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廢漁網新生 新北回收重製成美美太陽眼鏡、手機架

民眾淨灘時都會撿到許多海廢甚至是廢棄漁網,為解決無法使用的廢棄漁網,新北市漁業處成立北部第一個廢棄漁網具回收中心,目前已回收112公噸的廢棄漁網,甚至還可以做成太陽眼鏡等物品,回收率達4成,除了維護環境,累計減少92.3公噸碳排放量。
漁業處在2020年成立北部第一個廢棄漁網具回收中心,委由淡水區漁會協助處理回收廢漁網,至今年6月底統計,共112公噸廢棄漁網,其中可回收再利用部分,由回收業者製成塑膠原粒,再販賣給產品生產公司,以便後續製成太陽眼鏡、手機架等產品,回收率達4成。
此外,在新北13處漁港設置「海洋廢棄物暫置區」,方便漁民放置廢棄漁網及海洋廢棄物,有助於減少廢棄漁網流失於海中,達成源頭減量的效果,也持續在新北市海域礁區清除覆網,至今已清除35公噸,降低覆網造成的幽靈捕撈與衝擊海洋環境。
漁會坦言,推動初期,漁民都不太適應,覺得很麻煩,原本都是自己拿去垃圾場處理,推動新制度後,不但要自行拿到回收中心前,還要先整理乾淨,不能夾雜垃圾,不然志工難處理,甚至還要漁網「實名制」,標記是哪位漁民使用。但時間一久,漁民也認同「要保護環境才能讓產業永續發展」的理念,認同回收機制,主動將需汰換的廢棄漁網整理好,再交由回收中心集中處理。
對於回收率僅四成,漁業處坦言,由於取得的廢棄漁網狀態不一,需透過回收中心進行整理,去除漁網本身的浮具及漁網中夾雜的異物,故無法完全回收,未來將持續向海保署爭取提高補助經費以提升處理量能,並與海保署海廢再生聯盟共同媒合相關加工業者,開發新的產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