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idence_shutterstock_203354914

強化你的心理韌性:5方法讓你不再懼怕挑戰,成為真正的強者

有時看到新聞中那些歷經磨難卻始終能樂觀面對的人們,或許你會想:
「如果是我,我可能就再也站不起來了。」思及此,你不禁疑惑,
同樣生而為人,究竟是什麼,讓某些人特別堅強?
「是韌性,」資深科普記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Christina Berdnt)在歷經長期蒐集資料的歷程後,
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解答,人們會在面對人生難題時、巨大壓力之後,會從內在養出的堅強生存力。
伯恩特進一步指出,「韌性」是可以培養的,只要你願意面對生活裡的種種困境,
人就會擁有變得愈來愈強大的本事,她提供給你 5 個建議,
讓你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裡,積極面對所有壓力、苦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

1. 先相信你的智商會增長、個性可以改變

發展心理學家維納.葛瑞夫(Werner Greve):「人格發展是不會畫下句點的。」
幾年前一項發現已經證實,人的大腦並不是像過往認為的完全靜止,在長大之後就不會在形成新的連結。
2006 年,雷斯根堡大學的伯格丹.德拉剛斯基(Bogdan Draganski)教授發現,
神經的可塑性會一直持續到晚年,大腦會在遭逢新事物時形成突觸,進行「改建工程」。
由此可知,人的個性特質會因為外在環境、遭逢變故等因素呈現不同的狀態。
當你確立了這樣的觀念,我們對於接受「自己是會改變」的彈性會變得更大,也會更願意接受其他實驗與練習。

2. 練習「樂觀」

我們當然不是教你拼命的「正向思考」,畢竟過度的「假樂觀」,只有可能讓你更憂鬱。

1975 年美國軍方曾經進行了一項大型的「全方位士兵強健計畫」,有超過百萬名士兵參與,
希望能夠讓所有曾經在戰場上驍戰的士兵,盡可能的心靈安然無恙的返回故里。
他們透過了一個稱為「獵取好素材」的方法,要每個士兵每天都寫下三件好事,記錄自己的生活。
個把個月過去,結果證明這個方法小練習非常管用,某個參與實驗的士兵回饋意見表示:
「至少在晚上不會一直想要用炸藥把某個人炸飛,而是會想到有人請我喝碗茶、吃塊麵包。」
提醒自己想好的、別想壞的,就可以讓自己面對艱困環境的心情更平靜,這麼簡單的事情,你明天就可以開始做。

3. 坦率地說出自己的困難

在「全方位士兵強健計畫」有另外一項實驗,
實驗的方法是「讓每個士兵都清楚的認知到,在戰爭中,所有糟糕的的日子都是在所難免、所有人都會受傷。」
讓他們認知到環境不可抗力性的背後含意,其實是要讓士兵擺脫自己必須「無堅不摧」的束縛,
也讓他們減少了「當心理壓力超過負荷時,容易選擇自我毀滅」的想法。
雖然戰爭的目標是勝利與光榮,但在光明的那天來臨之前,總會經歷過最深層的黑夜。
後續美國軍方追蹤這項訓練計畫的有效性,確實證明士兵在情緒與社交的健康狀況獲得大幅改善,
甚至有超過半數的士兵表示「這是軍方有史以來提供最棒的一項課程。」

4. 以「補強」代替「改錯」

這個方法的實驗計畫是有群受試者會透過一份問卷,先清楚認識到自己的長處違和,並且在後續一周的時間裡,
他們必須每天以全新的方式利用這些長處。
比方性格慷慨的人可能可以幫助某個遊民吃一頓飯、懂得生活樂趣的人,
或許可以來個超瘋狂的一日旅遊計畫,讓自己找回青春的活力與衝勁。
實驗結果發現,光是練習「磨練」、「注意」自己的長處,就有辦法讓自己變得樂觀,
並且更有能力面對挑戰,也比較少出現憂鬱的症狀。
人格心理學家教授威利巴爾德.魯赫(Willibald Ruch)則以相同的概念,
發展出另一套「強項計畫」,企圖讓人們不斷使用正向能力。
他請所有受試者練習感恩與感受「美的存在」,
比方是每天找一個人說聲謝謝、注意那些在一瞬間散發出美感的人事物,像是一朵盛開的花等等。
這項為期一周的實驗結果顯示,「這些人覺得自己變得更幸福。」
魯赫說,而這樣的想法可以持續六個月以上,讓他們在接下來「即便沒那麼幸福的時候,也可以平靜地度過。」

5. 認識自己的情緒

身兼政治家與哲學家的艾美.查倫(Amy Challen)表示,
人們都應該要知道,當你遭遇不幸時,心裡總會冒出「我就是這麼衰」的聲音,
純粹只是「情緒的自言自語」,而非「真實世界的反映」。
簡單來說,在遭逢厄運時其實我們只需要提醒心裡的那個聲音,別對自己說:
「這種事一定還會不斷發生在我身上。」而改說:「這只是我一時倒楣罷了。」
你必須了解,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時,負面情緒確實比較容易占上風,
但在這個時候就必須適時的正增強心裡能量、放鬆面對壓力環境。

6.「壓力即是助力」的想法,得適可而止

我們都聽過這句話,人生中稍有不如意的人,對於逆境比較不容易恐懼、對於順境則更容易知足。
適當的壓力就像是疫苗接踵,讓你先練習如何應付危機,避免遭受毀滅式的攻擊。
把這個概念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就是要告訴你「我們有時候也得接受一下挑戰」。
若你現在覺得辦公室裡的例行事務非常愜意,不如試試看接受新任務、培養不同的興趣,訓練你的心裡肌肉。
但記得,也別一次給自己太多挑戰,那很容易什麼也做不好,

簡單把握一個訓練的原則:「對自己有所要求,但切莫苛求。」

心理學家勒舍針對「苛求」舉例:「如果你正面臨期末考,那就不要同時準備搬家。」這個生動的比喻,
正是要告訴你「專注在一兩項挑戰,會比同時開闢四五個戰場,更能夠妥善地管理自己的心理資源。」
原文出處/經理人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