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專欄】2020 預測報告出爐!解析 5G、AI、IoT、AR 前景

此外,這份報告也指出未來新出現的工作中,受訪者最希望家人從事 AI 和 ML 專家,而九成認為比特幣礦工根本不算職業。
arm 2020
Arm 提供

每年到了年底,大家就忙著票選年度關鍵字,各家研究機構也會相繼推出各類的未來預測。這是 Arm 第二年針對全球消費者的態度和期望所做的年度調查、最新技術趨勢及科技前景预测。去年底,Arm 贊助全球調查發現民眾希望購買和娛樂、工作、以及健身相關的科技產品,勾勒出 2019 年科技業產業的強大成長力道。民眾還期望都市基礎建設、醫療、以及汽車領域能夠更加智慧化。現在到了年底盤點,果然可見今年的科技業強勢成長,股市更是衝上萬點。這讓我們對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更加期待,就讓我們看看最新出爐的 2019 年回顧與 2020 年預測報告怎麼說。

2019 年回顧

5G、智慧物聯網 (Smart IoT) 和 AI 可為 2019 年最受矚目的關鍵字。當我們要求受訪者說出一個改變他們在 2019 年對科技的看法時,最常見的答案就是 5G 基礎建設的來臨。我們相信 5G、IoT、AI 的同步成熟將徹底改變我們使用資料的方式。各類物聯網裝置將更快的收集資料、AI 將更智慧地處理各類數據,而 5G 將迅速的將處理過的資訊傳輸出去,我們將這種相互作用稱為第五波運算 (Fifth Wave of Computing),它將觸及科技的各個層面,從最獨特的工業應用到主流智慧裝置,最終這些應用將走進消費者的家中。

而在 2019 年哪些技術新聞頭條吸引大眾的關注?沒錯,還是 5G,全球有 69% 受訪者知道 5G 網路的推出,而三星推出摺疊式的智慧型手機、加密貨幣的失敗、及中國登月探測器代表人類首次嘗試月球背面著陸都曾吸引人們的焦點。

回顧 2019 年熱門購買裝置,令人驚訝的結果是 5G 智慧型手機採用率最高的國家為中國 - 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手機已經升級到 5G,相較之下,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採用率要低得多(全部為 5%),由此看來,全球對 5G 的接受程度相差甚遠。此外,智慧音箱、真無線耳機取代 4G 智慧型手機,成為 2019 年全年購買量最高的裝置。加熱器、監控鏡頭和吸塵器等智慧家電的強勁銷售證明,消費者對將家庭管理外包給 AI 技術的熱情正在增加。

Arm 對 2020 年的科技預測

  • 零售商將使用 AI 為客戶量身打造客戶體驗:2020 年將看到頂級零售商使用 AI 和客戶數據打造獨特的目標客戶體驗。店內將會採用物聯網技術,例如紅外線流量監控器,beacon 和互動式資訊服務站 (Interactive Kiosk),利用 CDP (Customer Data Platforms) 將所蒐集的客戶資料整合,結合客戶線上、線下、手機 app、及客戶服務中心資料,挖掘出更加個人化的客戶回饋方案以增加客戶滿意度及更加優化其購物體驗。
  • 沉浸式體驗的 VR 將成為主流:雖然現在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位的受訪者希望使用  VR 作為他們送人的禮物,但得益于越來越多新的 VR 電玩上市,如 Half Life:Alyx,以及 2020 年夏季奧運會在東京舉行,將會有一系列運動相關的內容產生,2020 年將成為 VR 的轉捩點。
  • AI 將在 2020 年主導物聯網資料:物聯網資料在 AI 商業化中的價值將在 2020 年變得更加鮮明,超過半數的物聯網公司將會採用將其物聯網裝置所蒐集的即時資料來推動其AI業務目標。
  • 5G 為車商開闢出新藍海:新的車用連接方式將讓汽車製造商能夠探索新的乘客資訊娛樂體驗,包括多媒體串流和更靈敏的導航。此外車輛對車輛 (V2V) 和車輛基礎設施(V2I) 通信將會具有拯救生命的功能,例如提供更詳細資訊的儀表板警報,用於警告前方看不見的危險。
  • AI 和 VR 的普及將大幅削減大學費用: 未來大學將成為社會交流和生活體驗的中心,而不是主要負責傳授知識的機構。使用 AI 和 VR,學習可以變得更加自主。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本可能會下降到更多人可以負擔的水準。

此外,我們也從這份報告發現一些有趣的結果,在全球經濟劇烈變化及 AI 的普及的未來將會導致一些工作消失,且出現新的工作內容。當我們詢問受訪者最希望家庭成員從事哪方面工作?AI 和機器學習 (ML) 專家是被視為最可接受的職業(44%),而 90% 的人認為從事挖掘比特幣的工作根本不算一份事業。

想要詳細了解完整的 Arm 2020 年最新預測報告,歡迎立即免費下載

責任編輯:Mia

最新發展:


2024 City COP 永續城市論壇:高雄市啟動國際城市級對話,共享永續低碳發展策略

高雄市政府主辦首屆《City COP 永續城市論壇》,集結國際永續行動組織、城市代表於一堂,從能源轉型、低碳城市、氣候行動等永續議題,響應 COP28「終結化石燃料」的全球性決議,攜手國際夥伴朝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更進一步。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日前高雄市政府主辦的《2024 高雄智慧城市展》於高雄展覽館盛大開幕,超過 500 個國內外的政府、企業、組織齊聚一堂,聚焦「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Digital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展示永續城市、智慧治理等解決方案。展會揭幕次日,本屆高雄智慧城市展的重頭戲之一──《City COP 永續城市論壇》也在陳其邁市長的致詞中展開。

本次論壇邀請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城市網(CityNet)、世界電子化政府組織(WeGO)等致力於永續行動的國際組織響應;再由杜拜、菲律賓、科索沃、日本、韓國、史瓦帝尼、斐濟等國際代表發表不同城市的行動經驗,交流最新的淨零技術。藉由國際級的城市對話,聚焦能源轉型、低碳城市、氣候行動等永續議題,響應 COP28「終結化石燃料」的全球性決議,攜手國際夥伴朝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更進一步。

City COP,成就國際永續城市的典範對談

「我相信,每座城市都有屬於它的故事。」陳其邁市長開場致詞時表示,對於石化、鋼鐵等重工業歷史背景濃厚的高雄市而言,城市轉型、淨零排放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政府除了必須和產業部門、技術專家們共同努力,也需要與國際上不同的城市或組織一起學習、合作,所以能夠舉辦首屆國際城市級氣候峰會,對高雄市而言,是一件別具意義的事情。

高雄市市長陳其邁。/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除了論壇本身的象徵意義,陳其邁市長也分享高雄近年在淨零碳排上的三大政策方向與成果。「首先,法治面,高雄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公布後第一個三讀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的城市;產業面,高雄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由龍頭企業大帶小的方式,協助企業導入低碳與節能技術,帶動產業轉型;人才面,高雄成立『淨零學院』、培養淨零人才,成為臺灣第一個完成法治、產業、人才三項改革的城市。」經過種種努力,高雄市總體碳排放量與 2005 年相比,已經減少了 21%(約 1379 萬噸),等於一個臺北市一整年的碳排。

陳其邁市長也再次感謝所有蒞臨的國際城市與組織代表,大家齊聚在此一起分享、學習,讓高雄與世界接軌,思考不同的減碳路徑與合作可能性,朝向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努力。城市網(CityNet)的執行長金正基也在致詞中呼應,「這次論壇並不只是對話,更是一場打造下個世代值得擁有的城市的具體行動。」他相信,只要領導者拿出魄力和決心,城市應該是蛻變的樞紐,而當下的所有對話,將化為蛻變湧動的能量,凝聚成朝向永續、韌性未來城市的道路。

看見全球永續淨零行動力,攜手國際城市夥伴共商低碳發展策略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秘書長 Gino Van Begin 表示,綜觀城市的發展歷史,工業城市往往為國家經濟與 GDP 做出卓越貢獻,但也因此長期承擔著環境的壓力與衝擊。而論壇的第一個議程「國際低碳發展經驗」,就是讓來自世界各處的城市代表,分享各自遭遇的挑戰以及如何行動因應,創造更永續的未來。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秘書長(ICLEI) Gino Van Begin。/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高雄市環保局局長張瑞琿首先分享,為了達成 2030 減碳 30%、2050 淨零排放的市政目標,高雄市政府制定了包括能源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打造低碳產業鏈、推動智慧淨零建築、建構低碳運輸、廢棄物能資源化、低碳韌性農業等一系列減碳策略。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張瑞琿。/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接著,張局長也細數去年甫成立的「淨零學院」為高雄創造的價值,包括 813 人受訓、頒發 364 張有效證書;未來更計畫藉由課程與技術交換,每年訓練約 1,600 位淨零人才,再將永續知識和技術導入市政,建構屬於高雄的淨零生態圈,從根本實踐低碳與永續的政策方針。

在市政策略之外,城市還必須將不同的層面納入考量。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提納市(Prishtina)的市長 Përparim Rama 分享,「例如城市能源、都會移動的方式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重點。」過去幾年,普里斯提納市透過安裝太陽能板,為城市提供更多永續的暖氣能源,並設置智慧城市必備的硬體,蒐集行人的大數據與習慣,藉此創造新的場域空間,成就一個行人優先的城市。

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提納市(Prishtina)市長 Përparim Rama。/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菲律賓宿霧市的市長 Michael  L. Rama 則談到,以人為本、師法自然是低碳城市發展的重要方針。以宿霧市為例,他們採用低碳的捷運路網作為主要交通建設,持續發展有益於生態永續的基礎設施,並利用島國環海的特色發展海洋潮汐能源,專注於實現 SDGs 目標中永續城鄉、責任消費及生產、氣候行動、保護陸域生態等項目。

菲律賓宿霧市(Cebu)市長 Hon. Michael “Mike” Lopez Rama。/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有了城市發展的基本策略框架,下個挑戰就是如何規劃與落實。杜拜水及電力總署(DEWA)的智慧電網專家 Marwan Alqaydi,詳細介紹了擁有多項世界級成就的智慧電網技術。Alqaydi 解釋,近年杜拜賦予電網更強大的韌性與能力,並透過資料管理監控系統營運,整合綠能,實現數據驅動決策、降低營運成本等效益。希望在不遠的未來,智慧電網除了能夠提升服務、創造價值,還能改變整體的能源環境,成為全球標竿。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副秘書長 Emani Kumar 分享了 ICLEI 如何為會員城市提供協助,包括氣候行動、淨零建築、永續能源、區域冷卻系統與電池儲能系統等,ICLEI 透過多年累積的實務經驗,為地方政府提供資金、規劃與行動上的建議,協助城市以最適合的方式走向淨零。

呼應全球淨零趨勢,共享永續新生活

在上一個議程中,城市代表們分享了各自關於低碳發展的經驗,以及如何從宏觀視野的大策略建構低碳、永續的城市規劃。但城市並不只有治理者,還有生活在裡面的人們,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若要減少個人對環境的衝擊,就必須更有意識地決定「如何」生活、做出更永續的選擇、減少汙染、避免資源濫用。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日本辦公室執行長 Togo Uchida 也認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所以不同人們的「永續生活」也截然不同。他強調,「我們都知道減碳並不容易,但人們應該擁有選擇。」因此,ICLEI 在日本展開「1.5 度 C 的生活研究」,幫助公民認識行動如何影響個人的碳排放量,引導人們做出更永續的選擇,減少更多的生態足跡。

在史瓦帝尼的姆巴巴納市,社區的人們成立環保社團,展開 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用)、Replace(替代使用)的「4R」環保回收再生工作,並與環保主管機關合作,實行更永續的廢棄物管理行動,同時達成創造經濟機會與淨零碳排的目標。

史瓦帝尼姆巴巴內市(Mbabane)副市長 Rev Mcebo Ayandza Given Sigudla。/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除了永續的日常,企業的永續行動也一樣重要。東大門區淨零碳資源中心主任閔炳雄教授的分享談到,「在韓國,我們利用綠色議價與公私協力兩種方法,提供產業發展的誘因,引導企業主動投身碳中和的相關行動。」例如系統化的使用熱泵及光電等永續能源循環、以 BIM 建物資訊模型減少建築物的碳排放,並採用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將城鄉發展與永續結合,走向真正的淨零生活。

最後,來自斐濟首都蘇瓦的議長 Rev Mcebo Ayandza Given Sigudla 則以獨特的文化觀點為永續生活添上另一層意義。他真誠地分享:「永續生活的基礎是和諧共存。永續生活不只需要現代科技的「智慧」(Knowledge),更需要人們從文化、價值觀中發展的智慧(Wisdom)去理解環境。先了解了我們真正擁有的,再理解永續的意義,人與自然的長遠共存才成為可能。」

斐濟蘇瓦(Suva)議長 Tevita G. Boseiwaqa Taginavulau。/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到此,首屆《City COP永續城市論壇》也告一段落。相信本次論壇不只讓來賓看見高雄低碳、永續的城市規劃,也讓世界看見臺灣卓越的城市治理能力,並搭建一個國際性的交流平台,匯合來自全球各地的永續行動方案,藉由氣候行動的探討、把願景化為現實,為所有人創造實際福祉。