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7期

出刊日:2019-01-15

返回上一層

雷射近視手術疑慮多?問題一次釐清

台灣是近視王國,自從20多年前引進雷射近視手術後,估計台灣有上百萬人做過雷射近視手術,不過,近視手術的疑慮也一直存在,眼科醫師觀察到近年動近視手術的人已較全盛時期減少很多,市場有明顯萎縮。想考慮手術的人究竟該如何抉擇?
 
諮詢/王一中(臺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眼科教授)
撰稿/楊雅馨、黃靜宜
 
 
 
 
 
 
 
 
 
 
 
 
雷射近視手術發展了20多年,優缺點已經有很多研究論文探討。其實任何手術都無法絕對百分百的安全、滿意,因此病人必須對手術有清楚的理解、合理的期待,並有風險承擔的意識。
 
最重要的前提是,並不是所有近視的人都可接受雷射近視手術,除了必須年滿18歲、近視度數穩定、無懷孕外,若有圓錐角膜(指眼角膜變薄且向外突出而成圓錐狀,會影響視力,嚴重時甚至得移植角膜)、隱性圓錐角膜(需用角膜地圖儀、前房分析儀等檢查)、乾眼症、自體免疫及結締組織疾病史、嚴重乾燥症、末期青光眼、嚴重糖尿病等,都不適合接受手術。若有視網膜破洞、剝離則需先治療好。
 
目前雷射近視手術大致分為LASIK(雷射原位層狀角膜塑形術)、PRK(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SMILE(微創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方法各有優缺點。
 

LASIK需製作角膜瓣

LASIK仍是目前雷射近視手術的主流,手術特點是以飛秒雷射將角膜表皮掀起一塊皮瓣,再以準分子雷射削切角膜厚度(即矯正度數),最後再將角膜瓣蓋回。其矯正近視的範圍依角膜厚度個人差異,一般可達700~800度。
 
準分子雷射又可分為前導波引導、球面像差矯正、前角膜地圖導引等3種方式,其中又以「前導波引導」的雷射手術最為常見,也就是先使用「前導波像差分析儀」得到個人眼睛的光學異常數據,然後使用前導波導引雷射,按照所得結果加以矯正,希望能精準矯正近視、遠視及散光等,以增加視力的品質。
 
不過,由於眼睛的光學異常是動態的,前導波導引號稱可以得到眼睛所有的光學異常結果,但事實上無法如此理想,所以也可以選擇只矯正光學異常中最重要的部份,即「球面像差」矯正。
 
至於「前角膜地圖導引」式的雷射,就是只看角膜表面的光學異常來矯正,依據電腦角膜地圖儀所測出患者的不規則角膜的圖形,以及電腦計算出使角膜回復對稱平滑的理想角膜地圖,相減運算出兩者間的最小切削量,進而達到好的視力品質。
 
以上三者何者較好?並無定論,要依據每個人的眼睛狀況由醫師判斷。
 
要注意的是,由於LASIK必須做出角膜瓣,會犧牲一些角膜神經,所以術後約6、7成的人會有乾眼症的問題,需使用人工淚液3~6個月。一般來說,年齡越大、乾眼症的比例越高。
 
至於出現角膜膨出(圓錐角膜)副作用的機率,則跟度數有關,度數越深越容易有,但機率小於千分之一。夜間眩光的問題與散光度數有關,較常出現在近視700~800度數以上者,或瞳孔比較大的人(大於7.0毫米),不過,大部分的人術後3~6個月會慢慢適應。
 

PRK直接刮除角膜上皮

PRK與LASIK兩者最大差別是,PRK不做角膜瓣,直接將角膜上皮刮除,刮除角膜的方式目前多半用Trans-PRK與酒精浸潤去除(酒精現在較少使用)兩種。
 
Trans-PRK是用準分子雷射直接將角膜上皮刮除,接著一樣用準分子雷射削切角膜矯正度數。PRK的好處在於沒有做角膜瓣,能保留較多的角膜厚度,當眼球受傷時,沒有角膜瓣移位問題,適合平時有劇烈運動習慣的人,如運動選手等。其矯正近視的範圍同樣也是700~800度以下者。
 
此手術適合角膜較薄、不適合做LASIK的人。優點是角膜膨出(圓錐角膜)、夜間眩光的機率比較少,但缺點是疼痛感較大,且手術後需用類固醇3到6個月。此外,有極少數的病人角膜傷口會結疤,影響視力,但除非已知有蟹足腫等體質的人,否則這在術前難以預估所以也無從預防,是選擇PRK手術的風險之一。
 
不管是哪一種雷射近視手術,都需要保留一定的角膜厚度,但需保留多少?目前仍沒有定論。一般人的角膜厚度約500~600微米,LASIK角膜瓣的厚度從90到120微米不等,眼科醫師通常會保留受術者的角膜厚度在250~300微米上下,不能再少了,因為剩下的角膜太薄,容易有圓錐角膜風險。
 

 

SMILE微創飛秒雷射近視手術傷口小 

這是最近發展的雷射近視手術,不做角膜瓣,也不削除角膜表面,它是用飛秒雷射從眼角膜開一個約2~4毫米的小開口,將角膜內的一塊很薄的角膜組織夾出來,藉此矯正視力。這個步驟並不容易,因為角膜組織很薄,手術技術性較複雜。
 
由於沒有做角膜瓣,因此,此手術能保留角膜的強度與韌度,也較不會產生乾眼症等問題,可是因為它只用飛秒雷射,不像準分子雷射手術有使用前導波或角膜導引、球面像差導正那麼精準,所以只能做單純的近視、散光矯正,高階的光學像差無法矯正。此外,比起PRK與LASIK,此手術技術上也較為困難,目前施行的眼科醫療院所不多。
 
動了近視手術後,雖然暫時可以揮別戴眼鏡的不便,不過,高度近視者本來就是視網膜病變的高危險群,所以手術後仍應定期接受視網膜追蹤檢查。此外,還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當白內障來報到時…
台灣約20年前引進近視雷射手術,不少曾接受手術的患者現已邁入中老年,開始有白內障問題。這些人因眼睛的角膜弧度被改變了,傳統所用來計算人工水晶體度數的公式會不適用這群人,所以術後可能會出現度數誤差,特別是高度近視者(例如超過1000度者),誤差會較大。不過眼科醫師所用的公式也慢慢在修正,所以誤差已經愈來愈小,但還是存在。
 
為解決此一問題,有些眼科醫師會建議病人動白內障手術時保留一些近視度數,這樣會比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好,至少看遠不清楚時可配戴眼鏡。此外,如果病人近視雷射手術後已經有夜間眩光的問題,動白內障手術,選擇「多焦點的人工晶體」時需和醫師詳細討論,因為夜間眩光會影響到夜間開車等問題。
 
◎青光眼較難偵測
高度近視者本來就是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所謂青光眼,也就是眼壓長時間壓迫視神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然而做過雷射近視手術的人,眼壓量起來通常會偏低,無法測量出真正的眼壓,加上青光眼沒有症狀,如果等到視野缺損才發現,多半視神經已經受損嚴重了。所以近視手術族群就診時,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曾動過近視手術,多留意眼壓測量和視神經的情況。
 
 

Q:如果想動雷射近視手術,建議幾歲手術較佳?幾歲後就不建議?
A:一般來說,最起碼要18歲以上,年紀則沒有上限。不過由於超過40歲以上會有老花問題,也較容易有乾眼症,這個年齡是否要動近視手術要先考慮清楚。至於老年人,多半會有白內障,可以透過白內障手術時一併矯正視力。
 
Q老花跟近視,可以透過手術一次解決嗎?
A:中年人要一次解決近視與老花,可以只做一眼的近視矯正,另一眼保留一些度數,一眼負責看近、一眼負責看遠,用這個方式來矯正。但有些人可能無法適應,一般而言,術前會請病人配戴有視差的眼鏡,試試看是否能接受,再決定是否要動這種手術。
 
矯正近視的另一種選擇——植入性的人工晶體
植入性的人工晶體(Phakic IOL),又稱為植入式微型鏡片,方法有些類似白內障手術,但是並沒有摘除原本的水晶體,而是將矯正的晶體植入並固定在眼球前房虹膜上面或者虹膜後和原來水晶體之間的位置。主要是用在不適合做雷射近視手術的人,比如近視度數較高(1000度甚至1500度以上)、角膜厚度較薄的病人。其優點為術後出現夜間眩光的機率較低,也不影響近距離的閱讀。缺點是少數人可能造成角膜內皮細胞的傷害,眼球內發炎、甚至青光眼、白內障,必要時需取出植入性的人工晶體,產生上述併發症的機率低於5%。術後保養部分,一樣得要避免揉眼睛,以減少對角膜的傷害。由於劇烈運動時水晶體有移位危險,所以運動選手不適合。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