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才能通情達理

其實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方法之一,也有人不愛說話但很能寫,有人善於用音樂、繪畫、影像或其他無聲的方式溝通。

「孩子這麼大了,不快去學數學或英文,把時間浪費在跳來跳去、爬上爬下有什麼用呢?」很多人看不懂感覺統合遊戲對兒童有什麼好處,因為鮮少人知道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和大腦感覺經驗的整合能力脫不了關係。

 

每個孩子各自解讀不同

通常學校教室內會有數十位學生一起上課,當指導老師在講台上解說時:第一種學生很快能聽懂而且立即把重點記錄下來;第二種學生覺得老師講得很有道理,可是卻聽不懂老師說的例子;第三種學生在當下可能聽懂但是來不及抄筆記,下課回家馬上就忘記了;第4種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到校長走過教室走廊,操場上有人在打籃球,完全没注意到老師說明天要考試⋯⋯。

老師是公開和全班的學生授課,同一個教室的學生卻出現各自解讀的結果。大部份的孩子的聽覺和視覺都還算正常,為何有人不必讀太久考試的成績就很好?有人每天補習還是記不住或掌握不到重點?其中的關鍵就是大腦感覺統合能力不一樣,最終影響學習效果也不同。

如果一個人的大腦神經系統能精準的傳遞訊息,又有豐富的經驗和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很順暢,不管到了什麼年紀、想學什麼科目都能很快掌握要領,得心應手。可是容易緊張的人就不同了,有些人遇到陌生的人、事、物都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神經緊張,心跳呼吸都混亂而干擾了理性思考,就算再重要的事情也無法從容反應。

 

不要為了考試而教育

兩岸的家長都很重視英文教育,而外國人學中文也同樣很熱門。其實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方法之一,也有人不愛說話但很能寫,有人善於用音樂、繪畫、影像或其他無聲的方式溝通。所以語言學習不能只記住課本上的內容,能考高分而不能用外語溝通的學生很多,家長實在不能讓孩子只為了考試而學,否則就失去教育的意義了。

2015年在廈門有場兩岸家庭教育的研討會,研究英文教育的教授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對一個生長在四川農村的學生而言,英文課本上內容根本無法理解,因為現實生活的環境看不到和課本上相似的房子,死背没用的外國單字有什麼意義呢?」馬教授希望所有關心家庭教育的與會者想一想:「我們是否要重新思考讓孩子多學點生活文化和禮儀,為何不教導孩子用英文來表達對人類的關懷和同理心?教孩子用流利的英文向世人介紹自己的家郷,會不會比規定學生記住數百個用不到的英文單字更好呢?」語言教學如何引導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和老師都需要努力。

 

勇於挑戰的孩子需要爸媽用心才能造就

廣意的數學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事實上超過半數的人聽到「數學」就搖頭嘆氣,「千萬別問我,數學老早就全部還給老師了!」應試制度讓家長急著以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打壞學習的樂趣,孩子們得不到解題過程的成就感,於是本來充滿好奇心的孩子都不想動腦思考,不管成績好或不好的學校畢業後寧願少做少錯,情願躲在安逸的環境成為被照顧者。

所以我們真的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教育未來的人才,孩子更需要學習如何關懷社會,長大後才能成為有能力幫助世界更美好的人。考試的科目雖然很重要,但是我們還是必須先有個感覺統合的孩子,才能學會通情達理,我們得花點時間調教出勇於接受挑戰的孩子,而不是遇到問題就煩燥抱怨的人。

 

Photo:Natural Math,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穎勳、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