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的閱讀作主:從圖畫書進入文字書

許多家長都知道「閱讀力」是孩子學習的核心關鍵能力,但我們該如何陪伴孩子,讓孩子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隨著孩子成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逐步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呢?


文/高毓屏老師(臺北市龍安國小閱讀教師)

享受閱讀的美好 從家庭開始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正向的閱讀經驗」是關鍵。

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好書,讓孩子感受到閱讀圖文所帶來的樂趣,是孩子接納閱讀的起點。正向的閱讀經驗,能夠提升孩子自主閱讀的信心,也是孩子願意挑選下一本書的動力來源。

其次,孩子的成長經驗需要「閱讀楷模」,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閱讀偶像」,家長「長期親身示範」很重要。如果能夠每日或每週固定時間,全家一起坐下來閱讀,不論時間長短,不論是共讀或自主閱讀,日積月累下來,逐漸養成定時閱讀的好習慣,全家一起沉浸文字書海,將不是難事。

此外,良好的閱讀環境也很重要,舒適宜人的閱讀空間,將有助於孩子靜心久坐,若環境吵雜紛亂,容易影響孩子專注閱讀。不論在家裡或學校,設置「悅讀空間」,營造優質的閱讀情境,都有助於孩子靜下心來、主動拿起書本,感受文字的魅力。

適齡選讀,堆疊孩子的閱讀力
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聽大人說故事,尤其在幼兒園階段,孩子習慣由大人「選故事」,小寶貝們只要仔細「聆聽」,就能享受聽故事帶來的樂趣。

升上小學,孩子必須開始學習「獨立閱讀」,隨著語文能力逐步提升,孩子會慢慢開始表達自己想看的書籍主題,但在有限的閱讀經驗下,家長從旁引導孩子挑書、買書或借書,是相當有意義的學習歷程。

一般而言,一年級的小朋友會先從「圖比文多」的繪本書入門,除了練習「認字」,能具體說出圖文之間的「連結」,也是相當重要的訓練。閱讀繪本不只要讀出文字的意涵,讓孩子仔細觀察插圖裡的細節也很重要,有時作者在畫面裡隱藏的小巧思,往往能為孩子帶來閱讀的小驚喜。

升上二年級,孩子累積的字詞量增加,能夠開始選讀文字較多的繪本書,或是「與生活經驗契合」的初階橋梁書,透過文字描述,孩子能夠找出故事裡的「三元素」(背景、人物與情節),隨著情節高潮迭起,小讀者們會慢慢感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也願意逐步減少對大人伴讀的依賴,嘗試獨立且持久地靜心閱讀。

三年級開始,小學課程增加自然領域與社會領域二門科目,「科普書」成為許多孩子好奇的閱讀媒材,尤其是與課程相關的昆蟲圖鑑、植物圖鑑或科學類漫畫書,都成為不少孩子閱讀的「新寵」。選讀知識類的文本除了增廣見聞、累積科學涵養,更重要的是透過說明文的陳述方式,培養孩子邏輯思考的推理能力,以及圖表判讀的知能。

多元選材,善用優選書單
臺灣的孩子非常幸福,即使經歷市場轉型與電子書衝擊,但在兒童出版市場上,仍是百花齊放,年年都有相當優質的圖書上市或再版。當孩子站在目不暇接的書櫃前不知如何「下手」時,家長的「提點」就很重要。

一般來說,文學類的讀本「適齡」是第一優先考量,內容題材具有想像力、趣味性或原創性,通常會比較受到孩子的青睞;其次是印刷品質(清晰不反光)、版面編排、字詞彙的困難程度、寫作風格等,都是家長陪伴年紀小的孩子挑書時,應該要審視的重點。

孩子若喜歡閱讀知識類的讀本,選書時家長宜先檢視內容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理解範圍」,其次是翻閱作者或審訂者的專業背景或權威,確認文本內容的正確性,畢竟市面上科普類的知識文本相當多元,書籍的難易度、體裁、排版差異甚大,內容的嚴謹度確實需要大人幫忙過濾與把關。

幫孩子挑書相當耗時也費神,因此「專家推薦」這個選書途徑,是許多老師和家長會採用的策略,跟著專業評審的視角選書,孩子也比較不會錯過優質的好書。家長可上網查詢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書單臺北市立圖書館「好書大家讀」臺北市兒童深耕閱讀評選好書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信誼兒童文學獎Openbook年度童書獎……等,皆有提供優質且分齡的書單供家長與孩子參考應用。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孩子需要的課外讀物會有所不同,順應不同階段的選讀需求,家長宜秉持開放的態度,逐步放手讓孩子「為自己的閱讀作主」,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與意願,多跟孩子坐下來「聊書」,多聽聽孩子分享閱讀後的想法或收穫,並給予「正向且適當」的回饋,美好的閱讀經驗會讓孩子更有自信邁向下一段「長文閱讀」里程。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