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很難也很簡單:所謂「同理」,其實就是在完整傾聽後,說一句「原來如此」

當我對丈夫傾訴煩惱時,他一定會直接切入解決方法,是個典型「理性思考」的人。

同理很難也很簡單

「那個人好沒同理心。」

我們三不五時就會聽見這一句話。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同理」變成了任何人都該理所當然具備的品德。自己也從事格外需要同理的職業,因此從好久以前便常思考「究竟何謂『懂得同理』?」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經驗的累積,我一次又一次試著描繪出「同理」的模樣。

在社會新鮮人時期,「認同對方的話」就是我所認為的「同理」。因此,當我聽見朋友說「男朋友對我罵髒話,所以我太生氣就回了更激烈的髒話」,我會一秒也不猶豫即刻附議「對,你做得很好!就是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一直堅信,只要以對待家人般支持對方的言行,我就是個懂得同理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轉,我也已經結婚、組織家庭,生下兩個孩子。其間,當然也負責過不少離婚案件。因此,對於家庭的價值觀變得更加清晰的我,遇上了與自己擁有不同想法的人,不,是就我看來擁有錯誤想法的人,開始逐漸困惑。

「一起生活了兩年,坦白說,我已經對那個人沒有任何心動的感覺了,只覺得看了很不順眼。我現在想和別人交往,請幫我辦離婚。」

每次聽到這種話,內心都會湧起強烈的憤怒。

「難道對方就不會看你不順眼嗎?居然為了不再有心動的感覺而離婚?擁有這種信念的你,將來有辦法向自己的孩子啟齒離婚原因嗎?」

我當然不能對委託人這麼說⋯⋯儘管有些慚愧,但我決定在此坦承,每次聽見這些說法,自己確實都有怒火中燒的感覺。

在職場生活的各位,和我有什麼不一樣嗎?我猜,一定也面臨過不少好想反駁,卻只能假裝認同的時候吧。

「上門來找我的人,既不是來聽課,也不是來徵詢人生建議,更不是來辨別自己的行為對錯⋯⋯只是決定好離婚才來找個法律代理人而已,我究竟該表達自己的意見到什麼程度才正確呢?」

越是思考這些事,內心便越是混亂。於是,有時候委託人會因為我表達的憤怒而被破壞了心情,有時候我也會點頭、微笑,假裝認同委託人,彷彿我這個人就只是個沒有情緒、沒有價值觀的「法律人」罷了。隨著時間過得越久,我也逐漸習慣了時時精挑細選從自己口中說出的一字一句。我反覆思索,全世界有數百萬、數千萬與我想法不同的人,我不可能只選擇和自己理念相同的人一起工作,況且這麼做也有違身為法務人員的倫理。

 

所謂「同理」,

其實就是在完整傾聽後,

說一句「原來如此」。

 

現在的我已經明白了,光是做到這樣就足夠的道理。太簡單了?若想知道如此簡單的事有多麼困難,只要看一看發生在朋友、夫妻、父母、子女間的爭執便能略知一二。只要下定決心,完整聽完初次見面的人說的話的確不難。然而,當對方越是自己傾注努力與感情的重要對象,就越難以好好傾聽他們說的話。早在對方說完前,滿腦子就只有準備反駁的內容、解決方案,於是變得想要趕緊打斷對方的話,先一步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大部分的情況是在對方解釋自己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前,便已經被堵上了嘴。

我的丈夫也有點這種傾向。當我對丈夫傾訴煩惱時,他一定會直接切入解決方法,是個典型「理性思考」的人。或許是因為如此,我與丈夫間的對話總是會變成以下的方式—

在下班後累成一灘爛泥的日子,我開始向丈夫抱怨。

「我今天的工作太多了啦!」

接著,丈夫會以字正腔圓的聲音答道:

「是喔?那你從下個月開始留職停薪,休息一下。」

這種程度已經算不錯的了。某次,我對丈夫說「我今天整整打掃了兩個小時吔!」結果他居然回我「是喔?那你下禮拜開始試試看用打掃的應用程式。」

我當然知道這一切都是在為我著想。不過有時也會安慰自己「也許有連這些話都不講的人」而心存感激。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和丈夫對話後的心情都會有種「怎麼會是這種回應⋯⋯」,後來就算想再說些什麼,也只會選擇默默吞回去。省得說了又像是在對原本就有很多事要忙的人發牢騷、求助,搞得自己壓力也很大。

我自己又是如何呢?回頭檢視自己的行為,我憶起那些當委託人只是期待一句同理的話,而自己卻果斷下結論的畫面。面對「律師,這件事應該可以好好解決吧?」時,其實我只要說一句「不必太擔心,一切都會解決的」就好,卻偏偏不知道哪來的責任感與壓力,反而不近人情地回答「我沒辦法預先告知您結果,必須看一下訴訟進度後,再找時間開會向您說明。」每當我說出這番話,委託人望著我的眼神恰如我望著丈夫般,同樣述說著「怎麼會是這種回應⋯⋯」的情緒。

思考了一陣子,我決定向丈夫坦白自己的心聲。

「我很清楚、也很感激你希望減輕我負擔的心情。但當我那樣說的時候,其實只要回答一句『工作很多啊?辛苦了』『打掃了整整兩個小時?難怪這麼乾淨』就夠了。除此之外,什麼都不需要。」

現在,理組畢業的丈夫總是會在我抱怨時,像部機器一樣回答「原來如此」,原封不動輸出設定輸入的內容,謝謝他的配合。當丈夫向我傾訴煩惱時,我也會努力嘗試使用他的方式,給予比原本的我來得更理性的答覆。同理,很難也很簡單。

 

摘自 崔唯娜《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只因想和美好的人一直走下去》/ 大田 

 

Photo:PhotoAC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妍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