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就不愛你了!」阿嬤帶孫狂餵零食,1歲體重飆破19公斤!兒醫:胖娃娃可能衍生性早熟、長不高等問題......

老一輩常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錯誤的認為小孩養得胖呼呼,就是奠定以後長高長壯的底子。實際上,「小時候胖,就是胖」,因為錯誤的飲食和不正常的生活作息,第二型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有十三、四歲的孩子就因肥胖得到糖尿病,得終生吃藥控制。肥胖原本就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高疾病的致病主因。以前專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老人病,現在都提早十年、二十年發生。
  • 文/ 楊晨
  • 2019-01-14 (更新:2021-03-10)
  • 瀏覽數14,253

一名網友在社群發文,自己已經再三告知婆婆,不喜歡孩子吃甜食零食,尤其是巧克力更是大地雷,沒想到在孩子一歲之後,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看到婆婆餵孩子洋芋片、餅乾、養樂多等零食,有次更是因為吃太多蛋糕上的鮮奶油而拉肚子。此外,平常婆婆餵飯的量也沒有拿捏,常常連哄帶騙跟孩子說「吃飽才能出去玩」、「吃完給你吃布丁」、「不吃完是壞小孩,我討厭你」之類的話。

許多老一輩的觀念是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但其實肥胖會影響兒童的身體與心理發展;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過去被認為是「成人病」,如今卻逐漸侵犯到肥胖兒童,另外,肥胖兒童也可能因外觀臃腫遭受同儕嘲笑而產生心理問題,或被排斥而影響到社交與學習。因此,肥胖的問題從小時候就該受到重視。

名醫楊晨也曾提醒家長,從小就注意孩子的體重,別因過胖危害孩子的健康......


「當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才是問題所在。」

我常跟學生說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像繞口令,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不知道自己的無知,這是最大的問題。」

基因和遺傳,是人體健康無可規避的先天因素,每個人的體質有其強弱之處,後天該如何在遺傳的基礎條件下「趨吉避凶」,我認為是可以努力的。以身高來說,就是其中一項。以遺傳身高做為基礎,推算出身高的上下限數值,那代表透過後天調養,每個人都有機會生長出遺傳的最優表現。我稱這是後天努力而來的「優生」;其實也是優質的養育——「優養」。


 

似是而非的觀念 耽誤了下一代的成長

老一輩常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錯誤的認為小孩養得胖呼呼,就是奠定以後長高長壯的底子。實際上,「小時候胖,就是胖」,因為錯誤的飲食和不正常的生活作息,第二型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有十三、四歲的孩子就因肥胖得到糖尿病,得終生吃藥控制。肥胖原本就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高疾病的致病主因。以前專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老人病,現在都提早十年、二十年發生。

教育部曾經在二○一三年發布一份抽樣調查,體重過重及肥胖兒童,其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比率幾乎為體重正常兒童的兩倍。當時資料也顯示,臺灣每四名兒童就有一人屬於過重或肥胖,而肥胖兒童有二分之一的機率變成肥胖成人,若青春期時肥胖,成年後肥胖機率更高達三分之二,這些孩子都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候選人」。肥胖還可能衍生性早熟、長不高等問題。

 

小時候矮,長大還是矮

按生長曲線,找尋遺傳的問題,並不是表面上去檢視一個孩子長得夠不夠高,而是透過追蹤遺傳生長曲線,去尋找使孩子身心得到最好發展與成長的方法。及時發現哪裡「卡關了」,協助孩子們發揮基因優勢。

被家長帶來求助生長問題的孩子,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身高、體重都低於標準值以下
第二類是身高沒問題,但體重過輕,瘦巴巴的
第三類是身高不夠,體重正常。


這三大類的孩子,通常不會被認為是健康有疑慮,卻是來我門診佔比最多的族群,他們因為「看起來正常」,容易錯過治療和調整的時機。

來到我的門診的孩子,有三分之一是成長問題,三分之一是遺傳疾病,另三分之一是性早熟。性早熟和遺傳也大有關係,表現在外顯而易見的是身高、體重都超標。

如果有一個孩子身高、體重都長得很好,在同齡孩子中是高個兒,那麼大家就不大會覺得他有生長方面的問題。舉個實例,有一位媽媽身高約一百五十公分,她帶著四年級已經長到一百四十五公分的孩子來,媽媽起初認為按照孩子生長的狀態,再多長幾個五公分有什麼難,但是她不知道孩子的骨齡已經超齡。當骨齡超前於實際的年齡,那代表著這孩子身高的成長快到終點了!

骨齡是什麼呢?骨齡指的是骨骼的年齡,人體的骨骼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每個人的生長速度都有自己的步調,所以就算是同年齡的孩子,他們各自的生長速度也不一。

此外,在骨頭結構中,骨頭上下端具有稱為「生長板」的軟組織,這個組織可以不斷分裂與增殖。人體的骨頭「長大」的機制,大致為由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生長激素作用於肝臟,肝臟分泌出生長因子,使骨骼開始生長。骨頭的生長是形成軟組織也就是軟骨,再從軟骨轉變為硬骨,在此過程中,人體就會因骨骼生長,在體型上長高長壯。

當骨齡愈大,相對的軟組織生長期將趨近尾聲,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生長板」會逐漸消退,直到最後密合。判斷骨齡的方法,是透過拍攝左手掌的X光片,檢視指節端的「生長板」成熟度。骨齡生長期因性別而有差異,一般來說,男生可以長到骨齡十六歲,女生則長到骨齡十四歲。如果第二性徵出現,通常也宣告生長期快要結束。女生的發育比男生早,如果月經來潮後,多半在兩年內就不容易再長高了。這時,長得嬌小的女孩的家長,就需要特別留意。

每個人從出生到青春期,身體會快速成長。寶寶時期長得飛快,「一眠大一寸」不假,一歲以前每個月至少長一公分多,最多可以長高近兩公分。一到三歲時期,平均每年可長高九公分。學齡期兒童每年身高約長七公分。十一歲以上的青春期又來到衝刺期,少女一年可長高六到十二公分,少男一年可長高七到十四公分。

每個孩子的生長期大約是十四年到十六年不等,就像一場馬拉松,切記前面長得快,不代表可以跑得最遠、長得最高。「成長需要配速,每個階段穩紮穩打,達到該階段的目標」才是關鍵。所以,我們常看到小學坐在後排、個子高大的孩子,到了國中或高中,卻變成班上個子嬌小的小可愛了。

小時候高,不見得高;但小時候矮,卻有可能真的矮到大喔!

我建議每位家長,從孩子出生開始,每三個月就要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尤其孩子開始上學,直到青春期結束前,將每三個月的生長數值記錄在生長曲線表上,每半年、一年將點連成線,就可得知孩子的生長曲線。這條生長曲線必須循著一定的軌跡,若產生較大的偏離,短時間往上或向下超過兩個隔線,就有必要請專科醫師評估孩子的生長狀況。長太快或長太慢都不算正常。

長得快不如長得對。定期檢視孩子的生長曲線,有助於掌握加速或減速的時機。

 

※延伸閱讀

小時候胖就是胖!60%胖小孩長成胖大人

兩歲,是兒童肥胖的關鍵時刻

 

摘自 楊晨《楊晨:贏在起跑點的六堂遺傳課》字畝文化

 

Photo By:沈慧音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