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掃街路線、拜票衝刺地點都能算!台灣數據新創為候選人訂做《魔球》策略

數位時代陳君毅 2018-11-26
feature picture
攝影/賀大新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或許是與政治人物打交道慣了,思為策略共同創辦人謝一平講話時有種特殊的口氣,特別是當他用台語說:「選戰哪有穩贏的,如果有,現在就要在總統府見我了。」

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主演、風靡世界的電影《魔球》(Moneyball),故事內容說的是一支善用數據打造高CP值,且具有競爭力的棒球隊。「但是也沒辦法保證冠軍啊,我們做的是資源最佳化、提高選票轉換率,也就是增加勝率。」謝一平說。

不靠幕僚經驗評估,用預測模型說話

思為策略是間研究選舉實務的數據新創公司,更精確來說,提供候選人做「人力、金錢、時間」的最佳化管理,讓資源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轉換成選票,目前服務過的客戶包含鄉、鎮市長、縣市長以及黨主席等。

舉例來說,今天如果一位市議員選戰距離投票只剩7天,選區內卻有96個里,要挑哪幾個里做最後衝刺?傳統幕僚會靠著直覺、在地化經營的經驗提供答案,但思為策略卻能透過數字給出合理的解釋。跟《魔球》如出一轍,對於挑選棒球選手,要相信傳統球探的眼光,還是相信由上壘率、保送率等數據選出的人選,考驗當局者的信仰。

重點是怎麼算?台灣中選會所提供的數據就是最好原礦,除此之外思為策略還會找出各項有參考性的數據,包含人口結構、移出、移入的人口、經濟狀況、教育水準等,製作出數學預測模型來估算選情,作為資源分配的依據。「我們綜合各種指標,對數據反覆提煉,找出其中蘊含的意義。」謝一平說。

除此之外,他也舉了兩個有趣的案例:「廣告投放會分男女,文宣品當然也可以按照選區的男女比例來決定要發什麼啊!」另外,就是曾有候選人想了解效率最高的「宮廟掃街路線」,思為策略也能依據數據給出答案,對他們來說,選舉就是一場數字遊戲。

不過,從思為策略目前不到10人的規模來看,數據選戰似乎尚未蔚為主流。是台灣候選人都不相信數據嗎?其實並不盡然。從2008年歐巴馬的美國總統大選,以及近年來被媒體過度渲染的大數據,許多候選人都理解數據帶來的好處與優勢。

不打數據為主軸的選戰,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沒必要。「照舊方法選就會贏,我為什麼要改變?」謝一平點出許多候選人的保守心態。不要以為只有老候選人才會這樣想,許多政二代、幕僚出身的年輕候選人,也都死守著舊有的方式在選舉。

其實很多向思為策略購買選戰數據的候選人,也不一定是為了制定縝密、清楚的選戰規畫,而是在壓力逼迫之下想不到辦法,只能臨時抱佛腳。「其實會有點悲觀,一個政治人物的政策能影響台灣好幾年,但這些人連自己的生涯規畫都看得不夠長遠。」謝一平也曾遇過選前1個月才在時間壓力下購買數據的候選人,完全喪失提前了解情報、洞悉局勢、盤點因應手段的優勢。

可提高勝率,但無法保證當選

「現在的選舉,你每天去菜市場握手都有可能當選。」謝一平不認為數據是現在選戰的唯一解方,「但是5至10年後就不一定了。」之所以會發生改變,最主要的仍是選民結構將慢慢產生發生變化,當新一代選民出現,老舊的「搏感情選舉」不一定適用。

談到本次台北市長選舉,謝一平認為「基本盤板塊論」與「世代戰爭」間的比拚才是最大的意義,帶有一點人口結構轉變的風向球意味。台北市長選舉是一場前哨戰,不只因為聚焦了媒體極大的關注,更是因為許多台灣政治上的變革都是從此開始。

選舉結束就能知道基本盤究竟在台灣還有多少影響力,又或者世代間的認知衝突已經成為選舉的第一考量因素。如果今天年輕人全都站出來,把舊勢力幹掉,難以保證未來立委、總統大選不會出現大地震,謝一平笑著說:「如果選舉典範從基本盤轉成世代戰爭,我們的數學模型也會馬上修正,也許年齡的參數權重要加強。」

但是不管數學模型如何修正、數據有多精準,仍沒有辦法100%預測選舉結果,每一張選票開出的背後都有太多影響因素,「兩顆子彈、走路工、周子瑜事件,不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不過,也就是因為沒有辦法保證勝利,就像謝一平說的,最終輸贏還是會回歸到產品,也就是候選人本身。「產品有瑕疵,數據也很難救你。」謝一平說,「就像是你買完數據,隔天爆出黑資料,買了也沒用啦。」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陳君毅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