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準公幼第三期 全教總提出兩大改進主軸

準公共政策將進入第三期,全教總上午舉行記者會,根據過去準公共產生的問題,並從公共化的立場提供兩大主軸與八個改進面向,希望教育部在未來的準 公共化政策當中,應該朝「提高門檻、嚴格監督;增加真公共、減少準公共」 的方向前進。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中)、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副主委陳韻如(左)、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副主委楊麓潔(右)出席記者會。記者林伯東/攝影
準公共政策將進入第三期,全教總上午舉行記者會,根據過去準公共產生的問題,並從公共化的立場提供兩大主軸與八個改進面向,希望教育部在未來的準 公共化政策當中,應該朝「提高門檻、嚴格監督;增加真公共、減少準公共」 的方向前進。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中)、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副主委陳韻如(左)、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副主委楊麓潔(右)出席記者會。記者林伯東/攝影

準公共政策推出已經六年,但仍不斷傳出負面新聞,且許多民間團體都提出反對意見。今年度亦將進入第三期的準公幼政策,全教總根據過去準公共產生的問題,並從公共化的立場提供兩大主軸與八個改進面向,希望教育部在未來的準公共化政策當中,應該朝著「提高門檻、嚴格監督;增加真公共、減少準公共」 的方向前進。

全教總認為,現行的準公共參與辦法過於寬鬆、容易申請,所以導致本來就品質不佳招生困難的幼兒園,得以透過領取政府補助繼續生存,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私立園所加入準公共系統之後,政府單位仍必須嚴格把關,才能維持教育品質。準公共一期是三年,政府應該監督準公共符合履行社會責任,才不會浪費了政府資源。

全教總去年曾舉行記者會揭露,準公幼的補助經費從一開始的新台幣卅億元,到民國111年已超過1百億元,已快追上「真公幼」公共化幼兒園的經費。而準公幼良莠不齊,不斷發生巧立名目收費、超收、低薪高報等狀況,已到了該檢討政策的時間點。全教總呼籲,教育部應該要盡早與相關的社會團體,討論新一期的準公共修正方向。

準公共政策將進入第三期,全教總上午舉行記者會,根據過去準公共產生的問題,並從公共化的立場提供兩大主軸與八個改進面向,希望教育部在未來的準 公共化政策當中,應該朝「提高門檻、嚴格監督;增加真公共、減少準公共」 的方向前進。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中)、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副主委陳韻如(左)、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副主委楊麓潔(右)出席記者會。記者林伯東/攝影
準公共政策將進入第三期,全教總上午舉行記者會,根據過去準公共產生的問題,並從公共化的立場提供兩大主軸與八個改進面向,希望教育部在未來的準 公共化政策當中,應該朝「提高門檻、嚴格監督;增加真公共、減少準公共」 的方向前進。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中)、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副主委陳韻如(左)、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副主委楊麓潔(右)出席記者會。記者林伯東/攝影

全教總 公幼 幼兒園
❌不要亂捉弄,這三個星座「禁不起玩笑」

延伸閱讀

全教會退出輔導管教討論小組 教育部:持續聽取各方建言

2月起各項助學利多上路 學貸申貸範圍需扣除補助款

全教會大動作抗議 盼賦予教師管教權

國際交流接待家庭需求大 教部工作坊培訓承辦人員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大漢8月退場 跨縣市安置百生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八月停辦走入歷史,扣掉應屆畢業生,預計約一百名學生分別被安置到位在台北的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宜蘭的佛光大學...

台大學生擺攤連署罷免 校長陳文章:都在校外

大罷免浪潮不斷,甚至有罷免團體進駐校園,被指在校園宣傳罷免已違反「選罷法」和「基本教育法」,日前更有罷團進入台灣大學校園...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教育部稱校園「大罷免」是公民活動 學者批:淪於詭辯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但教育部過去就曾函示說明教...

爭教師離線權 教團籲先加導師費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第一線教育現場認為,導師承擔大量班級經營與溝通責任,最需離線權保障。教團直言,即時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