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每10人就有1人得 你是糖尿病高危險群嗎?

每10人就有1人得 你是糖尿病高危險群嗎?

邱宜君

健康

達志影像

解救糖尿病

2019-05-21 10:49

糖尿病與你無關嗎?其實,就算是看似健康的年輕人,身上可能都潛藏著數個危險因子而不自知。

全球糖尿病人口在過去30年之內增為4倍,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到了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世界第7大主要死因。而在台灣,糖尿病早已名列第5大死因,40歲以上的中年人,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每3人就有1人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生與否,與遺傳有關,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患。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指出,父母其一有糖尿病,子女有2∼3成機會得到糖尿病;若父母雙方都罹病,子女得病機會更是高達6∼7成。這當然也與子女年齡有關係,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顯現。

 

家族史不能改變,但後天生活習慣的影響更大。泰林中西藥局長照機構諮詢藥師、糖尿病衛教師黃畹藀表示,糖尿病和高齡化、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台灣人愈來愈長壽,身體活動量卻不夠,飲食太精緻,工作壓力又大,過重肥胖比例大增,這些都會增加糖尿病風險。許惠恒強調,有家族史的人一定要及早注意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保持理想體重、定期篩檢,至於沒有家族史的人也不能掉以輕心。

 

 

98.5%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都有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的問題。

 

游能俊診所院長、愛胰協會榮譽理事長游能俊指出,肌肉細胞對胰島素非常敏感,脂肪細胞則否,所以當人過重或肥胖、體脂肪上升,就會增加胰島素阻抗,變成容易得糖尿病的體質。

 

他提醒,台灣的過重標準是身體質量指數(BMI)24以上,其實太寬鬆,其他國家大都訂定23就算過重。根據臨床觀察,他建議除了看BMI,更要控制體脂率,例如30歲以下男性最好在20%以下,女性最好在25%以下,對血糖控制比較有利。

 

要遠離糖尿病,就要知道何時該做篩檢,才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目的。許惠恒表示,糖尿病學會設計了一套風險評估公式,只要輸入年齡、腰圍、服用高血壓藥與否、糖尿病家族史(父母、祖父母、兄弟姊妹),就能算出罹病風險程度。

 

「極高風險」代表潛藏糖尿病的機會超過20%,「高風險」表示機率介於10∼20%,「中風險」機率為5∼10%,而「低風險」機率則小於5%。算出風險等級,再搭配其他危險因子,參照學會提出的建議(請見上表),就能知道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無症狀成人的糖尿病篩檢建議

 

1.利用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檢,40歲以上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


2.利用台灣糖尿病風險評估公式,極高風險者建議每年篩檢,中、高風險者建議每3年篩檢1次。


3.符合下列A或B情況者也建議篩檢。

A符合下列2個或以上危險因子者,建議篩檢。篩檢結果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者,建議至少每3年再篩檢一次。
‧身體質量指數24以上,或男性腰圍90公分以上、女性腰圍80公分以上
‧一等親罹患糖尿病
‧曾罹患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以上,舒張壓90mmHg以上)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
‧高密度膽固醇小於35 mg/dl,三酸甘油酯大於250 mg/dl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婦女
‧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的婦女
‧缺乏運動
‧臨床上有胰島素阻抗的症狀(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


B曾檢查為葡萄糖失耐、空腹血糖偏高、糖化血色素5.7以上者,建議每年篩檢。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解救糖尿病」
趕快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掌握最新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林嘉鴻專訪》3個方法,與糖尿病和平共處:接受它,才能活出自信

2019-05-20

想提早退休,每月1萬元存股0050 vs 銀行定存,30年後各有多少?「整整差了1棟房」定期定額ETF的3個理由

2024-02-19

0056存股16年,他38歲提早退休身價上億,現在多存1檔00919的5個理由:一進場就往上漲「有效買點」曝光

2024-02-26

不是00929、00878!大家定期定額都買哪一支?這3檔衝最快...存股TOP20一次看:00919股價破23元能買嗎?

2024-02-22

退休月領10萬元!0056、00878、00919...存股哪1檔CP值最高、成本最低?3張圖看「你離財富自由有多近」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