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二七 台灣屬靈復興ABC(2):亞伯拉罕的策略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二七
台灣屬靈復興ABC(2):亞伯拉罕的策略
台灣屬靈復興ABC(2):亞伯拉罕的策略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png)
「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5:4-6)
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有志屬靈復興者,當知屬靈復興史,並從這些歷史資料中讀出「物理意義」、「哲學意義」、以及「神學意義」。
當今最讓教會喜談的是2023年「亞斯伯里復興」(Asbury Revival),它是第9屆。那麼,容人大哉問:為何它是第9屆?前面幾屆發生了甚麼事?結果如何?未來若有第10、11…屆,又會如何?…?
再把眼光拉回本地。我們引以為傲的「靈風再現」為何需要再現?為何它隱匿了50多年?如何再現?它要往哪裡走?…?
當然,這些議題都交在神的手裡,我們只要帶著信心往前走就是了。但神也是歷史的神,《聖經》中的歷史早已陳明──「主已將這事告訴我們,是叫我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主對我們說過了。」(參約16:4)我想起了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策略」。
神在「內室」(帳篷內),定義了由肉身(血緣)而來的「後嗣」,也在「外邊」(曠野地)應許亞伯拉罕:凡「因信稱義」者,不管是否來自血緣,都是他的「後裔」。
靈恩派最喜歡引用段經文(創15:4-6)說,一顆顆的星星映照出亞伯拉罕後裔一張張的臉。是以亞伯拉罕看到他後裔一張張喜樂幸福的臉,也看到他們一張張人生悲戚勞苦,甚至在進入希特勒毒氣室驚恐無望的臉;但,亞伯拉罕依然相信神的慈愛恩惠、凡此一切,都是有益良善的。神便稱亞伯拉罕為義,合神心意。
綜觀亞伯拉罕一生,他留給後裔一份偉大的「屬靈資產」(Legacy):屬靈ABC──A(Altar,祭壇)、B(Belief,信心、因信稱義)、C(Covenant,聖約)。亞伯拉罕的「屬靈資產ABC」,也就是我們作為他後裔之「屬靈復興ABC」(基礎)。
每到一處,與神同行的亞伯拉罕首先必築祭壇,宣告那地之主權屬神:祭壇是吸引神同在之處,神同在必能推開當地黑暗勢力,並得著該地為業。祭壇就是屬靈復興基地,可以在其上從事屬靈「基礎建設」(Infra structure),讓聖靈永駐。(參本專欄前期)沒有祭壇,焉能有永久、持續不斷的復興?任何屬靈復興「特會」只是為建立祭壇來溫機(Warm-up),而不是目的或目標。只有在祭壇的燈火不熄下,聖靈才會永駐同在,而不會換個地方就曲終人散、人去茶涼。祭壇該是所有屬靈復興特會後,可以帶著走的保溫火種。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帶著「信心」、與神立「聖約」、所到之處建立「祭壇」,誕生了偉大的「後嗣」,他也為「後裔」(神眾兒女們)提供了歷史案例,作為「屬靈資產」──永續經營、聖靈永駐的屬靈復興策略:屬靈ABC (Altar、Belief、Covenant)。
當我們自嗨翻天吶喊屬靈復興時,也許該思考我們要留給後來世代何種「Legacy」(屬靈資產)呢?
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有志屬靈復興者,當知屬靈復興史,並從這些歷史資料中讀出「物理意義」、「哲學意義」、以及「神學意義」。
當今最讓教會喜談的是2023年「亞斯伯里復興」(Asbury Revival),它是第9屆。那麼,容人大哉問:為何它是第9屆?前面幾屆發生了甚麼事?結果如何?未來若有第10、11…屆,又會如何?…?
再把眼光拉回本地。我們引以為傲的「靈風再現」為何需要再現?為何它隱匿了50多年?如何再現?它要往哪裡走?…?
當然,這些議題都交在神的手裡,我們只要帶著信心往前走就是了。但神也是歷史的神,《聖經》中的歷史早已陳明──「主已將這事告訴我們,是叫我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主對我們說過了。」(參約16:4)我想起了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策略」。
神在「內室」(帳篷內),定義了由肉身(血緣)而來的「後嗣」,也在「外邊」(曠野地)應許亞伯拉罕:凡「因信稱義」者,不管是否來自血緣,都是他的「後裔」。
靈恩派最喜歡引用段經文(創15:4-6)說,一顆顆的星星映照出亞伯拉罕後裔一張張的臉。是以亞伯拉罕看到他後裔一張張喜樂幸福的臉,也看到他們一張張人生悲戚勞苦,甚至在進入希特勒毒氣室驚恐無望的臉;但,亞伯拉罕依然相信神的慈愛恩惠、凡此一切,都是有益良善的。神便稱亞伯拉罕為義,合神心意。
綜觀亞伯拉罕一生,他留給後裔一份偉大的「屬靈資產」(Legacy):屬靈ABC──A(Altar,祭壇)、B(Belief,信心、因信稱義)、C(Covenant,聖約)。亞伯拉罕的「屬靈資產ABC」,也就是我們作為他後裔之「屬靈復興ABC」(基礎)。
每到一處,與神同行的亞伯拉罕首先必築祭壇,宣告那地之主權屬神:祭壇是吸引神同在之處,神同在必能推開當地黑暗勢力,並得著該地為業。祭壇就是屬靈復興基地,可以在其上從事屬靈「基礎建設」(Infra structure),讓聖靈永駐。(參本專欄前期)沒有祭壇,焉能有永久、持續不斷的復興?任何屬靈復興「特會」只是為建立祭壇來溫機(Warm-up),而不是目的或目標。只有在祭壇的燈火不熄下,聖靈才會永駐同在,而不會換個地方就曲終人散、人去茶涼。祭壇該是所有屬靈復興特會後,可以帶著走的保溫火種。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帶著「信心」、與神立「聖約」、所到之處建立「祭壇」,誕生了偉大的「後嗣」,他也為「後裔」(神眾兒女們)提供了歷史案例,作為「屬靈資產」──永續經營、聖靈永駐的屬靈復興策略:屬靈ABC (Altar、Belief、Covenant)。
當我們自嗨翻天吶喊屬靈復興時,也許該思考我們要留給後來世代何種「Legacy」(屬靈資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