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這是我們記憶中的馬拉威
孩子的笑容比藍天還燦爛
Photo by 李宛玲

每年夏天,重回馬拉威,是畢嘉士團隊與當地同仁的約定。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一期一會的馬拉威之行不得不暫停。100多位曾一起造訪馬拉威的台灣朋友,這些日子不斷捎來問候,訴說他們的擔心以及關心。

藉由照片串起想念!團員們照片裡的溫暖,有著台灣關懷的足跡。無法確定下一次造訪馬拉威的時間,但台灣的支持永遠都會在。

現在,邀請您透過鏡頭,與我們一起走進馬拉威!

記憶裡不簡單的水

「飲食」常是我們認識一個國家的第一類接觸。

幾乎每餐都會出現的番茄炒高麗菜
幾乎每餐都會出現的番茄炒高麗菜
Photo by Right Plus葉靜倫
外型像發粿的Nsima,是馬拉威人的主食,以玉米粉倒入沸水攪煮而成。
外型像發粿的Nsima,
是馬拉威人的主食,
以玉米粉倒入沸水攪煮而成。
Photo by 黃怡甄
台灣沒有的鳳梨口味芬達汽水
台灣沒有的鳳梨口味芬達汽水
Photo by Right Plus葉靜倫

馬拉威傳統正式的一餐,通常是Nsima搭配一些菜或肉,以手捏著Nsima、沾蔬菜的湯汁一起吃。由於Nsima飽足感非常夠,即使家中的蔬菜和肉類不夠,單吃Nsima倒也可以度過一餐。

若說Nsima是馬拉威人必備飲食,汽水則很可能是他們最喜歡的飲料。走進當地市集,常常可見琳瑯滿目的汽水,許多口味甚至是台灣找不到的!但即使擁有多種對於汽水口味的選擇,馬拉威人對於飲用水的選擇,卻是不多。

雖然國境的四分之一是馬拉威湖,缺乏淨水知識與設備,仍使馬拉威平均每3人就有1人,無法取得乾淨飲水;每年更有超過3,100名5歲以下兒童,因為不潔水引發的腹瀉而死亡*。喝到簡單的一杯水,成為多數馬拉威人不簡單的挑戰。

*數據來源:WaterAid Malawi

記憶裡強韌的雙腳

除了少數大城,馬拉威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其實是「雙腳」。

路上揹著貨物前行的婦女。
路上揹著貨物前行的婦女。
Photo by 李宛玲
偶遇放學的孩子。
偶遇放學的孩子。
Photo by 巴度
這座吊橋,是山裡村落唯一的聯外道路。
這座吊橋,
是山裡村落唯一的聯外道路。
Photo by 李宛玲

在台灣,我們習慣搭公車、捷運,或是騎車、開車行走四方。而在馬拉威,一般居民很少擁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多半用走路往返他們要去的地方。

晨間早起的路上不乏一群群孩子結伴走路上學,最近的學校通常孩子們也都得走上一小時。同時要負擔孩子們上學也不是件易事;平均每2位孩子就有1位因為家庭負擔不起,無法念完小學,「能夠像別人一樣去上學」仍是每個孩子最期待聽到的消息,也是每天最開心的事!

記憶裡純潔善良的心

從城市到鄉間,馬拉威生活簡單又豐富,最難忘的始終是人與人間的溫暖。

城市街頭的手繪招牌,鮮豔色調不只吸睛,更為藍天增添光彩。。
城市街頭的手繪招牌,
鮮豔色調不只吸睛, 更為藍天增添光彩。
Photo by 黃怡甄
Kanyika的Henderson爺爺。
Kanyika的Henderson爺爺。
Photo by 美維
無論城鄉,不變的是馬拉威朋友唱出的熱情歡迎。
無論城鄉,
不變的是馬拉威朋友唱出的熱情歡迎。
Photo by Amanda

問了好多團員,大家印象最深刻也最懷念的,都是在當地短暫相遇認識的馬拉威朋友。還記得訪視身心障礙團體Kanyika時,遇到那位腳不方便、一隻眼看不見的Henderson爺爺,他穿著最體面的衣服接待我們,流著淚、握著大家的手說:「謝謝你們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拜訪,參與我們的工作,讓我們感覺到被接納還有關心,真的很高興你們前來。」

名列世界最窮國之一的馬拉威,想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本已非常困難;對於身心障礙的朋友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他們心底最深的夢想,只是想要被這個社會所接納,還有一份自力更生的工作,獲得尊嚴的機會。

畢嘉士在馬拉威

因為看見需要,更因為看見改變不斷發生,畢嘉士基金會從踏上馬拉威的那刻起,就不曾離開。
這些年,來自台灣社會大眾的愛心支持,與畢嘉士一起陪伴馬拉威邁向轉變之路,我們看見:

「因為乾淨水,我不再常生病。」

去年起,畢嘉士在馬拉威湖畔的Sanje推動衛教講座,並安裝「生物沙濾式濾水器」,使村民在家裡就能喝到乾淨的水,不須再飲用未經處理的湖水。「我們取水時間變短了,也不再常拉肚子生病,」村民分享,「濾水器流出的水純淨、品質又好,我終於覺得自己在喝『水』而不是其他液體!」

「因為獎學金,我不再渺小。」

花兩個半小時走到學校、餓著肚子上學、用塑膠袋裝課本…這些曾是Vitumbiko的童年日常。中學時,Vitumbiko獲得畢嘉士獎助學金,好學的她因此加倍努力,高分考取姆祖祖大學眼視光學系。今年畢嘉士舉辦「疫情回應教育工作坊」,Vitumbiko與學弟妹分享她的故事,「我從渺小的Vitumbiko,即將成為『Vitumbiko醫生』。」她規劃繼續深造、完成博士學位,「我相信我能做到!」

「因為技術培力,我不再貧困。」

丈夫過世後,腳不方便、又沒有一技之長的Kettie和兩個孩子過著受人接濟、三餐不繼的日子,直到她加入畢嘉士培力的Kanyika Club,接受縫紉技術培訓,生活開始轉變。現在,Kettie擔任裁縫師的收入足以養家,而且想做的更多:「我想存錢買地,蓋一間屬於自己的家。」這是過去的她從未想過的事。

聽聽馬拉威夥伴怎麼說

挑戰與機會

新冠肺炎打亂了全世界的日常,也打亂了馬拉威前進的腳步。學校長期關閉,童工、童婚現象,隨著疫情一起攀升;禁止集會群聚,生意做不了、東西賣不出去,許多家庭失去收入,連溫飽都成問題。

畢嘉士馬拉威團隊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此時此刻,我們,正全力與時間賽跑……

停課5個月後,我們在姆祖祖合作的10所學校代表指出, 已知至少20位學生懷孕、上百位學生藥物濫用或吸毒, 這些孩子很可能再也無法回到學校。

馬拉威人深知,面對重重挑戰,
他們需要多一些機會,
陪他們跨越疫情之後的生活考驗。

你我能成為這份機會的答案!

我們每天一份報紙的錢,
就能讓一位馬拉威孩子重返校園、探索世界;
每天一瓶開水的錢,
就能換來一個馬拉威家庭整年需要的乾淨水源。

當世界拉近到你眼前,
盼望你的支持,能為馬拉威拉進更多機會!

捐款方案
自由設定每月/單筆捐款金額

自由設定每月/單筆捐款金額



為馬拉威拉進機會、創造改變!

*輸入金額至少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