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 仍應堅持不複製上一代的錯誤教養

當年發生在弟弟身上,但現在是發生在我兒子身上,處理方式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是兒子,另一個是孫子。我知道生氣無濟於事,因為一旁的老婆聽完,都能冷靜不帶情緒的安慰他們了,比生氣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得幫兒子情緒找到一個宣洩點。

昨晚,睡前幫兒子檢查牙齒,檢查完畢後,開始幫他檢查手腳是否有黑青,卻意外看到左手手臂上一大片刮傷的痕跡。

擔心是過敏,我把手臂拉近細看,問他會不會癢,他搖頭說不會,回想放學時,他手臂並沒有這傷痕,於是我問他,手臂這傷怎麼回事? 而他好像突然想起什麼事似的,突然大哭了起來,眼淚流個不停,我趕忙抱抱他,要他慢慢講。 這時候,女兒湊上來看到了說:「哦!那個傷是因為吃晚餐時,你跟媽媽去操場運動後,阿嬤有打弟弟!」

「打弟弟???你講清楚一點…」我很詫異的問。

「因為我們吃飯在玩跟聊天,阿嬤要我們專心吃,我們沒有馬上聽,所以阿嬤就對著弟弟的大腿巴下去,打了五六下,弟弟就抓狂了,大哭跑到三樓的房間…」

聽到姐姐這麼講,兒子又大哭起來,然後咬牙切齒的說:「我真的很討厭這個阿嬤,我希望以後再也看不見她。」


冷靜拼湊出原委

「後來呢?」我又問, 姐姐接著說:「阿嬤又追到樓梯那邊,叫弟弟下來,說弟弟態度很不好,然後又打了他一下,叫他去儲藏室罰站。」 「結果弟弟房間裡罰站時,就氣到一直用指甲抓手抓得都是痕跡,後來阿嬤叫他出來後,我看到趕緊阿嬤講,然後阿嬤就跟弟弟道歉了。」

聽完女兒這一番話後,兒子隨即崩潰大哭,眼淚止不住,我剎那間彷彿回到自己的小時候,看到我的弟弟因為不全然順從母親的意思,而被母親盯到崩潰的童年,那段展現階級高,就是硬道理的日子。

只是當年發生在弟弟身上,但現在是發生在我兒子身上,處理方式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是兒子,另一個是孫子。

我知道生氣無濟於事,因為一旁的老婆聽完,都能冷靜不帶情緒的安慰他們了,比生氣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得幫兒子情緒找到一個宣洩點,因為我太知道自己母親的個性,她一定是急怒下,做了自己也後悔的事,去追究只是逼關係兩敗俱傷而已,不如冷靜幾日,趁改天母親心情好時,再重新跟她聊這件事。


幫祖孫之間搭起一座橋樑

於是,我把兩個孩子叫來跟前,好好的擁抱安慰一番,他們以前就聽過我的童年遭遇,只是以往聽到時只是個床前故事,而如今自己稍微遭遇到了,更能體會老爸孩提時期過日子的心情。

人性就是這樣,當孩子們對我的過往,產生同情與同理心時,我再引導他們反省自己當下的頑皮,並去看待阿媽主動道歉的事,他們就能比較感到平衡與善意,畢竟他們都知道,在爸爸當年那個年代,要重面子的阿公阿嬤給個道歉,簡直難如登天。


引導孩子正確宣洩情緒

暫時解除了兒子心中的恨意後,接下來最根本的事,是要引導他學會怎麼處理情緒,因為處理壞情緒並不是只有「破壞東西」或「傷害自己」這兩條路能走,父母應當給孩子提供第三條,甚至第四條路能走才對。

「兒子啊!那我們來約定一下吧!」我擁抱他後與他四目相接。

「以後當你生氣時,我們會跟阿媽講好,允許你回房間關門冷靜,你在房間時可以揍枕頭揍床墊、罵任何你想幹譙的事都沒關係,等你冷靜了再出來,或是你想找我們訴苦,總而言之我們會給你一個冷靜的安全空間,並尊重你在裏頭發洩情緒的權利,好嗎?」

我又親了親他的額頭,刻意拿起手臂看了看,一臉心疼的接著說: 「答應我們,以後別再因為憤怒,或是別人的錯誤,而傷害自己。你看爸爸的童年從小被家暴,過得再糟糕也沒這樣做,為何呢?因為我知道,我傷害自己,痛得只是自己沒人會在乎,而你跟我不一樣,你傷害自己,其實也傷了爸媽一顆愛你的心。」


冷靜的背後必有平靜的勇氣相伴

兒子聽完後,既感到被疼愛,又復而感到慚愧,他低頭想了半晌,然後撲上來靠在肩膀上,把我的脖子勾得好緊好緊,我不曉得遭受打擊的他,是否終於冷靜了下來,並把這段遭遇化為養分,我只知道身為一個父親、丈夫、兒子,其實我很努力的讓孩子知道一件事......

就是我們上一代的父母其實很可憐,因為當時整個社會的風氣,就是鼓勵他們用錯誤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用批評、侮辱、責備、體罰、冷落、經濟控制的方式去教導孩子,他們以為只要強調孝順就能教出品行端正的孩子,他們以為威脅恐嚇就能搞定一切,這麼多年累積出來的隔閡,他們不僅害怕被時代與孩子淘汰,又感到寂寞與無助,而這一切的總總,卻只有一個人能承受與化解,那就是同時身為兒子與父親的我,這一代的我。

只有我先寬容了我母親的錯誤,那上一代教養的錯誤,那恨意的種子,才不會落在我最愛的孩子心田上,不是嗎? 所以我把橋樑搭起來,讓愛傳遞出去。

甘心接受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也堅持做個不複製上一代錯誤的爸媽。


ps.隔兩日後,已和母親平和討論完此事,確認之後的處理方式,而母親已經再次對孫子表達歉意,圓滿落幕。

 

數位編輯:黃小羽、吳佩珊(2019.9.26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