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新核能…環長點出兩難題

本文共483字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翁至威/台北報導

環境部長彭啓明昨(17)日表示,2035年減碳路徑沒有納入核能,如果未來有新技術,當然會有幫助,但新核能也面臨成本高、社會共識等問題。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日邀請環境部等部會專題報告「氣象變異致國內空品惡化,精進預報與跨部會應變作為」,有立委關注減碳議題,並問到彭啓明對新核能看法。

彭啓明指出,核能延役涉及修法、設備維護、核廢料處理和社會溝通等,變數非常多,核能雖然是低碳能源,但短期內來看,核能延役在台灣確實有困難,如果有新核能技術,當然很歡迎,但目前台灣只能靠自己的能源轉型。

國民黨立委涂權吉追問,以核養綠公投時,有六成民眾支持核能,國家能源政策是否有調整可能?

彭啓明回應,自己對核能沒有立場,因為新核能技術還在發展中,國際上發展時投入的資金也相當龐大,若有任何新技術當然有所幫助,但衍生成本、社會共識等,都必須審慎考量,他也認為,目前發展新核能費用高昂,也具不確定性。

今年1月在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上,總統賴清德宣布2032年及2035年的更積極減碳目標,分別為將比基準年2005年減量32%±2%和38%±2%,不過至2035年的減碳路徑,並未納入核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查緝受監護脫逃者過度強調攻擊性 監院糾正基隆市警局
下一篇
國發基金精進退場機制 至去年底累計獲利495億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