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完美解方,但花蓮地方勢力複雜,想達成共識,還有得等。「台泥一直以來都跟當地居民溝通不良。」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黃靖庭觀察,不只在和平落地多年的台泥,花蓮縣政府在當地溝通的角色更為消極,導致燒輪胎黑煙事件一出,居民的怒火讓廢輪胎及垃圾處理計畫全無前進的餘地,也沒有時間表。
黃靖庭認為,台泥應該提升資訊透明度,提出完善的廢毒氣防治措施,開放廠區說明,才有可能讓當地居民信服。
國際上,以水泥窯共同處理垃圾早已行之有年。高耗能是水泥業的必要之惡,一般而言,一噸的水泥所消耗的煤占製程成本約三到四成。
生活垃圾再乾燥處理成廢棄物衍生燃料(RDF),就成了替代燃料,而廢輪胎熱值是煤的一.四倍,更可直接與水泥共燒。台泥也有意在彰濱建設RDF工廠,但仍只是計畫,須待法規放寬。

替代燃料是趨勢 台灣缺共識
全球水泥業燃料替代率約一六%;亞洲如中國、日本、韓國等約八%至一○%;歐盟由於推廣得早,水泥業的燃料替代率約四成。開發中國家也努力朝已開發國家看齊,水泥第二大生產國印度不滿於○.六%的燃料替代率,已喊出二○二五年達到二五%的目標,而台灣目前仍以燒煤為主。
什麼樣的垃圾可作為水泥業的替代燃料?超高溫的水泥窯裡,有毒廢溶液、廢輪胎、廢油、紙業汙泥、動物骨肉……,幾乎無所不能燒。
但台灣水泥業目前尚未開始燃燒生活垃圾製成的衍生燃料,替代燃料多為事業廢棄物。像是煤灰、氟化鈣、鋁礦土、無機性汙泥、廢溶劑等等,總計每年處理量僅約一百萬公噸。台泥的蘇澳廠曾有一段時間協助焚燒竹科廢溶劑,因當地居民難忍廠區惡臭,至○九年已全面喊停。
呂克甫這次很有信心了,「水泥窯燒垃圾是日本來的技術,台泥大陸安順廠一五年十二月就投產了!」中國貴州地方政府與台泥簽訂了為期二五年的政府付費營運合約,由安順廠代為焚燒每天兩百噸的生活垃圾,每年為台泥帶來新台幣六千萬至一億元的營收。
而正在建廠的廣東韶關廠,已與地方政府簽約,也有每天兩百噸生活垃圾的處理能力,皆是水泥窯與垃圾焚化爐串聯的系統。
生活垃圾的關鍵在氯。生活垃圾大多是含氯的塑膠,燃燒溫度小於九百度或燃燒不完全,會產生有毒的戴奧辛。水泥窯的高溫能徹底分解戴奧辛,餘下的氯,就會留在水泥之中。

台泥今年購併出彩,成金鑫獎大黑馬。圖左為台泥法務長蔡立文、右為擔任頒獎人的中美矽晶董事長盧明光。(攝影/唐紹航)
以水泥原先的製程而言,大約有一百ppm濃度的氯是從原料天然礦物而來,加入垃圾處理製程會提升氯濃度。若氯離子濃度過高,會加速鋼筋鏽蝕,造成海砂屋。也因此,各國對水泥的含氯量皆設有上限,但標準不一,如日本、中國及歐盟,落差可大至三五○ppm、六百ppm甚至一千 ppm左右。
目前台灣的標準是兩百ppm。「如果能標準能提高到日本的三五○ppm,台灣水泥業處理垃圾的能力會增加。」呂克甫評估。但真要提高標準,恐怕還會招致一波批評。這些年不論針對礦區或是工廠,抗議接二連三,水泥業好像過街老鼠。

洗刷汙名 要拚三成環保營收
「台泥不是現在才冒出來要贖罪,完全不是這樣!」呂克甫細數,台泥旗下達和環保負責營運全台八座公有民營垃圾焚化廠,處理全台超過二八%的生活垃圾。
和平廠區的工業港口、水泥廠、火力發電廠之間的煤炭、煤灰及石灰石等,早已自成密閉的循環輸送管道。未來如果第三座窯啟動燒垃圾,也將加入此一循環體系。
董事長張安平雖已宣布未來十年綠能環保將占台泥三成營收,但水泥業的原罪,加上廢棄物的鄰避效應,未來不管對地方、對社會大眾,台泥的溝通協調工作仍是漫漫長路。但呂克甫也不氣餒,「若今天我幫你做的事情是別人沒辦法替代的,你會叫我走嗎?」五.五億元投資計畫最終是否能順利落地,還有得磨。
台泥
成立:1946 年
資本額:425 億元
董事長:張安平
總經理:李鐘培
財報:
2016 年
營收 896 億元,EPS 1.72 元
2017年前3季
營收 690 億元,EPS 1.3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