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大

從600份檔案看懂中國 史學家馮客:像進到富有人家,發現他深陷債務

荷蘭籍史學家查閱600份中共官方檔案,解讀為何經濟開放沒有為中國帶來政治改革?以債務驅動的發展模式,為中國經濟帶來什麼結構性困難?台灣該如何客觀評價中國的經濟奇蹟?

馮客-改革開放-毛澤東-鄧小平-地方債-四項基本原則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其他

1985年夏天,24歲,主修歷史和俄文的日內瓦大學學生馮客(Frank Dikötter)來到中國天津,開始在南開大學的中文課程。彼時,政治強人毛澤東過世快十年,鄧小平主政下,中國逐漸褪去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狂熱,愈來愈多西方人試圖揭開這個東方國度的紅色面紗。

他對獨裁的好奇始於《安妮日記》,在這本回憶錄裡,他知道了歐洲在納粹擴張下的悲劇。那歐洲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模樣?當時的中國是除了北韓以外最封閉的國家,1949年建國後的歷史更甚少被外界書寫。

「我最大的恐懼是無知,」台北一個初春的早晨,馮客告訴《天下》,「如果你活在不知道過去的世界裡,那是真正的悲劇。」

他第一次待了2年。1988年,成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博士生的他又回到中國,見證隔年風起雲湧的天安門學運。他還記得一天上午在北京師範大學附近吃早餐時,看到民眾上街勸離試圖進城戒嚴的解放軍。然而,6月3日他搭上離開北京的火車,隔天清晨,軍隊就進入廣場了。

幾十年後,馮客重返中國,城市的天際線已被摩天大樓佔滿,但他感覺這個國家似乎未曾改變,少時的好奇依舊。於是他從1996年起,利用中國修改檔案法,開放上千份毛澤東時代的文件,走訪大陸各地十多個檔案館,寫成《解放的悲劇》、《毛澤東的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系列的「人民三部曲」。

廣告

馮客從檔案挖掘現代中國的歷史,另闢了一條了解現代中國的蹊徑。

「證據是最重要的,他能告訴你原本不知道的事,」馮客說,研究不只是尋找支持自己推論的證據,而是閱讀從未讀過的資料,從這些新證據產生新問題,再讓你思考從未思考過的事,「而我非常享受這一切。」

這位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家之一,接受《天下》專訪。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你花了多年時間走訪中國10多個檔案館,並參考約600份官方檔案寫成這部著作。你為什麼如此重視這些檔案?

答:這就像有個開著豪車的人,宣稱自己很富有。而有天我被允許進到他的房子,查看他的個人檔案和銀行帳戶,發現這個人實際上深陷債務。

向上報告可能虛假,向下調查保留較多事實

檔案之所以重要,因為在共黨體制下,單位需要向上「報告」和向下「調查」,前者可能存在虛假,而後者保留較多的事實。藉由查閱不同部門撰寫的檔案,你可以穿透光鮮亮麗的發展表象,看到當年的實際狀況。

廣告

比如一份未曾公開的檔案,就顯示1980年代湖北一家銀行調查某個縣財務時,發現每個黨員的帳戶都有銀行主動提供的貸款,平均1000人民幣。有些官員忘了帶錢包出門,就直接到銀行去要錢。另外,即便中國在1980年已加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但政府仍支持企業仿冒外國產品,因為仿冒是追趕最快的方法。1983年,化學工業部和農牧漁業部就曾發布文件,要求對仿製外國藥品一事保密。

查閱這些檔案往往很靠運氣。許多年前,我曾去廣東省檔案館查一批中共建國初期的檔案,而一週後,新負責人來了,就不再讓大家查閱了。我只能再去其他地方碰運氣。

問:改革開放40年後,中國在經濟上有顯著的發展和開放,但為什麼你認為在政治上沒有太多改變?

廣告

答:中共始終堅持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列主義及毛澤東思想,並把它寫進黨章。

換而言之,他們強調的是壟斷權力和保持社會主義體制,沒有任何一個中共領導人支持過「三權分立」。

整個1980年代,中共幾乎每3到4年就有一次反對自由化的政治運動:19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1987年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再到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江澤民上台提出的「三個代表」——中共始終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也強調共產黨主宰包括商業等一切領域。

當今中國設計師是江澤民,不是鄧小平

實際上,江澤民才是當今中國的設計師,而不是鄧小平。是江澤民提出「走出去」的戰略,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是江澤民在私營企業裡設立黨委;也是江澤民宣稱要提防西方「和平演變」中共體制的圖謀。在這些方面,習近平是江澤民忠實的追隨者。

廣告

在政治上,中共始終固守「四項基本原則」,確保一黨專政。但在經濟上,他們成功將毛澤東時代不健全的集體經濟,轉變成典型的社會主義經濟,並利用1990年加入WTO的機會,讓中國經濟和世界接軌。

不幸的是,這個故事已經告一段落。取消集體化、吸引外國投資,和出租土地給外企等容易的改革選項已經用完了。困難的改革是允許完全的私有企業存在,以及獨立的司法體系,然而在「四項基本原則」下,這非常困難,尤其中共始終強調「政治第一」。

問:你認為中共領導人對「改革開放」並沒有明確的長遠規劃,這些不完整的改革,造就中國經濟哪些結構性問題?

答:中共領導人有個清晰的願景,歷經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後,他們不願意再回到集體經濟,希望轉向社會主義經濟,和重建共產黨在「造反」運動中被削弱的能力。

廣告

但與此同時,他們並沒有一套如何達成目標的明確計劃。

因此趙紫陽任內允許國有銀行對地方政府放貸的改革,反而導致各地黨委書記不計成本地舉債建設;各地為保障自己的經濟發展,強行控制原物料流動的現象,也造成貿易壁壘。

中國是以債務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投入資金後,以此創造生產的幻象。社會主義經濟下,配置資本的是國有銀行,他們根據政治要求對特定企業大量投資,使他們成為巨頭,但這也會造成長遠的債務問題。

雖然政治第一,但不可能回到毛時代

問:隨著習近平邁入第三個任期,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下降,有些中國人形容自己好像回到了毛時代。你認為中國可能走回頭路嗎?

答:我不這麼認為。

習近平並不是毛澤東,今天的中國也已經不是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你要把民眾趕回人民公社,要把所有的企業置於國家控制之下,這是難以想像的。同時,今天的中國很大程度仰賴國際貿易、外資和外國產品。舉例而言,如果波音公司決定不再向中國銷售零組件,那機場都要關了,晶片的議題也是如此。

問:你認為台灣該如何客觀評價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

答:美國有個經濟學者叫薩繆森(Paul Sameulson)。冷戰時期,他曾在自己編寫的教科書裡預測蘇聯的GNP將超越美國,每次再版時都強調這點。然後,蘇聯在1991年解體了。

一黨專政的國家都善於展現自己強大富有的一面,並隱藏底下的破敗。因爲這樣的政權沒有透明度,沒有責任政治,也沒有言論自由。

所以作為政治人物,千萬不要高估或低估你的對手。你應該看到世界的真實面貌,而不是你希望它成為的樣子。

馮客(Frank Dikötter)

  • 出生/1961年
  • 現職/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
  • 學歷/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歷史學博士
  • 著作/《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解放的悲劇》等「人民三部曲」

(責任編輯:黃韵庭)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光林智能與AI攜手,打造淨零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