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能自動自發學習的孩子,成績普遍較好!關鍵在如何「觸發、維持」學習動機,而父母的態度做法最為重要

動機是一種驅動力,當孩子覺得學習有趣、有意義、是自己要的,就會源源不斷的想去嘗試。這也正是新課綱要談「自發」的原因。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各種學習理論歸納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是最關鍵的環節。

孩子常一上學就頭痛、肚子痛?

未必是身體的問題,而是學習動機缺乏、累積太多擔心和壓力

動機是一種驅動力,當孩子覺得學習有趣、有意義、是自己要的,就會源源不斷的想去嘗試。這也正是新課綱要談「自發」的原因。

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各種學習理論歸納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是最關鍵的環節。

研究指出,能自動自發學習的孩子,成績普遍比較好,主因學習較有效率、能舉一反三,記憶力也比較好;如果孩子在某一門學科有成就感,在其他學科也可能表現較優;甚至,學習動機高的孩子,比較不會因為壓力大而抱怨頭痛或肚子痛,因為大腦的動機系統啟動時,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安撫受壓系統。

理論之外,實務情形又如何?本期《未來Family》進行「田野調查」,採訪超過30位有高學習動機的學生,彙整出五個觸發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有趣、有成就感、有未來性、是自主的、是挑戰的。

大腦天生是愛學習、閒不住的,人生來都有學習動機,關鍵在於如何觸發、如何維持。本期主題就從多方面探討如何讓孩子能夠自發,愛上學習。

 

台灣普遍現象:缺乏學習動機

缺乏學習動機,是台灣教育現場滿普遍的情形,連明星學校也見同樣問題。

「學測都快到了,但上課時,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滑手機吧!好一點的,會頭低低的偷滑,慘一點的,就光明正大的滑……」一位在台中明星高中任教的老師,受訪時無奈的說。另一位國中數學老師則透露,上課時經常碰到的情況是,學生不想上課就睡覺、化妝。

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各種學習理論歸納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是最關鍵的環節,這也是新課綱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的原因。

研究指出,能自動自發學習的孩子,成績普遍比較好,主要因為學習較有效率、能舉一反三,記憶力也比較好。如果孩子在某一門學科有成就感,在其他學科也可能表現較優。

學習動機高的孩子,甚至比較不會因為壓力大而抱怨頭痛或肚子痛,因為大腦的動機系統啟動時,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安撫受壓系統。

 

五個觸發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

理論之外,實務情形又如何?本期《未來Family》進行「田野調查」,採訪超過30位高學習動機的學生,彙整出五個觸發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

關鍵因素1. 有趣

所有的知識,都會跟學習時的感覺一起儲存起來,自己喜歡的內容因此特別記得住。基隆安樂高中三年級的陳懷璞,從小就愛到海邊玩,小二時第一次跟叔叔去釣魚,從此迷上海洋與魚類,熱衷研究相關議題,最近還以「魚能發電」專案在國際獲獎,保送台大電機。他說,自己愛學,「追著知識跑、而不是被知識追著跑」的原因,其實很單純,就是因為有趣。

關鍵因素2. 有成就感

高雄福山國中三年級的蘇宥心認為,學習動機和成就感有很大的關係,「即使對某一科不感興趣,但只要考得好,就會覺得『我可以的』,願意再投入時間學習。」而這並不侷限於傳統學科。基隆深美國小六年級的吳庭萱,曾與同學從無到有、一起創作出一齣皮影戲,「每個過程都有小小的成就感,就能激勵自己再做下去。」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李宜玫建議,大人要創造機會,讓孩子有成就感。

關鍵因素3. 有未來性

新北市桃子腳國中小的國一學生葉沐晨坦言,自己升上國中後,數學和自然成績不是超好,大約中上,「但我相信,如果好好學習,未來人生的路會有比較多的選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陳學志說,這就是「未來時間觀」,對未來愈有憧憬的孩子,愈容易有學習動機。

關鍵因素4. 是自主的

台北市成功高中一年級的楊森瑜,最近著迷研究汽車模型的引擎構造,思考著如何才能降低車子的油耗、提高速度,還將這個主題變成自主學習的方案,「自主學習最好的是,不是老師叫我做什麼,而是做我自己想做的。」新店高中謝宜軒最近也在研究「悲劇」,從中延伸閱讀許多中西名著。她認為,比起傳統學科,自己選的學習主題就是比較有動力。心理師楊文麗強調,大人對學習的定義,要再擴大,不只是學科知識,而是包括人文的、科學的、甚至生活的。

關鍵因素5. 是挑戰的

新北市三重商工汽車科高三生宋睿彬,多次在全國技能競賽中獲獎。他並非典型的「好學生」,但願意付出時間、不斷苦練技巧,就是希望挑戰自己。根據腦科學研究,完成挑戰的成就感,會刺激腦部分泌快感物質多巴胺,有效引導出學習動機。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30未來教育與技能中提出「學習羅盤」概念,也就是面對複雜世界的挑戰,所謂學習,是激發與引導學生在未知情境下自我導航,找到方向與學習意義,並承擔責任,創造新價值、處理衝突並能與夥伴協作共創更好的未來。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指出,未來世界若像茫茫大海,航向大海的掌舵者就是孩子本人,爸媽、老師無法替代,成人們也要學習如何讓孩子掌握羅盤,為學習找方向、尋方法,並且承擔責任。

 

想造船,就激發人們對大海的渴望

動機是一種驅動力,當孩子覺得學習有趣、有意義、是自己要的,就會源源不斷的想去嘗試。洪詠善說,這也正是新課綱要談「自發」的原因。

《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曾寫:「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光忙著催人採木、分配工作和發號施令,要激發他們對大海的無限渴望。」這其中的深意,或許正是缺乏學習動機的解方。

台灣學生缺乏學習動機,顯示傳統教育系統出問題。「小學生,老師比較管得動,上課不想聽,就是把玩文具、東摸西摸,頂多偷看漫畫,比較恐怖的是,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已經從課堂上『fade out』,」碩士時研究「學習主動性」的彰化縣聯興國小教師蔣珮琪坦言,這十多年來,無心於「學習學科知識」的孩子,愈來愈多。

陳懷璞觀察,現在的學生普遍抱持讀書無用論,「可能大家看太多吳寶春之類的故事了吧!覺得書不必多讀,以後有專業就好,但其實有超過九成的人不知道自己學習的方向。」像他一樣早就找到方向者,少之又少。陳懷璞日前在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中,以「魚能發電」專案獲獎,保送台大電機。

課堂上的真實窘境,反映在國際評比上,是一番特殊的景況。「我們在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等的成績名列前茅,但評比中問孩子學習有不有趣、沒有老師教時願不願意學時,我們的分數又都很低,」陳學志說,這表示台灣教出來的孩子高成就、卻低動機

 

無動機又晚熟,搶救滑世代的學習動機

三重商工校長林清南以「無動機又晚熟的滑世代」統稱這一代學生。「不知為何而學」的原因,來自大環境的轉變,包括:1.經濟發展:現在孩子不夠窮,缺乏成就動機;2.科技發達,手機普遍,誘因太多。

他不諱言教育體制也有問題:1.升學制度:考科決定課程,考試決定教學;2.課程規劃:脫離生活情境,科目間各立獨立;3.教學方式:無法有效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儘管十二年國教已實施,但「分分計較」的情況仍箝制著孩子。「有時候,台灣教室裡的場面,連我看了都想逃!」關注教育、曾多次做入班觀察的心理師楊文麗直言,在現行的教育環境中,成年人也不一定喜歡坐在教室。「孩子從小到大就是不斷考試,一直跟別人PK成績,上了大學後,就算覺得不好玩,也不知道要轉去哪兒,說要救學習動機,確實是個大工程,」她說。

好消息之一是,新課綱啟動了新的改革工程,要把學習主動權交到孩子的手上。

好消息之二是,父母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劉政宏說,在學習動機「價值、預期、情感、執行意志」四個成分中,「執行意志」是家長最能著力的,得思考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意志力與責任感,讓孩子建立好習慣,先去做,再做完,再做好。

其實,大腦天生是愛學習、閒不住的,人生來都有學習動機,關鍵在如何觸發、如何維持。本期主題要從多方面來探討,如何讓孩子能夠自發,愛上學習。

 

新課綱制度面變革,讓自發成為可能

去年上路的108新課綱,試圖回應學習動機的問題。「新課綱強調『自發、互動、共好』,希望從制度面的調整,激發出學習動機,讓孩子找到想走的路,也讓終身學習成為可能,」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說,包括彈性課程、多元選修等,都希望把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進一步說明,新課綱中,國小是「打底」,重點在奠定基本學習力、導入學習策略、學會學習,透過素養導向教學,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意義;到了國中,透過問題解決、專題探究、實作、實驗、創作等歷程,學習設定目標、規劃時間與策略方法、尋求資源,讓學生開始嘗試自主學習;高中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者,除了彈性學習時間要匡列時間保障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外,在部定和校訂課程中也鼓勵發揮自主學習的精神,不要塞滿,要有適度留白給學生,因著自己的性向和學習需求,自己規劃學習。

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文富補充,新課綱希望讓孩子有學習策略、願意承擔學習責任,不斷做自我調節的學習,最後做自我導向的學習。這是一系列的歷程,而最初的根源,就在於要有學習動機。

這樣的改革,不只為解決教育沉痾,更為因應未來變局。「現在知識大爆炸,我們要面對的訊息實在太多,孩子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朝著自己想去的方向前進,」李文富說。

 

雜誌標題:看懂新課綱關鍵字:自發,愛上學習

數位編輯:吳佩珊(200428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