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淨零路徑 擁核、反核論戰 童子賢、廖俊智喊務實評估

總統府今年1月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拍板2035年減碳目標上看40%。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今年1月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拍板2035年減碳目標上看40%。圖/總統府提供

本文共652字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翁至威/台北報導

總統府今年1月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拍板2035年減碳目標上看40%。根據會議紀錄,討論過程中擁核派、反核派對於核能是否在淨零路徑中扮演角色頻頻過招。

賴清德總統會中裁示,能源是減碳核心,應繼續加速各項再生能源發展,但也要考量能源安全,以及台灣本身的優劣條件,來考量台灣發展多元能源的可能性,「我們都要持開放態度。」

氣候變遷委員會於1月召開後,近期公開會議紀錄。

還原會中對核能討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提醒,「不要只顧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能源須兼顧民生及產業,並關注對環境衝擊,若持續提升再生能源目標,可能對土地帶來難以承受衝擊。他強調,若減碳目標將導致能源價格上升,政策恐難以支撐至2030、2035甚至2050。

副召集人、中研院長廖俊智會中呼應童子賢觀點,去年德國曾歷經兩周缺乏風力與陽光,向長期依賴核能的法國進口電力,台灣須評估能源安全、成長及現況。

委員趙家緯、陳惠萍、李根政、黃品涵等人則在提案中肯定此次總體減碳計畫中依循非核家園原則,提出將電力排放係數在十年間減半之策略。趙家緯表示,按規劃,核能在未來十年至2035年前,不會是台灣邁向淨零重要選項,這是一項關鍵的政策訊息,希望政府對外溝通時須強化這個論點。

副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則在會中提到,六大部門減碳行動計畫為「就源減碳」,尚有不足,需透過制度創新作為淨零轉型的加速器。此外,社區驅動及公民參與力量也非常重要,公民參與才能凝聚社會願景,展現台灣在地創新力是我們期待看到的社會創新。


延伸閱讀

新核能…環長點出兩難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在南京中山陵回顧國父精神 夏立言:兩岸沒有鴻溝跨不過
下一篇
川普祭新關稅措施 政院︰強烈不合理 將與美嚴正交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