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50字
環境部昨(31)日修正發布水汙染防治費收費辦法,開徵水汙費十年以來,首度調漲費率,包含合理化調整有害健康物質費率等,並新增投資抵減誘因,預計2026年起實施,預估2,200家晶圓半導體、PCB等科技業者受到影響。
水汙費開徵十年費率未漲,環境部表示,經通盤檢討並參考最新廢汙水處理防治成本,針對特定行業廢水常見的有害健康物質,如重金屬鉛、鎳、銅、總汞、鎘、總鉻、砷及氰化物等合理化調整費率,以符合「汙染者付費」原則,促使排放量較大者承擔相對應環境責任,從而提升企業減汙意願。
環境部表示,配合近年放流水標準修訂,氨氮已納入管制及逐年加嚴;鋅、錫同為具累積性之重金屬,因此這次徵收項目新增氨氮、鋅及錫,開徵第一年費率氨氮為每公斤40元,鋅、錫為每公斤1,000元。
環境部表示,調整部分費率及新增收費項目預計自2026年開始實施,為減緩對業者影響,開徵後第一年為全額徵收之五折,優惠折扣逐年遞減,至第六年全額徵收,粗估約2,200家主要為工業區或科學園區下水道系統、晶圓半導體製造業、發電廠、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及電鍍業等行業受影響,開徵後首年九成收費對象增加費額低於2萬元,實際受影響家數及金額相對有限。
為符合全球淨零減碳行動,此次修正同步規劃廢水處理設備投資抵減制度,企業若新投資能資源化廢水處理設施,例如造紙業導入厭氧處理,收集沼氣後發電,達循環經濟效益;半導體業回收廢水中高濃度氨氮,產製廢水資源化物質等,可申請水汙費抵減,各期抵減費額以該期費額60%為上限,最多三年,鼓勵業者投入能資源化達成產業轉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