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醫生工作量!雲象科技讓醫療影像AI落實臨床,加快診斷效率
減輕醫生工作量!雲象科技讓醫療影像AI落實臨床,加快診斷效率

隨著技術發展,運算能力的提高、相對便宜儲存空間都為不同產業提供更好的「數位化」環境,但即便如此,缺乏跨界人才及知識仍讓企業數位化的腳步顯得緩慢。

雲象科技(aetherAI)創辦人葉肇元在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攻讀病理學(Pathology)博士期間,發現數位化的玻片影像會為病理方面帶來巨大改變,2015 年決定回來台灣,與康家彬及葉一忠共同創辦雲象科技,結合專業醫學背景與資訊工程背景,希望能打造國際級的醫療影像AI公司,協助大型醫療院所順利數位化、也推動醫療民主化。

掃描、建檔、資料分享:數位病理影像平台

雲象科技的第一款產品為 2017 年發表的「數位病理影像平台」。傳統上,病理科醫師在進行病理組織切片的形態學檢查時只留下文字紀錄而非影像紀錄。隨著近年顯微攝影技術及機器自動化技術進步,能自動將組織病理切片進行完整的掃描,病理因此有了數位化契機。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藉由雲象科技的服務,客戶只需要提供組織病理玻片,公司會提供數位掃描服務,並根據其需求建置雲端數位玻片資料庫。葉肇元表示這款產品除了協助醫生可以更方便、快速分享數位玻片外,同時也提供獲得發明專利的玻片導覽系統,使用者能藉其記錄玻片瀏覽步驟進而用以教學。

醫療影像 AI 開發平台 : aetherAI

隨著第一款產品愈發完善及穩定,葉肇元也開始思考公司下一個發展方向,近年來 AI 技術爆發性突破,他認為 AI 若應用在醫療影像,將可能大幅扭轉現今醫療環境。於是進一步調整公司發展方向,以原有數位病理影像為基礎,延伸技術加入深度學習能力,將平台擴大以利醫療影像 AI 開發,並在今年正式發表第二款產品「醫療影像 AI 開發平台—aetherAI」。

雲象科技將 aetherAI 這款產品定義為醫療機構開發醫療影像 AI 的孵化平台,醫院各科專家能將各式 DICOM(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醫療數位影像傳輸協定)檔及醫療知識注入平台,平台會建立模型並檢視結果,並實際應用於放射影像的術後因子預測特定病理影像超過 90% 的癌症偵測

平台應用畫面.PNG
aetherAI 平台產品示意圖。
圖/ 雲象科技提供

沒有充足資料作為 AI 發展基礎是無法成功,為了達到更高的模型水準,雲象科技也積極與大型醫療院所、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藉此擴大資料集的種類、品質與建置範圍,目前美國洛杉磯 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匹茲堡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長庚醫院、台北榮總等都是他們的合作夥伴。

「透過醫療影像 AI,將能讓醫師減少重複性的工作、更有效率完成複雜度高的診斷、甚至是找出影像當中隱而未現的知識,讓深度學習能真正在臨床上落實,產生效果。」葉肇元說。

憑藉這款產品,雲象更奪下今年 NVIDIA GPU 技術大會(NVIDIA 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 GTC)新創團隊培育計畫(NVIDIA Inception Program)競賽冠軍。

自學AI、建立產業競爭優勢

這一路發展以來也非一帆風順,決定轉型成為 AI 醫療影像公司後,雲象科技也面臨多數 AI 公司遇到的問題,那就是人才不足。

電腦視覺已經是一門艱深學問,雲象所需的人才還需要同時兼具相當醫療影像專業,才有辦法發展。找不到人怎麼辦?那就下來自己學吧!於是,尋找人才過程中,葉肇元與團隊自學 AI,並借重自身的醫師專業知識與醫學資料,持續改善深度學習標記介面,將訓練好的後端程式串接到前端,執行神經網路推論。

雖然辛苦,但這段歷程也為雲象科技闢出新的道路與機會,並建立起競爭優勢。

因為自學 AI 的成果,葉肇元有機會到成大教授深度學習課程,也因而與學界建立起連結。透過這樣的連結,雲象科技能吸收到素質不錯的實習生,藉實習訓練使他們在學期間便能同時接觸電腦視覺與醫療影像專業,實習結束後這些學生有很大機會回到公司服務。具備醫療與 AI 跨領域專業人才,也成為雲象科技其中一大競爭優勢。

目前,全球除了雲象科技之外,市場上提供類似服務的競爭者還有 LunitPathAIZebra,葉肇元說相較這些公司大多是從特定醫療機構合作出發進而開發出相關工具,雲象科技從最初就採取開放態度,與任何想要發展 AI 技術的機構合作,無論對合作方還是自身而言,擁有更多可能性。

隨著人才逐漸到位、產品更加成熟穩定,雲象科技事業開發經理顏睿甫表示預計今年結束將能在台灣奪下 70% 的醫療影像市場。但除了台灣,他們想進軍全球成為國際公司的夢想也持續進行,葉肇元表示目前已著手開啟新一輪募資,這筆資金將主要用以團隊攻打海外市場。對他們來說,除了馬步得蹲確實之外,也要追求速度,因為現階段醫療影像分析仍是藍海市場,關於產品該長什麼樣還沒有一定準則,能否搶快將是未來能否成為一方霸主關鍵。

雲象科技.PNG
(左起)雲象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葉肇元、事業開發經理顏睿甫。
圖/ 周書羽攝影

創業快問快答

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需要持續擴大與醫院的合作程度,大量收集高品質的醫療影像資料集,才能在國際的競爭上取得優勢。

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專注技術,持續投資資源在研發上,讓我們解決所有流程上的斷點
2.連結臨床,與醫師深度合作鎖定有價值的應用深入鑽研
3.發揮熱情,邀請最具優秀的成員加入團隊,提供舞台

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Q:醫療影像AI應該怎麼獲利?
A:傾聽醫界的需求,在長期規劃產品研發,以及短期因應市場動態而改變策略當中盡量取得動態平衡。

公司資訊

公司名稱:雲象科技/aetherAI
成立時間:2015/10/7
產品名稱:醫療影像AI開發平台
上線時間:2018/5/1
團隊人數:9人
官方網站LinkedInMeetHub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瞄準需求、解決問題,搶佔AI新世代商機,Amazon打造人人皆可用的AI服務
瞄準需求、解決問題,搶佔AI新世代商機,Amazon打造人人皆可用的AI服務
2025.04.02 |

IEEE《2025年及以後技術影響》調查報告內容指出,人工智慧(AI)、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機器人(Robotics)被全球資訊長與技術長評選為2025年最重要的3個技術,此外,高達91%受訪者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將於2025年有更清楚的應用輪廓,創造更大的價值。

AI新世代已至,產官學研攜手創新局

為加速AI普及,「AI EXPO Taiwan 2025」盛大開展,會中,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AI應用將賦能百工百業、快速滲透生產製造、金融、醫療和交通等領域,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提升民眾生活便利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人才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因此,經濟部提出百工百業20萬人才培育計畫,透過研擬租稅措施,並透過競賽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世代投入,並鼓勵產學合作,培育國內外AI人才。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林宜敬則表示,AI要普及,算力、資料、人才、行銷和資金缺一不可,數位發展部將攜手跨部門資源加速本土AI新創生態圈成形,例如,免費的AI算力給台灣新創團隊,鼓勵衛福部、交通部、環境部、內政部等部會開放政府資料,舉辦AI媒合會刺激產業發展,匡列預算投資與活絡AI產業發展,以及跟國發會與國科會等單位一起培育AI人才等。「我們的目標是,讓人人都可以使用AI工具,然後,進一步培育可以開發AI模型的人才,以及可以打AI基礎設施的人才。」

Amazon Web Services (AWS)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商平台與雲端服務供應商,也於會中分享25年研發與應用AI的心得,例如為什麼要研發AI賦能的Alexa+、AWS Inventory Management、Robotics、Amazon Go等服務,以及針對使用者、開發人員、新創、企業提供含括算力層、平台層與應用層的AI服務,目標是讓人人都可以AI極大化生產力與創造力。

AWS
Amazon Web Service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於AI EXPO Taiwan 2025分享,以顧客需求為核心的AI策略,助企業提升生產力與創新力。
圖/ 數位時代

以解決問題為優先,Amazon不藏私分享AI應用成功關鍵

Amazon投入AI研究超過25年,成功將AI應用在Alexa+、AWS Inventory Management、Robotics、Amazon Go、Prime Video、Drone Deliveries、Rufus、Amazon Ads 等領域,協助顧客解決各種營運挑戰,例如,家庭成員只要向Alexa+說明喜愛的餐點類型,系統即會依照成員偏好預約餐點並且記錄成員喜好以利後續推薦;此外,為什麼Amazon總是能設計並推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服務?這從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的話–不與同業競爭,而是以顧客為核心。從顧客需求出發,以逆向工程找出顧客需要的商品服務–可見端睨,這不僅是Amazon可以將業務觸角擴展到各個領域的關鍵,也是其可以極大化AI效益的原因。

除了專注顧客需求與解決問題,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分享另一個讓Amazon持續創新的關鍵是「方法論」。他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會從機制、架構、文化、組織四個層面著手,如以透明化的逆向工程導引出需求、透過微服務架構與自動化機制打造鬆散耦合的應用服務、將創新融入員工DNA與組織文化等,發揮技術的最大價值。」

「為協助夥伴與客戶在快速迭代的AI新世代掌握先機,我們從算力、平台與應用3個層面出發、提供相應服務,協助開發人員、新創與企業客戶可以聚焦在可極大化AI價值的關鍵事務。」王定愷解釋,不僅AI算力進展超過摩爾定律,AI技術與應用服務的迭代速度也遠超乎想像,因此,如何善用雲端資源、讓團隊聚焦在核心業務上,成為搶占AI商機的關鍵,也是 AWS團隊努力的方向。

王定愷指出:「無論是新創還是企業客戶都可以透過 AWS算力層取得所需運算資源,同時,透過平台層融入公司治理與安全策略以確保AI應用服務的合規性,至於在應用層,除因應市場需求推出服務,更攜手全球AI獨角獸一起共創價值。」

AWS
AI EXPO Taiwan 2025展場亮點:Amazon Web Services展示AI解決方案,吸引眾多參觀者體驗Amazon Nova,探索AI賦能百工百業的應用。
圖/ 數位時代

2025是令人興奮的AI高光時刻,透過人才培訓加速負責任AI應用成顯學

DeepLearning.AI創辦人吳恩達也在大會中指出,現在是AI高光時刻,不僅國際大廠與新創積極投入、開發簡單易用的AI工具與服務,開放原始碼社群也呈現蓬勃發展的狀態,促使AI進入門檻下降,不分職業、年齡,人人都可以學習AI,藉此提升在生產力、創新力與探索無限可能。「在學習與使用AI時,重點要求AI給提示而非給答案,藉此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AI真正的價值。」

AI也有助於開發人員、新創與企業創新。吳恩達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公司都透過AI加快原型(Prototype)設計效率,甚至是進行多次原型迭代,持續優化產品在異質系統整合、數據與資訊安全、系統介面、產品認證與使用體驗等面向的表現。「更重要的是,讓產品開發週期從年縮短成月,即時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服務。」

不過,吳恩達也強調,想要發揮AI最大效益的另一個關鍵是:負責任的使用AI,對此,王定愷十分認同、建議企業在進行AI投資之前,從安全、打破數據孤島、數據普及化三個面向優化數據策略,發揮AI應用價值。

總的來說,身處於瞬息萬變的AI新世代,掌握AI技術與工具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成功關鍵是攜手跨業夥伴,從客戶需求與市場挑戰出發,讓生態圈夥伴都可以專注自身強項且共享合作綜效,發揮AI賦能的最大作用,持續升級產業創新與活絡經濟發展。

AWS
DeepLearning.AI創辦人吳恩達於AI EXPO Taiwan 2025演講,指出AI進入門檻降低,鼓勵大眾學習AI,培養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圖/ 數位時代

想知道更多AIX產業應用實例:立即報名AWS Techfest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