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揭祕全球假新聞大本營 如何向世界各地煽風點火

揭祕全球假新聞大本營 如何向世界各地煽風點火

根據跨國民間媒體組織「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畫」
(Organized Crime and Corruption Reporting Project,OCCRP)調查,
北馬其頓的韋萊斯(Veles)小鎮不僅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極右媒體的外包對象,
也可能是俄羅斯國家網軍的下游。
更重要的是,在被揭露之後,韋萊斯還繼續對外做網軍生意,
已有7個國家開始複製「Veles模式」,建立起影響各國輿論的「境外勢力」。
記者獨家專訪名片上印著「不小心幫川普當選」的網軍教練,談他如何在假訊息產業中淘金。

踏入這座因惡意而振興的小城

 

在資訊爆炸的社群網站時代,有群「創業家」,

在網路平台之間、一張工作桌上,建立起跨國界的淘金生產鏈。

他們來自北馬其頓共和國的小城韋萊斯(Veles),

上千名青年從製造假新聞之中,淘出跑車、新房,

和一場震驚全球的美國總統大選。

時至今日,他們將此操弄訊息的成功方程式,向世界各地輸出。

 

他們是全球最具爭議,也被各國政府緊盯的「創業家」。

 

「我知道這可能不是最道德的職業,但這真的改變了我的人生。」卓加亞諾斯基(Filip Trajanoski)在電話那端告訴我,今年二十五歲的他,有房、有車,第二次創業也做六個月了,是做Instagram上的行銷服務。

 

改變他人生的,是他創立的個人網站,在過去四年為他帶來至少二十五萬美元收入,「我是比較差勁的,光是我認識的人,就有三個人賺了至少一百萬(美元)。」卓加亞諾斯基來自北馬其頓共和國中部小城韋萊斯(Veles),讓他快速致富的,正是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眾多操作不實資訊的境外網站之一。當時,北馬其頓至少有一千人在做這門生意,為準川普支持者建立政治性的內容農場、經營粉絲專頁,大賺廣告錢。

 

打開他的臉書,他具備所有年輕人追求的一切:度假行程、健身、一身帥氣的行頭,但同時,他也是臉書和全球民主國家「通緝」的對象。

 

時間回到一六年。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隔天,歐巴馬(Barack Obama)一整天近乎歇斯底里地抓著幕僚,質問來自(北)馬其頓的故事(一九年二月更改國名為現名)。而選戰中被川普擊敗的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她的怒火延續到選後一年,一七年中,她面對著全場觀眾,細數她選舉落敗的原因,在指出俄羅斯影響大選後,她接著說,「還有那些在(北)馬其頓開假新聞網站的人!」

 

臉書與民主國家都要「通緝」的對象


無視道德  成為追求享樂人生者的標竿

 

北馬其頓生產的故事和新聞很多,以下是其中三例:

 

.教宗震驚全球,支持川普擔任總統!

.ISIS領袖要美國穆斯林投給希拉蕊!

.希拉蕊:「我樂見像川普一樣的人參選總統,他是誠實而且無法賄賂的。」

 

這些煽動性、經常混雜著事實與謊言而組合成的「新聞」,緊抓川普支持者的眼球,在大選期間「瘋傳」;後兩則新聞,至少獲得五十萬次以上的分享、按讚、點閱,第一則互動數近百萬,還讓教宗緊急召開記者會澄清。更不用說,因為希拉蕊電子郵件資料外洩的爭議,選戰大半時間,她都在對抗各種關於她的假新聞。

延伸閱讀: 不只台大燃起「拒看中天」 小吃店、醫院搶遙控器大戰正悄悄上演

延伸閱讀:假新聞危害也流向證券市場?知名社群爆出公司掏空疑雲

曾在北馬其頓進行調查的「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畫」(Organized Crime and Corruption Reporting Project, OCCRP)記者貝福德(Aubrey Belford)接受《報導者》專訪時表示,北馬其頓這群青年,在一六年美國大選中的角色震驚全球和網路巨擘,但他懷疑,青年失業率將近五成的北馬其頓,怎麼能夠精準抓到美國讀者的口味?又是如何憑空操作社群行銷,創造如此龐大的商機?究竟一開始是誰提供這些知識、技能和經驗?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貝福德於一八年開始展開調查。他發現,在北馬其頓青年們大舉建立美國政治網站的前三個月,一名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認定為俄羅斯國家網軍的幹員,曾入境北馬其頓。他在去年底的發現,引起北馬其頓以及歐洲國家跟進調查——北馬其頓不只影響了一六年的美國選舉,若其背後脈絡與俄羅斯相連,則直接影響西方國家利益。

 

同時,在《報導者》過去追蹤北馬其頓網軍的過程中,我們也從卓加亞諾斯基的臉書頁面上,找到了當時替他架設網站的「幕後功臣」。那是一段自稱為「網路顧問服務」的課程廣告,影片中,一名中年男子乘著快艇、在海洋上享受快意生活的畫面,號召有志投入網路行銷的青年,透過成為「網路顧問」改變人生。

 

「是他幫我建立網站的。」卓加亞諾斯基說,一四年,他把從美國打工度假賺來的積蓄投入一堂五百美元的行銷課。五百美元,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相當於北馬其頓人的平均月薪,換來三個月的網路課,和一個架好的網站。「接著我就負責每天寫文章,廣告費就進來了。其實也不是真的寫啦,就是複製貼上而已。」卓加亞諾斯基笑說,他從《紐時》、《衛報》(The Guardian)的熱門排行榜上挑文章,改標題,「調整」內容後,直接收割流量。

 

Filip Trajanoski
▲ 25歲的青年卓加亞諾斯基(Filip Trajanoski)
靠著經營臉書粉絲頁、做政治性內容農場,
賺了25萬美元。(圖片來源/Filip Trajanoski臉書)

 

「不小心」幫川普當選的網軍教練現身


受惠網軍外銷淘金潮  BBC、CNN都報導

 

我們循線找上了這名創業家背後的推手,三十八歲,也來自北馬其頓,人稱「網軍教練」的賽爾科斯基(Mirko Ceselkoski),如今的他,名片和網站上寫著「(不小心)幫助川普當選的人」(The Man Who Accidentally Helped Donald Trump Win US Elections)。賽爾科斯基近年陸續登上BBC、CNN、半島電視台,是這波網軍外銷淘金潮裡受惠最深的人。收到《報導者》越洋約訪訊息時,還試圖要求我們付費,雖然遭到拒絕,最終仍接受《報導者》的採訪。

 

「壞名聲也是名聲,是好事吧!」賽爾科斯基面對假新聞帶給他的「名聲」,在視訊訪問中聳肩笑了一笑。

 

訪談時,他手裡拿著寫有「世界最好老闆」(The Best Boss In The World)的馬克杯,解釋他提供的課程。

 

「我都教我學生,要讓網站能賺很多錢,就要寫美國人有興趣的東西,因為在美國市場的網路廣告收入是最高的,美國流量也是最值錢的。」在他的網站上,他以教授般的站姿,介紹分為四大模組的網路行銷課程。細看課程描述,會發現他用許多浮誇的字眼,包括「獨家祕技」、「你從沒見過」、「川普」等用語,藉以招攬學生。他聲稱,全球已有一萬一千人拜師於他,光是北馬其頓,就至少有兩千名學生。

 

要上網軍課其實不難,在台灣也能線上學習。如果你人在北馬其頓,就能報名當面授課,課程為期六周。「很多企業的行銷部門來上。」他補充。

 

早在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前,賽爾科斯基就在當地開課,小有名聲。在美國政治變成一門生意前,他就帶著失業青年們,在社群網站、部落格、廣告平台間摸索淘金模式。

 

一開始他們什麼都寫,從健康議題、名人八卦、減肥祕訣、跑車資訊、NBA、人生勵志故事等等。其中,最有名氣的是有「健康兄弟」之稱的維爾馮斯基兄弟檔(Aleksandar and Borce Velkovski),他們的網站上,有滿滿的保養、運動、飲食建議,像是「床單下放肥皂,能夠預防半夜抽筋」,或是「增加紅血球數量,喝甜菜糖漿」等不實網路資訊。這些文章為網站帶來每個月兩百萬個獨立拜訪人次,健康兄弟經營的粉絲專頁,也有兩百萬名粉絲。

 

而隨著各國選舉季到來,賽爾科斯基發現,學生開始嘗試關於美國政治的內容,「他們發現,網友的互動(engagement rate)超級高,簡直瘋了,特別是選前的一年,⋯⋯一樣的手法,卻能創造十倍的互動。」「尤其是川普的群眾,更願意轉貼、分享、按讚、留言。」賽爾科斯基補充。

 

川普像是北馬其頓人新發現的金礦,沒事做的青年,只要有手機,都想挖礦。

 

Mirko Ceselkoski網軍教學
Mirko Ceselkoski
▲ 38歲,也來自北馬其頓,人稱「網軍教練」的賽爾科斯基(Mirko Ceselkoski)(圖片來源/報導者提供)

 

討好受眾就是成功方程式 


政治是門好生意  但某些人不容易上鉤

 

「創造一些對某些政治人物很討喜的文章,把這些內容投放到想要聽到這些東西的人面前,(做到的話),就是你的成功方程式。」賽爾科斯基像是講課一樣地對我說。

 

化名Boris的青年,是找到成功方程式的學生之一,他用自由開源的部落格軟體WordPress創立了健康、運動、名人、政治等幾個不同類型的網站。政治網站上,他還特別選了引誘性的網址,如newyorktimes-politics.com、politicshall.com;接著,他把文章分享在「My America My Home」、「Friends Who Support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等臉書社團上。他告訴《連線》(WIRED)雜誌,其實他也嘗試創造過關於當時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Bernard "Bernie" Sanders)的內容,但結果並不讓人滿意。「他們(桑德斯支持者)什麼都不相信,貼文必須有確實的證據他們才會買單!」

 

Boris還有兩百個臉書帳號(俄文名字帳號一個約新台幣三元,美國名字的帳號一個約新台幣十五元),靠著這些免費的網路工具、價格低廉的帳號,和他的TOSHIBA筆電,他個人的最高紀錄,是一篇貼文被分享一千兩百次,一個月收入一萬六千美元(將近四十八萬元新台幣)。

 

漸漸地,衰落了二十五年的韋萊斯,成為假訊息假新聞聚落的重點,在曾經雇用四千人的廢棄陶瓷工廠和空房間,出現了跑車。年輕人用手機、筆電,透過網路平台,為韋萊斯挖出了一條新產線,大賺外匯。除了手機、跑車、房子,Boris喜歡去鎮上的三家夜店,買一百美元以上的香檳,但他是個不太喝香檳的人,「那是買來噴的!」他說。

 

美國總統大選後,韋萊斯被冠上「全球假新聞之都」之名,網軍教練賽爾科斯基也大發機會財,如今他宣稱他有來自四大洲、九個國家的生意,他也把生意與韋萊斯的網軍們分享,一同搶別國商業、政治網路行銷的生意。

 

假新聞出去、錢與權進來!


全球各地複製假新聞產業鏈「韋萊斯模式」

 

北馬其頓的故事,當然不是全球假新聞大戰之中的小菜。這群創業家,其實,已成為有心人士的有力傭兵。

 

一八年底,貝福德順著俄羅斯網軍的線索調查發現,快速崛起的北馬其頓網軍工廠,與美國本土右翼媒體人高德曼(Ben Goldman)、韋德(Paris Wade)跨國合擊,在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合作至少六個月,他們彼此交換內容、合作刊登、互相導流。

 

高德曼、韋德兩人在大選之後,被《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直指為假新聞商人,他們在選舉中操作讀者的恐懼與憤怒,狠賺選舉財。後者,還代表共和黨參選一八年內華達州眾議院議員選舉,以落選收場。

 

一個被稱為「韋萊斯模式」(Veles Model)的假新聞內容製造鏈,終於現形了。

 

遠在北馬其頓的內容農場創業家,就像是代工廠一樣,負責內容的大量複製、生產及快速投放,而在美國境內的政治人物、媒體,則像品牌商,負責下單、品管,靠著代工廠大量生產的內容,在美國市場上創造個人品牌,也為特定意識形態放大聲量。

 

靠著社群平台的演算法,以及全球廣告串接平台結合而成的商業模式,成本極低,但風險也高。一六年後,臉書、Google試圖力挽狂瀾,不想讓平台成為被網軍利用的工具。

 

「我覺得二○二○要再賺一次,是不太可能了。」卓加亞諾斯基解釋他為什麼放下三個網站,轉往Instagram,因為臉書、Google不只快速地擋下廣告分潤,也盡可能封殺內容農場的淘金路線。一八年,臉書加倍資訊安全團隊,用兩萬名員工的規模,揪出平台上不正常活動的帳號。一九年一月,第一波拿下七百個與俄羅斯、北馬其頓相關的非原生帳號;一九年三月,則一舉撤下二六三二個。

 

這些國家因假新聞而改變……


匈牙利總理奧爾班

 

匈牙利
跨國民間調查媒體記者報導,
極右派總理奧爾班正透過假新聞工廠的支持,
快速創造有利於己的跨國民意聲量。(圖片來源/達志)

 

澳洲穆斯林

 

澳洲
3月底,澳洲發現有臉書粉絲專頁不停散發排外、
攻擊移民、穆斯林的極端言論。(圖片來源/Getty)

 

美國川普

 

美國
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被川普擊敗的希拉蕊指出,
她的敗選與北馬其頓開設的假新聞網站有關。(圖片來源/Getty)

 

操縱選舉與社會極化的彈藥庫


排外、國族主義、仇恨言論的複製貼上

 

「除了平台政策改變之外,更重要的是競爭對手的出現!」卓加亞諾斯基表示,因為網軍門檻不高,如北馬其頓般的假新聞製造工廠,已在過去兩年陸續出現在菲律賓、巴基斯坦、喬治亞、克羅埃西亞、印度等國家;這些來自東歐和東南亞的網軍,製造內容來餵養英國、美國、澳洲等英文市場讀者,從流量中淘金。

 

最新的案例,是今年三月底,澳洲媒體ABC發現,有四個坐擁十三萬粉絲的臉書粉絲專頁,不停散發排外、國族主義、抄襲的內容,上頭攻擊難民、移民、穆斯林、伊斯蘭教以及立場偏左的自由派政治人物,而發布者的身分則分別來自科索沃、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

 

相關報導中指出,在一天工資約新台幣三百元的科索沃,一位手握十幾個粉絲專頁的管理者,一天收入可達新台幣兩萬四千元,即使經過平台業者的大力取締,至今也還能保持每天新台幣四千元的收入,遠勝一般工資。

 

從澳洲的案例來看,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境外管理者所管理的粉專中,有些成立於一三年,極有可能是不斷換手、交易取得。

 

從一六年至今,「韋萊斯模式」隨著全球化、網路普及,在任何具有經濟動機的國家發芽,他們一有機會便成為可供他國政治領袖利用的彈藥庫,在社群網站中擊出一發又一發洗腦、煽動的材料,成為別的國家分裂與社會極化的來源。

 

長期在東歐、巴爾幹半島採訪的貝福德,更以近來跨國集結極右勢力的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an)為例指出,奧爾班正透過假新聞工廠的支持,快速在巴爾幹半島創造有利於己的跨國民意聲量。

 

而這套在網路上跨國創造聲量的戰法,更是極權國家善用的武器。除了俄羅斯和中國之外,三月底臉書官方釋出的資料也包括了來自伊朗的操作:近三百個冒充為在地團體、個人、媒體的帳號,複製伊朗官媒的說法,在中東與南亞地區散布。披著在地人外皮的伊朗網軍,透過臉書及Instagram,觸及一四○萬人。

 

不管是商業動機還是政治動機,在網路、社群網站上的跨國資訊操作,已是一具由極權政府、民主國家政治勢力、各地低薪青年廣泛交織起來的傳播機器,從一六年起至今,不停歇地在各地汲取金流、掀起政治風浪。

 

放眼未來,在平台大力壓制之下,這股浪潮,這波金流,還能繼續嗎?

 

對二○○○年開始經營網路廣告生意的網軍教練來說,生意看來仍源源不絕。

 

臉書網路安全政策首席執行官葛來克
▲ 臉書網路安全政策首席執行官葛來克(右二)在今年三月的公開聲明中說:
「即使我們不斷取得進展,發現平台上的濫用行為,但這個挑戰還是會持續存在,
因為這些行動背後的行為者,是下定決心且有足夠資源的。(圖片來源/Getty)

 

網路平台業者向假新聞宣戰


境外網軍徵募「在地夥伴」破解

 

「社群網站,是個最好的投放工具。」賽爾科斯基說,這門內容生意,包括生產、投放、社群操作等環節,即使社群網站的遊戲規則變了,只要抓準生意核心,找到對的人,給他們看他們要的東西,還是能創造收入。這收入可以是平台分潤的廣告費,也可以是品牌商、政黨的網路行銷預算,或是提供更完整、跨平台的行銷顧問服務。

 

但,社群網站的改弦更張,確實對網軍們帶來兩大挑戰。

 

第一,臉書新政策,的確讓網路行銷者取得數據、內容投放都變得較困難。但網路行銷顧問,還有更多的新科技或手法,能夠取得使用者數據,例如建立釣魚網站取得e-mail,或是用硬體設備取得特定距離內的裝置資訊等。透過這些方法取得資訊,就能建立其他內容投放的管道,其中最常見的,就是e-mail、手機廣告。換句話說,要掌握網路使用者的眼球,把訊息丟給對的人,還是做得到。

 

第二,跨國操作的困難。愈來愈多要求政治廣告透明化、社群帳號透明化的政策,都讓境外勢力影響輿論的門檻變高。網軍的「解方」,則是找到在地夥伴合作,愈來愈多北馬其頓團隊聘用美、英等國成員,「如果有在地的夥伴,你就沒辦法分辨這是不是來自境外的勢力。」賽爾科斯基說。

 

祖克柏
▲ 面對全球打擊假新聞的壓力,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一改過去消極態度,
成立戰情室,用兩萬人的規模監控不正常活動帳號。(圖片來源/達志)

 

台灣飽受中國假新聞、在地協力者攻擊


網軍教練:「他們的資源足夠。」

 

我告訴賽爾科斯基,台灣讀者對於中國干預台灣選舉的憂慮,「這對中國來說,他們的資源足夠,同樣說中文,(尋找在地夥伴)不難。」他回答。

 

網路行銷科技的更迭,跨國的資訊操控,成為當代民主發展、國家安全、民眾認知的最大挑戰。極權國家以封鎖網路方式形成看不見的城牆,但對門戶大開的民主國家而言,除了相對應管理機制的調整、民眾對資訊素養的補足,對抗假新聞的最大關鍵,便是平台業者的角色。

 

其中,最受矚目的平台是臉書。臉書網路安全政策首席執行官葛來克(Nathaniel Gleicher)在今年三月的公開聲明中說:「即使我們不斷取得進展,發現平台上的濫用行為,但這個挑戰還是會持續存在,因為這些行動背後的行為者,是下定決心且有足夠資源的。」

 

曾把假新聞形容為「個人的挑戰」的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會以多少資源回應挑戰,將證明這家全球社群平台龍頭防制假新聞的決心,這也是各平台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但在這之前,隨著韋萊斯模式在各地生根,我們得為更多假資訊、假新聞操弄錢、權、仇恨與謊言的世界,做好心理準備。

 

延伸閱讀
不到24小時連署破萬 台大、政大學生籌組「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要怎麼打破假新聞亂象?
不到24小時連署破萬 台大、政大學生籌組「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要怎麼打破假新聞亂象?

2019-04-09

假新聞流竄  NCC尚方寶劍怎麼斬?
假新聞流竄 NCC尚方寶劍怎麼斬?

2019-03-27

網路假新聞靠這些人  一秒揪出真相
網路假新聞靠這些人 一秒揪出真相

2019-01-02

不是台灣獨有  大選假新聞成全球流行病
不是台灣獨有 大選假新聞成全球流行病

2018-11-07

Facebook斥資1400萬美元打擊假新聞!10個方法教你辨認「網路假消息」
Facebook斥資1400萬美元打擊假新聞!10個方法教你辨認「網路假消息」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