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期
出刊日:2024-01-11
返回上一層知名政治人物肝癌病逝 2大因素讓肝癌易復發 定期追蹤保平安
前民進黨黨主席施明德於2023年12月中旬傳出肝癌復發,多次送醫,於2024年1月15日病逝,享壽83歲。施明德早年曾接受採訪,提到自己是在36歲時發現B肝帶原,而後有定期追蹤檢查;60歲時曾在一次門診追蹤發現肝臟有0.7公分的黑點,因高度懷疑是肝癌,接受酒精注射治療。近期再度傳出肝癌復發,經治療後仍不幸病逝,引起社會各界惋惜。
施明德的許多親友因為肝病、肝癌與世長辭,所以他早年也時常參加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宣導活動,以自身經歷希望喚起民眾對肝病的重視。
肝癌長年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而台灣人的肝癌病因以B型肝炎和C型肝炎為主,在男性,B型肝炎約占50%、C型肝炎則占30%;女性則剛好相反,B型肝炎占30%、C型肝炎占50%。此外,肝癌的特性是很容易復發,每年有約2成肝癌患者會復發、累積5年則有7成肝癌病人復發,不復發反而是少數。治療後存活10年以上未復發者,僅約1成;這些病人後來復發的機率甚低,但仍有少數患者是在治療10年後才復發。

肝癌容易復發者有2大主因:一是腫瘤相關因素:顆數較多、較大、已侵犯到血管或甲型胎兒蛋白數值較高;二是肝臟狀態:病毒數量較高或嚴重肝纖維化、肝硬化已存在,都會讓復發風險提高。因此,肝癌經手術切除或局部消融根除後,仍需積極治療B型或C型肝炎,才能降低復發風險。
和初次罹患肝癌一樣,肝癌復發時也很少有早期徵兆,等到黃疸、腹水、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等症狀出現,或感覺有任何不舒服的時候,往往為時已晚。因此肝癌治療後的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有B肝、C肝、肝硬化者務必定期抽血、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才有機會早期發現癌細胞的蹤跡、有效治療;而曾罹患肝癌的病人更要密集追蹤,每3~4個月就要檢查,一旦肝癌現蹤,才有機會趁腫瘤還小時及早有效治療。
肝基會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運動,呼籲40歲以上國人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不只能守護肝臟健康,包括膽囊、脾臟、胰臟(雖然並非百分百)、腎臟、腹腔內的大血管以及淋巴結等器官組織的病變,也有機會及早發現異常,建議民眾可養成「一年一超」的習慣。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心肝寶貝的對話
- 藝人捐肝救父 手術順利 活體捐肝保留1/3肝臟 半年可長回9成
- 「心」「肝」寶貝要共同照護 有脂肪肝也會「傷心」!
- 免疫療法與標靶治療 突破膽管癌治療困境!
- 基因編輯有治癒B型肝炎的潛力!
- 當其他癌症轉移到肝臟,該如何治療?
- 肝硬化病人需要補充白蛋白嗎?
- 總膽紅素過高,不一定有病 解析吉爾伯特症候群
- 愛肝新樂園|換肝與換老婆 誰比較不一樣?
- 感覺胃痛,可以趕快吃胃藥嗎?
- 腹痛許久,原來是膽結石! 如何處理一次了解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肝基會創會董事長宋瑞樓教授故居 百年竹東長春醫院 以醫療公益重現風華
- 愛分享、分享愛 扶輪人響應「今年超了沒?」 北市士林區免費肝炎肝癌及腹超篩檢活動
- 國父誕辰紀念日 保肝篩檢在鶯歌 敦化扶輪社響應根除肝病計畫
- 請問好心肝|血糖監測5問 莊立民教授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恐慌症3問 王恩南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膽固醇5問 吳孟哲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胃食道逆流5問 柯智傑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大腸激躁症5問 呂佳容醫師專業解答
- 好心肝故事|好心肝愛心服務車隊志工歐石城獨子捐肝救命 我一定要活下來!
- 好心肝故事|5子女捐出父母親遺產 蕭梅棠、陳篤珠夫婦 愛留人間
- 好心肝故事|緬甸醫師訪台,捐款支持好心肝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建 亟需您的愛心襄助 歡迎各界愛心人士或企業認捐 用愛守護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