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影/準公幼第三期 全教總提出兩大改進主軸

準公共政策推出已經六年,但仍不斷傳出負面新聞,且許多民間團體都提出反對意見。今年度亦將進入第三期的準公幼政策,全教總根據過去準公共產生的問題,並從公共化的立場提供兩大主軸與八個改進面向,希望教育部在未來的準公共化政策當中,應該朝著「提高門檻、嚴格監督;增加真公共、減少準公共」 的方向前進。
全教總認為,現行的準公共參與辦法過於寬鬆、容易申請,所以導致本來就品質不佳招生困難的幼兒園,得以透過領取政府補助繼續生存,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私立園所加入準公共系統之後,政府單位仍必須嚴格把關,才能維持教育品質。準公共一期是三年,政府應該監督準公共符合履行社會責任,才不會浪費了政府資源。
全教總去年曾舉行記者會揭露,準公幼的補助經費從一開始的新台幣卅億元,到民國111年已超過1百億元,已快追上「真公幼」公共化幼兒園的經費。而準公幼良莠不齊,不斷發生巧立名目收費、超收、低薪高報等狀況,已到了該檢討政策的時間點。全教總呼籲,教育部應該要盡早與相關的社會團體,討論新一期的準公共修正方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