠更具優勢。如此,可能也給了北京對富士康見縫插針的機會。

蘋果供應鏈-組裝廠-陸企-台企

但不論北京如何進行這些彎彎繞繞的盤算,市場的反應意外直接。

北京出錯牌,外資恐加速逃

從股價來看,除了事發的隔天,集團旗下在香港掛牌的富智康,以及在台股上市的鴻海,股價一度大幅震盪,但兩天後,股價逐漸平穩,暗示市場對這次事件的預期,可能實質影響不大。

台商跟供應鏈也普遍認為,這次政治象徵更大,鴻海富士康應該能安度這次警告。

而接下來,幾個發展面向,都可以留意。首先,調查範圍未來是否會擴大?若從查稅、查土地利用,擴及到查環保、查消防公安,都代表事態擴大。

其次,調查結束後,是否會有實質懲罰?「如果富士康的賠款超過遠東集團當時的天價罰款,政治訊號升級明顯,」黃健群說。

更重要的是,這些後續發展,恐怕都將取決於郭台銘如何回應?

從他決定要出來選舉,這就是鴻海難以掙脫,必須面對的難題。兩岸政治敏感,加上美中關係緊張,更讓夾在美國客戶、中國產地的鴻海富士康,被迫接下中國政府的一張「黃牌」。

但可以確定的是,此番北京對鴻海富士康的敲打,只會適得其反,增添台廠和所有外資內心不安的一股推力。(責任編輯:洪家寧)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以市民為本出發,打造智慧桃園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